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无烟煤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并且与石油焦、沥青焦等原料很相似,在高温下可以转化为石墨结构,如果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必将降低大量成本。本文分析了无烟煤的结构、性能,对无烟煤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无烟煤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劣关键在于其内部的材料性能和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内容材料主要有隔膜、电解质、正极材料以及负极材料,而其中正、负极材料的质量和类型直接关系着锂离子电池所具有的性能以及市场价格。因此,高性能且廉价的正、负极锂离子电池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正极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和价格影响极大,因此,本文重点分析锂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3.
四氧化三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对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性能的改进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之一。综述了四氧化三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结构和充放电机理、合成方法及复合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拥有的容量大、质量轻、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异的性能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成为新能源方向的研究重点,纵观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电极材料是制约其性能的关键因素。而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性能提高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如今锂离子电池各种负极材料研究的动态,探讨了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优点和弊端、弊端的改善方法以及部分材料的生产方法,介绍锂离子负极材料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循环性差和体积变化大是限制硅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两个重要方面。核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硅锗负极材料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和比容量,有效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锂离子倾向于占据硅/锗的四面体间隙位;在异质结构的界面附近,锂离子的嵌入形成能波动明显;锂离子在异质结的界面处的扩散势垒很小,具有良好的离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Li1+xV3O8的结构和作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的充放电机理;对近年来Li1+xV3O8材料作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评述。探讨了该材料在水溶液中电化学性能不稳定的原因,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丰春 《辽宁化工》2011,40(11):1211-1213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应用和开发前景最好的一种电源,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选取充放电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素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和其他负极材料。指出了今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4)
近年来,氧化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层状结构和高比容量的特性在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发展迅速,受到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氧化石墨烯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氧化石墨烯作为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石嘴山太西无烟煤为原料,经过粗碎、磨粉和石墨化等简单工艺制备了无烟煤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测试结果表明,石墨化无烟煤基负极具有92.23%的石墨化度,表现出340.2 mA·h/g的可逆容量,与煅前石油焦基石墨负极容量相当。与针状焦基石墨负极相比较,无烟煤基石墨负极虽然克容量较低,但在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正>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纤维状炭材料[刊,中]/楠顶,黄正宏,康飞宇,等//新型炭材料,2015(1):1~11纤维状炭材料有各种尺度和形貌,由于成本和性能缺乏竞争力,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一些改性后的新型炭纤维表现出良好的负极材料性能。文章综述了近年各种纤维状炭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依据纤维状炭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研究思路,分别归纳了石墨纤维、炭纤维及具有各种  相似文献   

11.
硅(Si)因具有资源丰富、理论容量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硅的导电性能差,且在合金化/去合金化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严重下降。碳材料(C)导电性能优异且结构稳定。将C和Si进行复合,可得到容量高且循环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综述从材料的制备方法着手,总结了锂离子电池C/Si复合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制备方法、材料结构对C/Si复合负极材料储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研究开发。本文从碳负极材料和非碳负极材料两个方面对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汇总,同时对其制备也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产量较大的山东淄博高硫石油焦为原料,利用KOH活化法,于800℃下通过改变碱焦质量比(质量比为1∶1,2∶1,3∶1,4∶1)制备得到不同比表面积的高硫石油焦基活性炭(AC-PC-X),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利用水热法担载Mn3O4制备得到AC-PC-X/Mn3O4复合材料,分别将AC-PC-X/Mn3O4和高硫石油焦基活性炭作为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分别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中,利用JSM-7001F型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JEM-2100F型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负极材料的微观形貌,以及利用LAND CT2001A型电池测试系统和CHI660D型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负极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碱焦质量比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高硫石油焦基活性炭均以微孔结构为主,比表面积随碱焦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碱焦质量比为3∶1时制备得到的高硫石油焦基活性炭(AC-PC-3,比表面积为996m2/g)表现出最佳的长期循环稳定性,比表面积过大或过小的高硫石油焦基活性炭的电化学稳定性均不如ACPC-3的电化学稳定性。在锂离子电池中,AC-PC-3/Mn3O4在初始循环中的比容量为907mAh/g,但其循环容量衰减较慢,12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稳定比容量为400mAh/g;在钾离子电池中,ACPC-3在500次循环后比容量几乎没有衰减,稳定在95mAh/g。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导电性、储锂容量、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等,本文对近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关注几种热点负极材料及其设计、实现与性能优化研究。比较了不同负极材料的特性,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非金属类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以及合金材料。并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炭素技术》2004,23(3):24-24
3月28日,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唯一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800t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项目,在宁波杉杉科技园投产。作为宁波市首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计划项目之一,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项目投资达1.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2002年年底开工建设,去年通过了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的验收,它的建成投产使得杉杉科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年产规模超过1000t,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商。杉杉科技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各项技术指标、制备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SnO_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研究,从碳复合材料、石墨烯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以及其他种类的复合材料4个方面介绍了SnO_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SnO_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刘浪浪  问娟娟 《当代化工》2014,(12):2690-2692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源应用很广泛,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选取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是提高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从新型碳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三方面介绍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工作原理,并简要介绍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以及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状况,并以华为公司最新研究的石墨烯助力高温锂离子电池为例,指明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发展应朝着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以及价格低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冯谢力  刘中  张家骏  张淑娇 《山东化工》2023,(7):126-128+138
21世纪以来,各种产业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速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能源已经变得至关重要,而能源创新技术在寻找新能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理想的储能元件备受关注,而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又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十分重要。主要讲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现阶段负极材料的使用类型和发展状况,比较了不同负极材料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不同负极材料的改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