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制总浓度为1%的CMC与黄原胶的复配溶液,两者比例分别为0.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通过稳态流动、应变扫描、频率扫描及动态黏弹性温度扫描与动态粘度温度扫描,观察不同复配比例对复配溶液的粘度特性随不同剪切速率及温度的影响、粘弹性随不同应变、不同频率及温度的影响,以及考察模量频率相交点、松驰时间及构象转变温度等与结构特性相关的各因素。结果表明:黄原胶和CMC之间无协同作用,反而会降低体系的黏度、黏性模量与弹性模量;复配比例改变溶液的黏弹性质,黄原胶的比例低于0.6%时体系表现为类液体性质,只有达到0.6%后才表现为类固体性质;同样,黄原胶和CMC的复配改变了单一胶体溶液的动态黏弹性特性与动态黏度特性,使凝胶点温度及构象转变温度发生变化,同时,改变了黏度及黏弹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形状。  相似文献   

2.
配制总质量分数为1%的黄原胶与瓜尔胶复配溶液,两者比例分别为0.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通过稳态流动、应变扫描、频率扫描以及动态黏弹性温度扫描与动态黏度温度扫描,观察复配比例对复配溶液的黏度特性随剪切速率及温度的变化情况,黏弹性随应变、频率及温度的变化情况。黄原胶与瓜尔胶通过分子间缠绕或者分子间次级键的相互作用起到增稠协同作用,说明两者复配有利于零剪切黏度、黏度及黏弹性能的增加。在低剪切区域与低频率区域主要呈现黄原胶的贡献,而在高剪切区域与高频率区则以瓜尔胶起主导作用。对复配溶液的频率扫描中G′大于G″,表现类固态的性质。另外,在5~90℃温度范围,G′G″,复配溶液表现出凝胶状态,呈完善的网络结构;同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不存在构象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3.
配制质量分数为0.1~1.0%的魔芋胶溶液,通过稳态流动、应变扫描、频率扫描以及动态粘弹性温度扫描、动态粘度温度扫描,观察不同溶液浓度对粘度特性随剪切速率及温度的变化情况,粘弹性随应变、频率及温度的变化,以及考察模量频率相交点、松驰时间等与结构特性相关的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1%浓度范围内,魔芋胶溶液的零剪切粘度、粘度、剪切稀化指数、特征松驰时间及弹性模量、粘性模量、损耗正切与浓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另外,浓度的改变影响频率扫描中G’=G’’时交点处频率、模量及松驰时间,亦影响动态粘弹性温度扫描中凝胶-溶胶转换时温度的高低与模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一价阳离子对黄原胶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的加入直接或间接地与黄原胶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了后者在溶液中的行为,此影响也会反映在黄原子分子之间以及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上,从而影响了黄原胶在溶液中的流变性质,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盐(NaCl及KCl)及不同离子强度(离子浓度为0%1%)对黄原胶溶液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NaCl及KCl影响黄原胶的低剪切黏度、黏度、剪切稀化指数、黏度衰减特性以及黏弹性(包括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及损耗正切tan(delta)),另外,还对频率扫描及动态黏弹性温度扫描时G’与G’’相交点的频率、松驰时间及凝胶点温度有影响。通过动态黏度温度扫描实验,发现盐的加入提高了黄原胶溶液的构象转变温度,同时,黄原胶本身含有的离子会影响构象转变温度的改变,亦需结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二价离子对黄原胶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不同盐(钙与镁)及不同离子强度对黄原胶溶液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Ca2+及Mg2+影响黄原胶的低剪切黏度、黏度、剪切稀化指数特性以及黏弹性,还对频率扫描及动态黏弹性温度扫描时G’与G"相交点的频率、松驰时间和凝胶点温度有影响。通过动态黏度温度扫描实验,发现盐的浓度影响黄原胶溶液的构象转变温度。实验还表明,在稳态流动扫描、应变扫描、频率扫描及动态黏温扫描中二价离子对黄原胶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明显大于一价离子,同时Ca2+的作用大于Mg2+。  相似文献   

6.
应用无重复双因素5水平方差分析法,在pH7.0~pH3.0之间研究了柠檬酸及乳酸不同pH对阴离子瓜尔胶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表明:在α=0.05水平上不同酸对零剪切黏度、黏度、黏度衰减、剪切稀化指数、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复合黏度、频率扫描与温度扫描时G’=G’’的交点频率及凝胶点温度无明显差异,而对黏弹性比值tan(delta)及松驰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pH值影响上述各指标,特别是当pH3时瓜尔胶溶液流变特性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银耳多糖溶液、结冷胶溶液(均为0.4、0.8、1.2、1.6、2.0 g/100 mL)及不同质量比(1.6∶0.4、1.2∶0.8、0.8∶1.2、0.4∶1.6)的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体系的流变和凝胶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银耳多糖质量比的提高,复配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动态黏弹性增加,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增加。复配体系的触变环随银耳多糖质量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银耳多糖可以改善复配体系的触变性。质构分析和持水性测试结果表明,结冷胶是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凝胶强度和硬度的决定性因素,银耳多糖可以明显提高复配体系的弹性、黏性和持水性。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低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初步判断在复配体系中银耳多糖与结冷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将瓜尔豆胶与圆苞车前子壳粉(psyllium husk powder,PHP)进行复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旋转黏度,建立达到中稠和高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圆苞车前子壳粉∶瓜尔豆胶=7∶8(质量比);进一步考察在不同常规食物温度、放置时间、p H值、盐浓度介质环境下复配胶的黏度特性,结果表明:在30℃~60℃、0~5 h、pH3~6及0.2%~1.0%的食盐浓度范围,复配胶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圆苞车前子壳粉与瓜尔豆胶复配,不但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使复配胶在不同常规食物温度、放置时间、pH值及食盐浓度下保持较好的黏度特性,还可增强复配胶的功能营养特性,可作为吞咽障碍病人饮食的功能性增稠组件。  相似文献   

9.
黄原胶流变学特性及其协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变化以及剪切速率和时间对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此外还对黄原胶与瓜尔豆胶、CMC、果胶的协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值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得方程y=157.8x-182.07,其相关系数达到0.9838.触变性的测定发现,在升速过程中黄原胶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在降速过程中,表观黏度有一定的回升,具有很明显的假塑性,并且能够形成触变环,不同浓度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值都是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些现象表明,黄原胶溶液是一种正触变性流体.此外还发现,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具有一定的协效性,当黄原胶同瓜尔豆胶的比例为9 ∶ 1时,表观黏度值达到最大,为768.2mPa.s.黄原胶与CMC、果胶无协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瓜尔胶复配体系性质的影响,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入瓜尔胶,研究复配体系的糊化、流变及凝胶特性。结果表明:瓜尔胶与直链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淀粉复配体系黏度和稠度系数增加、成糊温度和流体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动态流变实验结果表明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不同对复配体系的动态模量的影响也不同。在糊化过程中,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分子与瓜尔胶间的相互作用增强,阻碍了直链淀粉分子间的聚集重排,使得复配体系硬度值减小,3种玉米淀粉形成了质地更为柔软的凝胶。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瓜尔胶复配体系性质的影响,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入瓜尔胶,研究复配体系的糊化、流变及凝胶特性。结果表明:瓜尔胶与直链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淀粉复配体系黏度和稠度系数增加、成糊温度和流体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动态流变实验结果表明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不同对复配体系的动态模量的影响也不同。在糊化过程中,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分子与瓜尔胶间的相互作用增强,阻碍了直链淀粉分子间的聚集重排,使得复配体系硬度值减小,3种玉米淀粉形成了质地更为柔软的凝胶。  相似文献   

12.
黄原胶与瓜尔豆胶以不同配比共混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黄原胶与瓜尔豆胶的混配比例为5:5时,其协同增效作用最大.混胶体系的黏度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制备温度80℃时,体系黏度达到最大值.混胶体系的黏度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而在碱性范围内其黏度保持相对稳定.柠檬酸加入量在0.1~0.3 g/100mL之间时,对混胶体系的黏度基本无影响;甜味剂的使用影响混胶体系的黏度.偏光显微结构表明,纯黄原胶溶液和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都有双折射现象,在瓜尔豆胶存在的情况下,但混胶形成的液晶中间相在相同浓度下比纯黄原胶溶液具有更多的非均相.  相似文献   

13.
魏燕霞  谢瑞  郭肖  丁采荷  张继 《食品科学》2017,38(1):149-153
研究刺槐豆胶/黄原胶复配体系的流变性,并采用流变学的Cross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刺槐豆胶与黄原胶复配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当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复配体积比为4∶6时,复配体系的黏度最大,触变测试中形成的滞后环面积最大,并且在黏弹性测试中储能模量G’表现出最大值。因此,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最佳复配比例为体积比4∶6。对最佳比例复配体系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后测试可知,最佳复配体系的最适处理温度为80℃,得到的复配体系黏度最大;复配体系的p H值在6.0~10.0之间时,其黏度变化较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杨续金  刘阳  范贵生  贾红 《食品科学》2015,36(17):114-117
利用响应面法和控制变量法分析沙蒿籽胶溶液表观黏度受温度、溶液体积分数、pH值和盐离子的影响变化,同时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增稠剂海藻酸钠、魔芋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和卡拉胶对沙蒿籽胶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沙蒿籽胶表观黏度影响不大;随溶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沙蒿籽胶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pH值在3.0~9.0时,沙蒿籽胶溶液表观黏度随pH值的上升而增大;加入盐会使沙蒿籽胶黏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阳离子对其黏度影响的强弱为Fe3+>Ca2+>Mg2+>Na+;沙蒿籽胶与CMC复配后,具有黏度增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先合成两性醚化剂中间体,再将中间体接枝到瓜尔胶上的方法制得一种新型两性瓜尔胶,并对反应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其与传统添加阳/非离子瓜尔胶的方法在卷烟纸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SC分析证实N,N-二甲基氨基乙酸盐酸盐已经被成功制得;红外谱图证实两性中间体已经接枝到瓜尔胶上制得了两性瓜尔胶。当阔叶木浆与针叶木浆比例为7∶3,非离子瓜尔胶添加量为0.3%、阳离子瓜尔胶添加量为0.1%,或单独添加两性瓜尔胶为0.1%时纸张性能达到最佳;单独使用两性瓜尔胶比使用阳/非离子瓜尔胶复配在白水循环系统中能更好地稳定纸张的强度和透气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不同配比、浓度、pH和不同阳离子对κ-卡拉胶与刺槐豆胶复配胶粘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κ-卡拉胶与刺槐豆胶(质量比为6∶4)复配胶的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以及温度对粘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胶的质量比为6∶4时存在协同增效作用,粘度最高;浓度和pH都对粘度有所影响;不同阳离子都会使复配胶的粘度降低,但KCl对粘度的影响最小。根据剪切速率与粘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发现,κ-卡拉胶与刺槐豆胶复配后抗剪切能力增强。一定温度范围内,复配胶的储能模量高于单体胶的储能模量,而复配胶的损耗模量低于单体胶损耗模量,这表明复配胶的凝胶性质较两种单体胶更加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在65℃时损耗模量大于耗能模量,体系由凝胶状化向溶胶状态转换,确定了复配胶的融化点为65℃,这为今后的植物胶囊的制备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RVA快速黏度法、质构测定等方法研究瓜尔豆胶、魔芋胶、CMC和黄原胶4种亲水胶体对面粉糊化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亲水胶体对面粉的糊化温度影响不显著;添加瓜尔豆胶、CMC和黄原胶面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呈递增的趋势,添加魔芋胶的面粉的糊化性质变化不明显;添加魔芋胶和瓜尔豆胶面条的拉伸性能、切割性能呈递增的趋势;添加CMC和黄原胶面条的拉伸性能和切割性能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4种亲水胶体均可用于面条的加工,适宜添加量为0.5%~1.0%.  相似文献   

18.
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段春月  刘畅 《食品工业》2021,(2):205-210
为改善淀粉的加工品质特性,以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为研究对象,将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分别以不同比例(0.1%~0.5%)与淀粉进行复配,系统研究亲水胶体对淀粉理化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亲水胶体后,随着胶体浓度的增加,复配体系的透光率逐渐下降,凝沉稳定性增大,膨胀度增大,淀粉胶体的硬度下降。RVA分析表明,加入亲水胶体使复配体系的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增加,而甘薯淀粉-黄原胶混合体系的峰值黏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复配可得然胶和瓜尔豆胶,通过复配胶的表观黏度、凝胶强度研究二者的复配特性。将可得然胶-瓜尔豆胶复配胶应用到酸奶中,通过做酸奶的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可得然胶、瓜尔豆胶和白砂糖的最佳和优化添加量。结果表明:可得然胶和瓜尔豆胶的复配能够在提高表观黏度方面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当可得然胶与瓜尔豆胶的复配质量比为9∶1~6∶4时可提高复配胶的凝胶强度。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可得然胶、瓜尔豆胶和白砂糖在酸奶中的最佳添加量为0.08、0.02和6 g/100 mL。在响应面实验中三者的优化添加量为0.0839、0.0193和6.1290 g/1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酸奶口感细腻、稳定性好。本实验为可得然胶及其复配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食品增稠剂瓜儿豆胶性质及复配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瓜尔豆胶的流变性,浓度、温度、pH值、电介质对粘度的影响,与黄原胶、卡拉胶复后粘度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瓜儿豆胶属非牛顿流体中假塑性流体,其粘度随浓度升高而上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几乎不受pH值影响,对NaCl和低浓度Ca~(2+),Al~(3+)有良好兼容性,与卡拉胶复配无增效作用,而与黄原胶复配增效显著,复配最佳比例为瓜儿豆胶:黄原胶=0.6: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