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2017年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先后评出两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展示出百年时间跨度中,在呈现经典建筑与设计思想时也传承着中国百年的建筑学脉,这是建筑与文博界成功跨界合作的样本,体现了20世纪建筑遗产理念下事件、作品、人物、思想的时代风貌。守住20世纪建筑遗产就是对历史建筑保护最好且最需要的行为,尤其要树立20世纪中国优秀建筑师的群体像。20世纪建筑是中国遗产应特别予以关注的范本,它不仅展现近现代建筑的整体成就,还是建筑创作的基础和起点,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建筑界的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9月29日,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本文在分析如何为城市化精致发展,城市更新一个建筑经典作品入选理由时,研究了为什么在20世纪优秀的中国建筑遗产中要有工业建筑的比重。工业建筑遗产背后的人和事不仅是百年中国城市发展的象征,同样是当代中国城市化与城市更新策略该瞩目的。只有让工业建筑遗产学科渗入20世纪建筑事件的历史叙述中,才能既系  相似文献   

3.
《建筑》2018,(24)
正2018年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至此中国已拥有298项20世纪建筑遗产。第三批经建筑文博专家严格筛选出的100个项目,是时代精神与历史底蕴相融合之作。如果说建筑从诞生之日起便是时间的朋友,那么百年沧桑时光下焕发光华的作品既记录典雅隽永的城市片段,又彰显着20世纪中国建筑设计实践的伟大精神。对此,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的各位专家都表示,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金磊 《建筑》2018,(12)
正自2016年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名评出的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起,开启了一条中国20世纪经典建筑的发现之路;奠定了一条成就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优秀设计师的育才之路;走出了一条文博视野下让建筑文化走向复兴的担当之路。面对20世纪中国建筑经典留下的丰厚遗产,需要站在历史的宏观处予以审视,需要从跨文化传播上予以东西方视角的精细解读。如果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乃属于国家与人  相似文献   

5.
<正>在前不久召开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研讨会"上,最令人瞩目的是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它在用作品梳理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时,将中国当代建筑师一个作品"模板"选入"经典",并阐述了入选理由:何为20世纪优秀中国建筑,何以要敬畏20世纪中国建筑师,何为20世纪建筑背后应特别关注的人和事。所以,在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磊 《城市住宅》2017,(12):11-15
<正>近年来,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建筑思想、建筑艺水及技术的发展脉络出发,论述20世纪建筑遗产对当前及未来的影响,解析20世纪建筑与建筑师被关注的原因,研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建筑,从多方面探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要点,分析其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筑》2023,(2):78-79
2月16日,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暨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活动在广东茂名市举行。在全国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共推介了100个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国家植物园北园(含历史建筑)、广东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四川美术学院历史建筑群、江湾体育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墓园及纪念碑等入选其中。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新中国诞生67周年前夕,在故宫博物院1914年所建的宝蕴楼广场,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隆重举办"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研讨会"。这不仅仅是因为新诞生的98个中国20世纪建筑可串起中国20世纪建筑史,更在于与会院士、大师及专家的发言中充满有担当的国家建筑评说,有情怀、有责任,体现出对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  相似文献   

9.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2,(10):130-135
<正>GUD餐厅位于杭州市中心一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建筑内,是一家专注于火锅美食和鸡尾酒的餐厅。八荒设计受委托担任该项目建筑改建、室内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就像中国的许多老建筑一样,从1939年建成,直至今天被交到建筑师手里,这座别墅几乎已经被城市“吞噬”,只有一个完整的立面朝向街道。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6年9月29日在北京故宫宝蕴楼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98项)后,2017年12月2日在安徽池州又公布了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100项),伴随着业界内外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认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还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探索及相关活动,从而使中国20世纪建筑经典乃至淡忘的建筑师先驱受到瞩目。本文结合刚闭幕的2018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的"20世纪建筑遗产"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1.
《建筑》2016,(22)
正在新中国诞生67周年前夕,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隆重举办"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研讨会"。这不仅仅是因为新诞生的98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可串起中国20世纪建筑史,更在于与会院士、大师及专家的发言中充满有担当的国家建筑评说,有情  相似文献   

12.
《建筑》2016,(20)
正20世纪是波澜壮阔的世纪,20世纪的建筑成果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华。如何留存百年建筑经典,让建筑诉说百年故事,成为业界的责任担当。2016年9月29日,"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在1911年建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建筑活动是建筑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需要把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并予以传承。大名天主堂是20世纪初建立的一座融入了中国元素的哥特式建筑,距今已近百年历史,依然保存完好,是了解这一时期西方宗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实物例证。该文以大名天主堂为例,简要分析20世纪西方宗教建筑在大名地区的发展及其与当地文化之间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建筑史学和现代中国建筑发展两个方面对柯蒂斯的《20世纪世界建筑史》作出评价,指出在从主线历史走向多元历史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批判性的视角,我们很容易被"多元主义"所迷惑并滑向一种彻底的相对主义。对于今日中国的发展而言,认识到这一点无论在建筑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中国诞生67周年前夕,在故宫博物院1914年所建宝蕴楼广场上,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隆重举办"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研讨会"。作为会议主持者,我颇有感触,这不仅仅是因为新诞生的98个中国20世纪建筑连缀起中国20世纪建筑史,更在于与会院士、大师及专家的发言中充满有担当的世纪建筑评说,有情怀、有责任,体现出经验的珍贵馈赠。因此我认为会议的看点至少表现在:其一,新  相似文献   

16.
一、木结构建筑或砖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或砖木结构建筑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我国是使用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我国至今保存着大量的木结构建筑,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的就达6万处左右。这些木结构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约46%的工业厂房采用了木屋盖,民用建筑采用木  相似文献   

17.
赵玲 《建造师》2008,(6):48-53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渝中区,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被评为“亚洲20世纪十大经典建筑”、“新中国十大建筑”、“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并且进了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编撰的《比较建筑史》。在该书收录的新中国42项建筑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被列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常常被称为"美国世纪"。从各个方面来看,美国都配得上这一称谓,尤其是在建筑和城市领域。事实上,美国有太多城市复兴项目的范例,几乎无从总结。所以这里仅以历史影响、地理多样性和示范性设计为考量,列出以下项目。1909年的《芝加哥规划》~([1])可谓是城市设计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杰作之一。建筑师丹尼·伯纳姆(Daniel Bumham)和爱德华·本尼迪特(Edward  相似文献   

19.
薛林平  兰棋 《华中建筑》2014,(3):177-182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剧院建筑繁荣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上海、天津、北京等许多大城市新建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剧院。这些剧院的建筑设计、技术设备和施工质量都已接近当时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上海的兰心大戏院曾作为中国大陆近代史上第一座西式剧场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现存的兰心大戏院则反映了20世纪初上海建筑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风格。1994年,兰心大戏院被上海市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该文在现场调查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兰心大戏院的历史背景、平面布局、结构设计、建筑风格、细部装饰等。  相似文献   

20.
<正>_传承:承载历史对艺术的深情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的前身是1936年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堪称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是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开端,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这座美术馆位于南京市长江路。其造型简洁,在细节部分融入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20世纪前期新民族主义建筑的代表。在之后的战争岁月中,建筑虽得以幸存,却被另作他用,直至1960年9月重新命名为"江苏省美术馆",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