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与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在促进身体健康、调节心理情绪、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重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满足大学生对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拓展训练作为现代一种新型体育项目正在被广大大学生接受,同时也逐渐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展开研究、推广和讨论,拓宽了传统体育课程体系.目前全国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该课程,但是从开设情况看还属于尝试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对全国个别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现状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身心特点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改造和创编,没有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学校体育教学规律进行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奥运会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奥林匹克教育、丰富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和加大场馆建设等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育体”“育智”“育心”三方面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了探析,指出中职体育教学应进一步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走上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信息源入手,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体育人口不足,其中缺乏体育指导员是影响体育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通过多年的体育教育,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于是从大学生本身良好的体育教育能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群体对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的需求进行分析,探索通过培养大学生体育服务行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立足社会需求,培养新型体育人才是时代赋予高师院校的重任.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高师院校应该积极主动转变指导思想,明确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强、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体育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作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对1263名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我概念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高自我概念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积极影响;个体自我概念水平能较好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北省14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价值取向明确;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频度、时间、场所上,男女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缺乏、没有运动兴趣和没有养成运动习惯。建议学校从增加体育经费、改革体育教学和加强体育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担负起国家与社会赋予的职责与使命,当代大学生必须通过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对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培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最终使学生更好地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在整个人生过程当中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整体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键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调查法,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学的体育教学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作为构成终身体育思想和全民健身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大学生达到身体、思维、意识、创新等成熟的阶段.本文就高校体育教育职业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如何达到全民健身的战略思想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我校开展学生自编韵律操比赛活动的策划、组织、总结和反思,研讨"研究性学习"在体育学科上的应用:通过体育"研究性学习",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讨在现行教学状况下把体育教育与课余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最终达到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学生健康体能得到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达到了促进体育研究性学习在学校的进一步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更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学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德育的宣传窗口.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7.
终身体育意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体育理念,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终舟体育意识,将是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与历史要求.文章就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理念,浅谈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不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以身心健康作为标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为社会所广泛关注,从学校体育教育的层面来看,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全面推行"阳光体育"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高职高专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团体,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注重挫折教育,加强综合训练,科学引导,集体协作,为高专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挖掘高校多方体育资源,构建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