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一锅法"合成谷胱甘肽修饰的Cd Te量子点。利用荧光分析法检测量子点溶液中的Hg2+含量,分析得到含有不同浓度Hg2+的谷胱甘肽修饰量子点体系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一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量子点荧光特性对Hg2+进行测定的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 Te量子点发现,金霉素的吸收光谱与Cd 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有较好重叠,金霉素和Cd Te量子点之间因发生内滤效应导致Cd Te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从而将金霉素的光吸收信号转变为高灵敏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金霉素含量的荧光猝灭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 Te量子点对金霉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mol/L,相关系数为0.999 4,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方法可用于鸡肉中金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6.2%~98.5%。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合成了无稳定剂修饰和巯基丙酸为稳定剂的单分散Zn S∶Mn掺杂纳米晶,研究了稳定剂对纳米晶荧光性能的影响。紫外吸收光谱说明了掺杂纳米晶具有明显的量子限域效应,与体相材料相比,紫外吸收带边蓝移了0.29 e V。荧光发射光谱研究表明,巯基丙酸稳定剂对纳米晶表面的修饰使得主体Zn S纳米晶的表面缺陷发射明显消失。掺杂纳米晶在575 nm处有一强的荧光发射峰,其归属于Mn的4T1-6A1跃迁产生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的新型半导体量子点。方法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硫源和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Cd Te/Cd S QDs。结果制备的GSH包裹的Cd Te/Cd S QDs波长范围覆盖400~800 nm的区域,量子产率高达83.1%,平均粒径约为3 nm。结论该Cd Te/Cd S QDs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有效降低了量子点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5.
在氮气保护下,用谷胱甘肽(GSH)作为表面修饰剂,水相法制备出Yb3+掺杂Znx Cd1-x S量子点。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所得量子点粒子半径均匀(3~5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荧光性能优良,荧光发射峰位在426~549 nm之间可调,可广泛应用于荧光探针、光电转换、光催化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首先合成了带正电荷的十二烷基二甲基乙烯基卞基氯化铵,通过静电作用将其与用巯基丙酸修饰的带负电荷的CdTe纳米量子点结合,得到包覆有CdTe量子点的可聚合性的单体,将其与苯乙烯本体共聚后得到可见光下可发绿光的聚苯乙烯(PS)/CdTe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结构,并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测试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到可见光区域(380~480 nm)激发下,该复合材料均可发出绿光,当包覆有CdTe纳米量子点的可聚合性的单体的含量为1.2 %(质量分数,下同)时,材料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到9.6 %。  相似文献   

7.
李永敏  沈茂 《当代化工》2015,(3):454-457,460
拟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先制备出带有无定型碳层包覆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然后通过静电结合法,将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Cd Te量子点组装到其表面;为了使所制备的磁性探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Stober法在纳米粒子最外层包裹上生物相容性和结构稳定的带有胺基修饰的二氧化硅壳层;最后与叶酸(FA)进行耦合,制得具有磁性和荧光的双功能靶向纳米探针。分别利用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所制备的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态、大小、化学成分及磁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粒径大小约200 nm,磁化强度约21.9 emu·g-1,仍然保持有较强的荧光性能,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俞英  林碧霞  梁耀珍  王伟杰 《化学试剂》2011,(12):1059-1062,1130
以巯基丙酸为修饰剂合成水溶性硒化镉量子点(CdSe/MPA),利用碳化二亚胺(EDC)和琥珀酰亚胺(NHS)两种偶联剂,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硒化镉量子点进行偶联以制备量子点-对氨基苯磺酸偶合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红外光谱、毛细管电泳对偶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量子点和对氨基苯磺酸偶联...  相似文献   

9.
以TeO2为碲源,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一步合成水溶性CdTe/ZnTe核壳结构的半导体量子点。考察了Cd/Zn反应物配比及MPA用量对CdTe/ZnTe量子点性能的影响,并用紫外、荧光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光谱和EDX电子能谱对CdTe/ZnTe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另加NaBH4的条件下,同样能合成水溶性的CdTe/ZnTe量子点,且该核壳结构的CdTe/ZnTe量子点比单一的CdTe量子点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10.
以TeO2为碲源,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一步合成水溶性CdTe/ZnTe核壳结构的半导体量子点.考察了Cd/Zn反应物配比及MPA用量对CdTe/ZnTe量子点性能的影响,并用紫外、荧光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光谱和EDX电子能谱对CdTe/ZnTe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另加NaBH4的条件下,同样能合成水溶性的CdTe/ZnTe量子点,且该核壳结构的CdTe/ZnTe量子点比单一的CdTe量子点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3个含有吡嗪基团的荧光探针分子和喹啉基团的荧光探针分子,其结构通过红外(FT-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目标探针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Cd2+使401 nm处荧光蓝移了20 nm;Co2+、Hg2+、Pb2+、Zn2+使357 nm处荧光分别红移了20、50、1401、40 nm;Cd2+、Hg2+使349 nm处荧光分别红移了707、5 nm。  相似文献   

12.
在油胺溶剂中,利用溶剂热法于160℃加热反应12 h,合成了Cd S:Mn量子点,并用巯基乙酸对合成的量子点进行了包裹。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谱图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数据表明,合成的Cd S:Mn量子点JCPDS#为80-0019,在Cd S:Mn量子点上成功修饰上了羧基(—COOH),Cd S:Mn晶体修饰前后主要发射峰从526 nm蓝移至488 nm。以COOH-Cd S:Mn功能化材料为荧光探针,基于DNA对材料的荧光猝灭,实现了对DNA的定量测定。实验在p H=6.6条件下,功能化荧光材料的荧光强度和鲱鱼精DNA(hs-DNA)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78.69-0.179c,检出限为0.053 mg/L,相关系数R=0.998 8,RSD=0.27%。  相似文献   

13.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水热法制备Cd Te量子点,考察不同条件下四环素对Cd 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荧光测定四环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m L,工作曲线为ΔF=2.308 2+9.679 3c(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3SD/斜率)为0.025μg/m L。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四环素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2.3%,回收率在97.5%~103.3%。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液两相法合成了在573 nm处发射荧光的水溶性ZnS:Mn2+量子点。研究了Mn2+掺杂量(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对ZnS:Mn2+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2+掺杂量的增加ZnS:Mn2+量子点荧光强度随之增加;当Mn2+掺杂量达到1%时ZnS:Mn2+量子点荧光发射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Mn2+掺杂量ZnS:Mn2+量子点荧光强度减弱。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对ZnS:Mn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S:Mn2+量子点具有较强的黄色荧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温自然光光照方法在水相中一步合成了合金CdTeS量子点,巯基乙酸稳定的CdTeS量子点经光照10天量子荧光产率达到76.4%,半高宽为32nm。光照时间的不同合金量子点的发射波长在508nm~555nm范围内连续可调,并研究了前驱体溶液PH值和Cd/HTe~-对荧光性能的影响。采用荧光光谱、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芦苇为碳源,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为修饰剂,600 W的条件下微波消解反应2 min,用微波法合成的荧光碳量子点(APS-CQDs)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将合成的碳量子点溶液在电压为600 V,狭缝为10 nm的条件下,在465 nm可见光下呈现出淡绿色荧光。基于Co2+对芦苇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简单且快速检测Co2+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0.01~0.1 mmol/L的Co2+对芦苇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呈现最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1),检出限可达0.118μmol/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机金属液相合成法制备的油溶性Cd Se/Cd S量子点在538 nm处发射荧光。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d Se/Cd S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F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等对其进行表征,考察其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大,量子点发射峰逐渐红移,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量子点荧光强度逐渐增大。该方法合成的量子点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控制,且合成的量子点晶型稳定,荧光性能较好,抗光漂白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以Na2SeO3,CdCl2 ·2.5H2O为Se源和Cd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真正成功实现了一锅法水相制备发白光ZnxCd1-xSe量子点(QDs),通过调节Zn2+与Cd2+的比例改变ZnxCd1-xSe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Zn/Cd比增大时,ZnxCd1-xSe量子点的荧光光谱和激子吸收峰均发生蓝移,证明这种混晶量子点的形成,而且,Zn0.89Cd0.11Se的光学性能最佳.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所制备的样品是立方体结构,粒径约为3 nm.并将一定量的量子点与不同体积血红蛋白结合,为以后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及医学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抗坏血酸为前驱体,一锅煮、绿色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并考察了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对碳量子点发光效率的影响以及碳量子点对不同pH缓冲溶液和常见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90℃时加热5 h时该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最强,不同的pH缓冲溶液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较强,Pb2+、Cr~(3+)、Hg2+、NO2-离子对碳量子点的发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相化学沉淀法合成ZnS∶Mn2+纳米量子点时,反应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量子点的荧光特性。文中通过调节三聚磷酸钠(STPP)的加入量,改变反应介质酸碱度,成功获得了不同荧光颜色的ZnS∶Mn2+纳米量子点。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介质酸碱度的变化只改变了ZnS∶Mn2+量子点的发射光谱,而没有改变其激发光谱。分别加入0.17,0.16 g/mL的STPP,pH值控制在7.5,8.0时,合成的量子点发射峰出现在425 nm和475 nm,呈蓝色荧光;当加入0.15 g/mL的STPP,pH值控制在8.5时,量子点发射峰在485 nm,有微弱橙红色荧光;加入0.10,0.02 g/mL的STPP,pH值控制在9.0或9.5时,在580 nm处有单一发射峰,呈现较强的橙红色荧光。其中pH值为9.5时,荧光强度最高,所合成的ZnS∶Mn2+量子点直径为3.5 nm,且均匀分散。荧光光谱分析证明,随着介质pH值的增大,ZnS∶Mn2+量子点的发射峰逐渐红移,而pH值达到10.0时,发射峰又回到470 nm,橙红色荧光消失,呈蓝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