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降低自然递减率,注水质量的好坏是关键因素。为注好水,注够水,注水井需要分层测试,在水井测试过程中,受层间干扰的影响,常会遇到层段注水量与方案不相符的问题,影响了注水井注水效果。本文通过对注水井层间干扰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层间干扰的措施与方法,对今后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注水质量,解决注水井层间干扰问题以及降低水驱自然递减提供了一定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油藏工程角度对层间干扰研究中的基础问题进行讨论,利用流动阻力原理对其主控因素、特征时域、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目前采用的抑制干扰方法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层间干扰更加长久有效的解决方法的研究思路应以改善被抑制层流动能力为主,并考虑各种实际生产限制条件,才能获得更具有普遍性且能被矿场利用的认知成果。  相似文献   

3.
砂岩油藏纵向上储层多,且各油层物性相差悬殊、流体性质各异、储量分散。油田在笼统注水或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势必会受储层非均质影响,逐渐暴露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各层采出程度不等、油藏采收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此类纵向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根据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并针对油田实际非均质模型进行了不同开发方式下储层动用特征、开发效果评价以及开发指标对比,推荐了切实可行的开发技术方案、提出了指导油田开发的技术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电位测井当中,有诸多和岩矿层自然电位没有关系的影响条件,正由于部分影响条件的出现,导致自然电位曲线未能真实反映出地下地层的状况,假设不做有效的消除与判定,会减少应用自然电位曲线的成效,严重的话,不能实施正常的测井工作。本文针对解决自然电位测井干扰问题的具体措施,展开的全面探究,并且提出针对性建议,促使自然电位测井干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层合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评价方法及其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际上目前主要使用的双切口拉伸/压缩式层间剪切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吸收了拉伸与压缩式试验方法各自的优点,对试验夹具及试验片形状与尺寸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双切口开孔拉伸式新的层间剪切强度测试、评价方法.以玻璃纤维平纹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为试验材料对改进后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及有限元分析.实验发现,表观层间剪切强度随槽间距的减小而有增大的趋势.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并确立了可获得真实层间剪切强度的最佳试验片尺寸.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丙烯酸多元醇双组分聚氨酯体系的层间附着力问题,并从弱界面理论、机械理论、扩散理论、电子理论、化学键理论五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讨论了影响附着力的因素,提出对底材润湿是保证附着良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纵向上大都穿越多个油层,而在油藏合采开发方案决策中,多层油藏合采层位组合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油藏开采中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油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对策对划分薄层油藏的开发层系和确定单井采油方式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实例分析表明,明确合采层间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确定合理的技术对策,可指导现场工程人员科学、高效、迅捷地开发此类特殊油藏。  相似文献   

8.
大宛齐油田油层埋藏浅;生产层位多,跨度大,层间干扰矛盾突出。在解决层间干扰情况之一,上部产层影响中,我们不断寻找有效、便捷、低成本的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云南化工》2018,(12):126-127
储层各层间存在非均质性。在笼统注水合采过程中,由于各层物性参数的不同将导致地层压力不平衡,导致发生层间干扰现象。层间干扰使得流体渗流状态发生改变,每层的地层压力、注水量、渗流速度、含水率、油水前缘、见水时间等都会发生变化。层与层之间也会由于压力的差异而发生窜流,严重影响着最终采收率。通过分析可能会导致多油层笼统注水合采时发生层间干扰的因素,调整工作制度来降低层间干扰对采收率的影响,从而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油田的开发已经进入了后期阶段,有效的对含水量的上升和自然递减率的下降进行控制,对注水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我们需要分层对水质、水量进行测试,其中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的就是注水井层间干扰问题,得到的测试结果与注水量不符,对注水井注水效果造成了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对注水井层间干扰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解决注水井层间干扰的措施,为油田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12.
丘陵油田经历产能建设、高产稳产、产量递减三个开发阶段后,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由于井网层系未做规模调整,层系互补后大段合采的隐患逐渐暴露,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受相渗特征影响,丘陵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符合凹型曲线,中低含水期前是主要的采油期。含水上升井中凹型井占85%,平均无水采油期3-4年,单井累产油5-10万吨,凹点后产量下降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变频器产生的高次谐波会使供电系统产生附加损耗,导致电机过热,影响系统安全和补偿电容的使用寿命及效果。通过使用有源电力滤波器,降低了平均视在功率和变压器损耗,提高了导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油田属于非均质多油层的性质,而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油田的注水测调的效率,我国的油田先后采取了多种方式,如浮子、超声波、电磁注水井水量测试技术以及集流、非集流等方式,但是对于测试效率并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而水量干扰规律就是通过在现场进行相关实验,从而寻找出在正常测调分层水量时,层与层之间所存在的干扰情况,以及在调配后处于稳定状况下,其注水量的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常与下伏气、游离气耦合共生,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和下伏气一体化开采是提高水合物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欠缺对一体化开采的层间干扰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及下伏气层物性参数,建立了水合物与下伏气耦合分布和一体化开采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与下伏气一体化开采的产能预测,得到了隔层厚度、水合物饱和度对层间干扰系数的影响,验证了水合物与下伏气一体化开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合物与下伏气一体化开采时的层间干扰只存在于两层之间无隔层的情况下。两层之间渗透率级差越大,层间干扰越强。下伏气含气饱和度越大,对一体化开采产量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一体化开采模式效益会更加优于单采模式。水合物层含水合物饱和度越高,层间干扰程度对一体化开采模式的影响越小,一体化开采模式效益逐渐与单采模式持平,水合物饱和度高的地层与下伏气开采时采用分开开采的方式更有利于增加产量。本文为深海水合物和下伏气一体化开采产能预测与可行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上油田笼统注水开发条件下产生的层间干扰问题,开展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中采用30 cm×30 cm×4.5 cm的三维平板物理模型,对比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的开发效果,并利用岩心内置的微电极对实验过程中岩心含油饱和度变化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注水开发条件下的低渗层、中渗层、高渗层吸水量分别为0.42、0.44、0.53PV,吸水量比值接近1∶1∶1.2,各渗透率层得到了有效开发,动用贡献率分别是22.50%、27.35%、50.15%,采出程度分别是7.11%、7.82%、10.94%,总体开发采收率为25.87%。笼统注水开发条件下,三个储层渗透率的差异带来的层间干扰影响相对严重,尤其是油井见水后,高渗透率储层吸水量逐渐增大,对中低渗透率储层吸水量的影响也逐渐增大,最终低渗层、中渗层、高渗层吸水量分别为0.02、0.28、0.80 PV,高渗层吸水量相对低渗层吸水量的比值高达40∶1,各渗透率层动用贡献率分别是1.19%、30.46%、68.35%,采出程度分别是1.83%、6.82%、11.16%,总体开发采收率为19.81%,较分层注水开发低了6.06个百分点,可见采用笼统注水方式中、低渗透率层开发程度有限,尤其是低渗透率层,未形成有效的水驱波及范围,导致动用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有关部门对于SO_2浓度全部采用定位电解法来测试。定位电解法是通过在传感器的电解槽内使SO_2的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对产生的SO_2扩散电流进行浓度测试,虽然此方法简单应用广泛但还是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玄武岩纤维织物层合复合材料进行层间增韧改性实验研究,对不同增韧方法下材料的增韧效果进行对比。实验中分别采用静电纺PA6纳米纤维膜及玻纤表面毡作为增韧材料,对增韧改性前后层合复合材料的II型层间断裂韧性、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CAI)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增韧层材料均可显著改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复合材料II型层间断裂韧性分别提高41.74%和56.86%,材料CAI值分别提高19.6%和23.81%。两种增韧层材料各有优势,在玄武岩纤维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方面都具有应用潜力。将二者结合构建的混杂增韧层也具有一定的增韧能力,但在界面相容改性等方面有待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以期改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层间矛盾产生的原因,结合生产中的的表现形式及试井解释资料应用实例,提出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对油田数字化的概念进行阐述,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