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于环境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LNG的应用与开发已逐步受到各方的重视。特别是在雾霾天频发的情况下,LNG的引进在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LNG进口量需求、LNG气化站和加气站的工艺流程出发,介绍主要设备,对LNG气化站和加气站进行异同点分析,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能对LNG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即LNG已成为国际上天然气进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20年,LNG国际贸易量将占天然气贸易总量的40%。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短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LNG作为清洁能源,有望为解决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在简要介绍世界LNG市场及供需情况、LNG进出口热点地区(美国、卡塔尔和日本)动态和中国LNG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LNG供需关系,以便能为中国发展LNG产业,在全球重点区域采购LNG,平衡国内LNG生产、接受能力与需求之间关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液化天然气(LNG)的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2011年日本海啸后,亚洲国家对LNG需求量实现了迅猛增长。2011年整个亚洲的LNG需求量增加了约20%,2012年则同比增长了16%。据能源咨询公司Wood-Mackenzie预测,亚洲的LNG需求将会快速增长,尤其到2014年将最为紧缺。新加坡能源局认为,亚洲天然气进口量到2018年将占全球的56%,以日本、韩国、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为主。近日,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绿色能源,在工业和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远洋运输到内陆接收再汽化输送至下游用户时,一般采用更为安全可靠的液化天然气(LNG)的形式。而在整个LNG汽化系统中,LNG汽化器是关键设备,LNG汽化技术则是接收终端的核心。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国际上常用的四种LNG汽化器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和新型LNG汽化器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面对新形势下能源产业发展转型的新需求,LNG汽化器的发展也面临着清洁化、低碳化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过程中,LNG无疑是支撑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低碳能源之一。鉴于我国能源局面日趋严重,我国大力发展LNG项目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并逐步成为能源层面最为典型的消极性外部行为。随着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对环境成本的日趋重视则越来越是一种必然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经济学角度的眼光,有必要对LNG项目选址的环境成本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LNG的利用技术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油价的不断攀升,世界各国对液化天然气(LNG)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合理优化利用液化天然气资源对缓解能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发电、城市燃气、汽车燃料等方面阐述了LNG在国内外的利用现状,针对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LNG应用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以实现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利用LNG的冷量回收LNG中的轻烃资源以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发展LNG汽车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我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在此情况下,LNG低温储罐作为天然气储存和使用重要设备,其建造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据此,基于我国天然气储量及LNG行业发展现状,合理指出当前LNG低温储罐建造需求。同时,从全容式LNG低温储罐焊接工艺、全容式LNG低温储罐内罐壁板建造技术两个角度对全容式LNG低温储罐建造技术仅需分析说明,旨在为后续全容式LNG低温储罐建筑提供工艺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LNG(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LNG运输是连接LNG生产厂与用户之间的桥梁。目前,全球大宗LNG贸易主要通过LNG船运输。LNG生产工厂和接收站的LNG运送到各个使用点的任务,大多数由公路运输,我国已是世界上LNG陆上公路运输市场最发达的国家。铁路罐箱运输LNG相对于公路槽车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输成本低、效率与安全性高等优势。本文就铁路LNG罐运输特点以及国内开展LNG铁路运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讨论了相关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9.
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由于进口LNG有助于能源消费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而出口LNG有助于天然气生产国有效开发天然气资源、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而LNG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而作为新能源,对其运输,安全,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就甚为严格。作为在LNG各装置中起连接作用的管道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LNG气化站的管道设计与布置特点研究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0.
LNG是一种清洁能源,有关机构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LNG接收站是保障LNG进口的关键.合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对于接收站各项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LNG接收站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管材选择进行了总结介绍,同时也提出了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期对今后的LNG接收站给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从改变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状况角度出发,正积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技术。无论是LNG接收站,还是天然气液化厂,LNG储罐都是最为关键的设备。LNG储罐材料特殊,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本文以2000m3LNG储罐为例,通过总结施工技术,期望能够为中小型LNG储罐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且全球经济出现不断恶化的现象,而为了确保国家能源的安全、经济的平稳运行,且同国际能源的多样化需求相符合,作为绿色清洁的液化天然气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此基础上本文对控制与保证体系在大型LNG项目最终投资决策前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同行业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汽车燃料中,液化天然气(LNG)和汽油、柴油以及压缩天然气相比,更加的环保、节能、经济和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LNG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LNG汽车的加气需求,LNG加气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LEG加气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显著的就是安全问题,加大安全保障措施,是LNG加气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对目前LNG加气站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镇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社会发展对于能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LNG气化站建设数量开始不断增多,其能够一定程度满足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但是LNG气化站的实践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对LNG气化站的科学安全管理工作,充分保障LNG气化站稳定持续的生产,帮助有效缓解社会能源需求压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将进一步对LNG气化站安全管理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新军  范冬立 《广州化工》2012,40(24):198-200
LNG已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LNG来调整能源结构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其在全球的生产贸易日益加剧。因此,LNG运输作为连接LNG生产贸易上下游的桥梁,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浅谈了LNG世界贸易及生产状况,以及现阶段主要的LNG运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这对国内LNG工业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状况,重点分析了LNG市场供需形势。分析认为,短期内全球LNG面临供应过剩的危机,但长期依然具有较大需求潜力。  相似文献   

17.
梁永宽 《化工学报》2009,60(Z1):16-21
在LNG产业链中,长期合同是上下游贸易与合作的基础。通过分析目前LNG上游的合作开发,结合广东大鹏LNG项目的成功经验,指出相互持股、联合开发是LNG长期合同履行的关键保障,并从经济学理论中的资产专用性角度,解释LNG产业贸易模式存在的合理性。提出通过资本渗透和股权收购,建立关系合同是国内能源企业扩大海外业务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LNG和LPG是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清洁能源,在市场占有重要地位[1]。本文主要从部分天然气供应相对紧张区域、极为关注成本的中小型工商业用户入手,对LNG杜瓦瓶在中小型工商业中替代LPG的应用价值、经济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琦锋  吕涛 《广东化工》2014,(15):133-134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能源尤其是电力成本大幅度增加,LNG冷能利用越来越显珍贵。文章对LNG冷能回收混合动力循环进行了分析,指出LNG冷能利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节能减排价值和经济效益,并讨论了LNG冷能的利用及进展,为LNG冷能利用日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发展,国家提倡发展新能源经济,致力于优化现有的能源结构.LNG属于天然气的液化形态,是一种清洁型能源,随着LNG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已有相对完善的应用体系,在社会发展与生产工作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同时为了将社会对LNG能源的使用需求满足,我国扩充了LNG加气站的数量,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对加气站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