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曙光油田是一个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油田,其中薄互层稠油油藏的地质储量占稠油储量的37.7%,日产油占15.9%,油藏整体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常规吞吐开发效果差。为提高油藏采收率,2005年杜66块实施火驱开发试验,开展地质条件、井网井距、储层物性、汽窜通道等四项制约火驱效果因素研究,提出了调整平面及纵向矛盾的技术对策。该技术为薄互层稠油火驱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稠油火驱开发中,对注气井进行调堵措施,封堵气窜通道,可提高注入气的波及系数,有效地改善驱油效果,无机盐暂堵技术是基于盐沉析理论来调整地层吸气剖面的有效封堵方式.在现有的化工产品中进行筛选,找到适合火驱调剖的无机盐堵剂,制定实验方案,根据筛选出的堵剂进行实验室高温盐析实验,验证堵剂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稠油油藏使用蒸汽热采方式开采,成本高、采收率低。与蒸汽热采相比,火烧油层技术具有采收率高、改善剩余油性质、适用条件更广泛等特点。内蒙达14块属于薄互层稠油油藏,位于达尔其油田西构造,属于薄互层油藏。本文针对达14块稠油样开展火驱开发室内相关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深入认识各个阶段的氧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火驱过程中油藏燃烧过程,为提高油藏采收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磊  韩喜龙  宁雯宇 《当代化工》2014,(8):1429-1430
以火驱W/O型乳状液为例,系统研究了搅拌转速、搅拌时间、搅拌形式等因素对乳状液制备的影响,优选了乳状液的制备条件,并将室内制备的模拟乳状液的粘度和相同含水率的现场采出液的粘度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室内制备乳状液的条件。实验表明:间歇式搅拌好于连续性搅拌;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配制模拟乳状液所需时间减少;在同一搅拌转速下,在搅拌初期,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形成的乳状液表观粘度逐渐增加,但当乳状液达到某一状态时,若继续增加搅拌时间,乳状液的表观粘度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高246块通过室内模拟水平井立体燃烧盒实验,分析在不同预热温度及通风强度下的燃烧指标。结果表明:(1)适当提高预热温度及通风强度能够使油层迅速点燃,改善原油燃烧状态;(2)该块L4、5砂体间泥岩隔层发育较好,层间火驱干扰不明显,完全可以实现先下后上的水平井立体火驱思路。  相似文献   

6.
运用Spaceclaim建立稠油线性火驱温度场分布的物理模型,用ICEM对物理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结合控制方程和能量方程,应用Fluent对离散化模型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孔隙率、注入井压力、动力黏度对稠油线性火驱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温度梯度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储层温度较低时,注入压力对整个区块温度场的分布影响显...  相似文献   

7.
王威  蒋明  杨平 《广东化工》2013,(23):26-27
以油藏工程方法[1]为基础,结合模糊数学[2]方法中的相关理论,从多因素角度对稠油火驱开发效果做出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从而为稠油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火驱技术是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国外已经开展了浅层单层火驱的工业化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对于薄互层状稠油油藏,采用单层火驱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开发效果差。针对此问题,本文应用数模、油藏工程计算等方法开展了薄互层稠油油藏火驱技术研究,对井网形式、燃烧方式、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评价了先导试验效果,认识火线推进规律,该研究对同类油藏的火驱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G块为普通稠油油藏,于1977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经过20多年的降压开采,油藏压力水平低,油井产能低,进入低产低效阶段,迫切需要转变开发方式提高油藏采收率。G块油藏埋深-1510m~-1690m,不适合蒸汽驱、SAGD,适合火驱。运用数值模拟对火驱开发关键参数井网井距、燃烧方式、点火温度、射孔井段进行研究。该研究可为同类型油藏转火驱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龙618区块是一个常规稠油区块,针对该区块地层压力下降快,原油粘度高等问题,进行室内岩心实验,研究聚合物驱和二元驱对稠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化学驱采出程度高于聚合物化学驱采出程度,且在二元驱的驱油过程中含水率下降的最低值更低,二元驱低于聚合物驱在驱油过程中的平均注入压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油藏条件、聚合物注入性以及经济性的限制,稠油聚驱允许的聚合物浓度往往难以达到报道的"最优值"。在聚合物浓度恒定或变化较小时,原油黏度增大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聚驱在相对高黏度原油油藏的适应性。利用不同黏度的普通稠油样本,进行了大量的聚合物驱油实验,发现原油黏度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受聚合物使用浓度或水油黏度比的控制。在原油黏度:50~500mPa·s,水油黏度比:0.02~0.62的条件下,聚驱采收率随原油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稠油聚驱采收率上升加快,50~500 mPa·s原油驱替用聚合物浓度应大于等于2 000 mg/L;同时,原油黏度越高,增加聚合物浓度带来的采收率增幅和经济效益越大。在幵联模型中,300mPa·s原油的聚驱替效率和剖面调整效果均差于50mPa·s原油,导致其聚驱采收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王磊 《清洗世界》2022,(4):22-23
针对稠油油藏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影响因素问题,本次研究结合我国稠油油藏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应用现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稠油油藏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稠油油藏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改善措施,为推动我国该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先是阐述火驱技术的应用现状,火驱技术原理、分类及其具有采收率高、应用范围广的优点;高升合作区块块继续吞吐开发指标低,经济效益差,而进行火驱开发操作成本低,数模研究表明提高采收率30-35%,经济效益明显。先导试验现场实施一年半,主要开发指标均超过方案设计指标,井组日产油由驱前的24.7t/d上升到目前的42t/d,但同时也暴露出油藏地质、采油工艺集输及安全环保等方面一系列问题,为下步高升合作区块全面转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油田现场采出水组成,以采出水处理后水中含油量与固体悬浮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采出水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采出水处理后水中悬浮物含量和含油量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均增加;随碱浓度增大先增大后降低。ASP采出水中,残留驱油剂存在均增加了采出水的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以及温度等外部因素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搅拌时间增加,乳状液分散相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更加均匀,所得乳状液更加稳定;在搅拌作用初期,随着搅拌速度增加,乳状液分散相平均粒径变小,乳状液稳定性增强,但当搅拌速度达到某一值时,乳状液分散相平均粒径不再继续减小反而增加,乳状液稳定性降低;温度越高,乳状液分散相平均粒径越大,乳状液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16.
龙618区块是位于辽河油田的一个常规稠油区块,为了解决原油粘度高,常规注水开发效率低以及地层压力下降快等问题,进行室内岩心实验,研究化学驱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高浓度小段塞后续低浓度大段塞的驱油效果好于前置高浓度大段塞后续低浓度小段塞的驱油效果,并且二元主段塞注入前注入少量凝胶段塞可以调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气窜是火烧油层驱油技术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受储层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影响,产出气体会沿高渗透条带突进,气体运移到固井质量差和套损的井时发生窜槽,窜出的气体既可能进入其他地层,又可能直接窜到地面,形成管外窜。根据资料调研和分析,管外窜一般由六方面原因引起,分别为:油藏因素、开发因素、井况因素、水泥环封隔失效、套管腐蚀或破坏和分层作业不当。  相似文献   

18.
考虑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聚合物的粘弹性、水相渗透率的下降、不可及孔隙体积以及残余油饱和度的降低等因素,建立并求解了稠油粘弹性聚合物驱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量及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对驱替速度和驱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聚合物溶液波及范围内,聚合物溶液弹性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聚合物溶液弹性一定的情况下,注入量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W块为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目前处于蒸汽吞吐末期,油井处于低产低效状态,继续吞吐潜力小。该块于2005年开展了面积井网多层火驱先导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提升区块产量,决定进一步扩大火驱规模,针对区块构造特征,主体部位构造平缓设计采用面积井网火驱开发,构造较陡区域设计采用行列井网。采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方法进行行列井网火驱优化设计研究,设计最佳井网井距、注采参数,该研究对同类油藏火驱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某油田稠油乳化液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油田LG9-1井区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合成的双子表面活性剂LZY-1,考察了乳化剂的加量、温度、油水比和搅拌方式等因素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乳化剂LZY-1加量0.5%,油水比3:7,温度50~60℃,采用手动搅拌和较低的搅拌速率(100~300 rpm)下,可使LG9-1井区稠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SV>20),为降粘工艺提供了基础参数.此外,LZY-1适用于高矿化度深层特稠油,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