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本文从自然科学观和人文科学观两方面对当代建筑思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3代多元化建筑思潮出现的原因, 以及遵循自然辩证法促进科技与文化的共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筑,人之筑建,与各个时期折射时代伦理精神,其核心是开显人居住的本质。原始社会体现在遮风避雨,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呈现则是天人合一。而在当下呢,似乎大规模的雷同化的城市建筑又重回了原始时期生理功能的满足,其间个性化的后现代建筑的泛滥、又在很大程度上会将人引向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中国在经历了百年变革中西文化碰撞之后,传统价值体系遭到质疑,新的伦理精神尚未真正建立。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寻求异质同构,普爱也许是实现伦理精神重塑的一个重要方式。建筑,作为多数人终生之处所,人类视觉系统的庞大景观,也许应介入社会引领其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普爱作为建筑批评的内核之一,亦可充分体现本民族特色且具有当下性和国际性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7,(2)
自台湾921与四川512灾后援建后,谢英俊及其常民建筑团队逐渐走入社会公众与建筑同仁的视线。然而,常民建筑在社会层面的影响远大于在建筑领域的影响,其思想理念对于当下建筑学深刻批评的价值与意义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反思。通过梳理常民建筑的思想体系及其隐含的建筑学批评,尝试从建筑价值、建筑设计、建筑教学三方面展开对既有建筑理论体系的讨论与比较,希望借由常民建筑对当代建筑学及其教学中的价值偏离、实践偏离等问题进行矫正与补充,让平民与大众化的价值、问题导向的设计美学、应用导向的实战教学回归并构筑完整的建筑学。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建筑已进入多元的时代,各种思潮、流派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中国建筑的多元格局亦已初露端倪。面对困惑与挑战,对当代建筑思潮进行反思,也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现代主义建筑的观念,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及当代中国建筑的追求三个层面,探讨建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郭芳 《华中建筑》2007,25(1):13-14
建筑文化是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的产物.佛教建筑中国化正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的成功典范,该文通过展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程反思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盲目崇外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沈佳 《重庆建筑》2008,(6):52-54
平民化建筑思想是20世纪世界建筑潜流思想中的一支,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艺术和社会背景。国外,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已经有不少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建筑实践,本文总结了他们的平民化建筑思想及平民化建筑实践。作者认为平民化建筑思想不仅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它的提出,在弘扬地区文化特色,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深化对建筑本质的认识都有积极作用。在中国提倡平民化建筑思想研究,将对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进行建筑道路的探索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筑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但并没有成为建筑设计过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结合社会发展历程,理清建筑地域性认知的各个阶段,指出其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省的过程。区别传统与现代,广义与狭义地域性。在此基础上,对民居、乡土、建筑的民族性等概念做出分析,反思建筑地域性研究在当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建筑是城市发展重要依托,其独特性价值是保障建筑风格的关键因素,故而需予以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代建筑独特性价值的内涵,并通过融合建筑设计经济价值、优选独特风格建筑材料、渗透传统建筑地域文化、打造空间环境建筑体系等路径,以此彰显当代建筑独特价值,巩固其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又一个国际化先锋建筑落户中国城市。其所代表的国际新潮建筑在中国的盛行有其特殊的动因。某些建筑在带来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的同时,也造成了经济的浪费以及城市特性表达的缺失,中国的城市正经历着国际潮流与地域传统的碰撞与博弈。反思中国城市发展的出路,笔者从先锋建筑的地域性再生以及地域建筑的推陈出新等方面提出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芒福德与批判的地域主义20世纪80年代,希腊建筑学者A.楚尼斯(Alexander Tzonis)和L.勒费夫尔(Liane Lefaivre)发表《为什么今天需要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文,文章指出:在批判的地域主义这个术语出现以来的过去十年中,它已经成为替代明显衰老的现代主义,以及替代后现代主义未老先衰  相似文献   

12.
北京.作为今古齐观的历史文化名城.生机勃勃.城市空间与建筑设计上正不断取得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其中.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创新发展尤为令人瞩目。今天,围绕着北京建筑创作的国际化视野.不能不说中外建筑师都在努力耕耘。一边是有着  相似文献   

13.
当代建筑师如何创造适宜的无障碍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敬辛 《山西建筑》2004,30(17):26-27
通过对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阐述,认为运用现代科学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创造适宜的无障碍环境是当代建筑师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际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综述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置身于各种媒介的包围中,各种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间的无限广阔的影响和联系在瞬间就可以发生。而在几十年前,展览对于人们获知信息,或者说对一种新兴事物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先锋建筑运动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各种各样的展览是先锋派建筑师活动的主要舞台,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开创者们在早年也同样活跃于各种展览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5.
<正>初识智利源于2009年智利驻华使馆举办的首届当代智利建筑研讨会,与一些欧美国家举办的建筑推广会相比确实有些寒酸。会场是大使馆内的一间不足100m2的小厅略显拥挤,展板也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墙上缺少艺术感。智利的一些官员发表了演讲,谈的是一些经济策略以及智利建筑在中国的推广与定位。当时确实有些疑惑:智利作为一个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的南美国家在当前中国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有何优势,况且在当下全球性的建筑语境中,南美并不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6.
《重庆建筑》2005,(12):5-5
黄雯先生在《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的价值缺失》一文中说:谈及中国当代的建筑实践.焦点总是存例例可数的几个中国建筑师身上。而大部分对整个中国建筑实践现状更具代表性的设计师与建成作品却被媒体的评论抛弃。如今,虽然改制的风向标直在飘动.但是无论从年产值还是承接项目的重要程度而言,国有大型设计院仍然是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17.
《重庆建筑》2005,(8):13-13
论点的提出:黄雯先生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对于当代中国的建筑师而言,其面对建筑设计任务的时候.设计的目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满足生计而完成工作任务.说的再简单点就是赚钱:第二个层次.是追求建筑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通过其来体现建筑师的社会价值。在中国当今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生存的艰辛与欲望的膨胀决定了大部分的建筑师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的价值取向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从社会观念的考察和思想史批判的角度,简单勾勒深圳建筑行业35年发展历程的三个重要事件,并参考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的理论,比较和分析中国建筑的社会生态、职业伦理、设计语言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以期重新梳理当代深圳建筑发展的观念历程以及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9.
王辉 《建筑学报》2016,(4):55-59
介绍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想中存在的发展悖论,从价值观、模式与边界3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不同见解,试图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西方建筑思想的多元状况进行解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年代与特征划分,以及系列建筑实例的列举,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倾向做了大致划分,对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提出应当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去认识传统建筑,做到立足本土,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