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郭晓慧 《城市建筑》2022,(15):176-178
本文将近代上海提篮桥消费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消费空间的演进进程,并将提篮桥消费空间的演进与近代上海消费空间的演进进行比较,试图描绘一个具有提篮桥特色的、更贴近本土生活的消费空间,这突破了上海消费空间以南京路或租界核心区为代表的既有印象,并对既有消费空间的研究做出了扩展和补充,客观、完整地呈现了近代上海消费空间的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2.
开埠后上海的经济繁荣、人口激增刺激了近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上海深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西方居住观和新建筑设备技术的推动下,近代住宅出现了独立卫生间,配套的卫浴设备经历了从最初全进口,到外资本土化,再到中资制造的发展过程.文章从近代上海卫生观念的转变和制度更新入手,对近代上海不同住宅类型的卫生间布局及其装饰特征展开分析,并对卫浴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做了梳理.作为建筑设备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要素,卫浴空间及其设备的演进无疑成为近代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有力注解.  相似文献   

3.
周海宝 《华中建筑》1998,16(2):111-112
近代粉至沓来的中外移民给上海里弄生态格局注入了浓烈的异质性,本地世家为主体的传统里弄逐步解体,而演化成华洋杂处,五方汇聚的移民社区,发挥着适合各种层次需要的功能,其档次由低向高。文章分析了近代里弄的形成与特点及其生态格局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Z1)
<正>1一个时代的变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城,曾经纸醉金迷的繁华盛景早已被颓唐破败的城市景象所冲淡。八年战争,出于或避祸或出逃或投奔的目的,四百万人涌进上海,导致城市原本精巧华贵的木质小屋拥挤在私搭乱建的贫屋陋巷之中,并被隔成了无数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7,(6)
介绍了1910-1930年代上海公共租界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的兴建背景和建筑特征,分析了百货公司作为一种从西方引入的建筑类型在近代上海的移植和转变过程,指出它们既是业主与建筑师合作的成果,更是民族资本的发展、先进技术的引入、商品博览的日常化、娱乐生活的集聚以及商业空间的竞夺等时代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从而揭示百货大厦作为消费主义纪念碑和摩登生活诱惑场所的都市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近代厦门建筑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对厦门近代最早出现的几种典型建筑设备引入历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归纳其主要的类型,追溯其时代背景和引入途径,并剖析其引入后的影响。研究表明厦门近代早期建筑设备的引入和发展离不开福建华侨在祖籍地的投资和建设,近代建筑设备引进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性能的提升、建筑类型的发展和城市市政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作用加快了厦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太钢碉堡为例,通过论述太钢碉堡的建筑概况、建筑形式、建筑功能,探讨了太钢碉堡的防御性能,以及碉堡建筑在太原近代城防中的作用,对研究太原近代城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刚 《建筑师》2017,(5):83-90
上海近代城市化带来居住建筑类型的历史性发展。本研究尝试在城市空间演进的背景下,对其基本类型进行重新思考,并通过梳理类型间的关联性,尝试建构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类型的谱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初期,包括设备在内的技术措施在建筑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图根哈特别墅中的建筑设备表现更为典型,成为建筑师实现空间理念的重要手段.作者结合相关资料并经多次的现场研究,发现技术设备在这个居住建筑中的集中表现存在着必然性,建筑师对于各种新设备的探索利用,在提高舒适性的同时,也使得"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以技术的方式在这座别墅中贯彻到极致.文章据此重新审视设备在现代建筑空间塑造中的角色,提出关于技术的新思考.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图根哈特别墅在保护中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为建筑遗产中技术设备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39-40
妈祖作为拯救海上遇难者的航海守护神,在全世界范围内其信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一衣带水的日本琉球,天妃信仰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传承和嬗变,促进了琉球民间信仰文化由以前单一的祖先信仰和自然神灵信仰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推进了琉球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由海洋的守护神向万能神转变、由琉球国民间的文化认同向"日系人"文化认同这一纽带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部分,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社会生产力、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特性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其他文化载体所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2.
从装饰工艺与装饰题材两方面,介绍了汕头近代民居的细部装饰特征,并分析了汕头近代民居的空间布局特点,指出汕头近代民居总体上具有中体西用,重视商务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文化领域最具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元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生产力、民族传统、地域特征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文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与上海近代社会和近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综合反映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访谈和文本方法,从产业、文化、空间3个维度,解读上海文创园区功能不断复合化和复杂化的演进规律,进而提出:从产业角度来看,文创园区最初作为创意产业的载体,继而在行业规模发展时成为产业政策平台,随着不同利益相关方预期的不断提高,逐步嬗变为经济目标多元的组织单元;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创园区起初用于保护工业遗产,文化氛围的不断外溢使其具备了文化景观功能,而一些园区则更进一步成为辐射不同范围的文化创意地标;从空间角度来看,文创园区从工业用地模糊利用的基础功能,演化出开放社区的邻里中心功能,并以其细节布局成为规模化城市规划的留白空间。  相似文献   

15.
《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是一部从建筑美学视角对近代岭南建筑文化进行剖析的理论佳作,作者充分吸收和借鉴了现有建筑美学的理论成果,在生存价值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建筑审美文化机制的四层次说和建筑适应性理论,由此构建了系统的建筑美学体系。在对近代岭南建筑、尤其是侨乡建筑的文化与美学研究中,作者结合其美学思想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地域性格"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全书逻辑严密,视野宽广,为岭南建筑学派在人文领域的深层次拓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上海近代城市的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势态为背景。外滩和南京路的形成与发展,是上海近代城市演变的缩影;南京路上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高层建筑是其典型例证。工商业的过份集中与内外交通的迅速发展,是造成上海发展畸形的主要原因。十九世纪末期上海大量出现的里弄住宅是城市盲目扩大、房地产开始资本主义商品化造成的。各国的侵入,使上海近代城市呈现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王云 《风景园林》2010,(1):81-85
近代上海是中国现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和中国现代园林的早期策源地。基于档案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归纳,对上海近代园林形成全面认识,阐述其非线性、不均衡的发展历程;从租界园林的引领、民国华界园林的超越等角度,分析其外生后发的现代化演进特征;从动力机制层面,探寻其技术、制度、观念的革新与相互推进的演进机制和影响。以期对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园林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西方建筑结构技术在近代上海的本土化与影响为研究对象,对上海近代建筑的结构类型演进及其构件、体系等关键特征结合其时代背景、应用条件进行全面讨论;在此基础上完成其技术选择的动因和作用的分析,为现今的建筑遗产价值判断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城市发展遵循着社会学领域的一种结构—功能逻辑,即城市发展过程历经有序的结构分化和功能专门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功能系统的关联整合与价值体系的统一。公共租界中区是近代上海城市之心,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十里洋场上浓缩了城市发展变迁的精髓,呈现出极具进步意义的现代性精神,其城市功能分化展现出理性高效、激变世俗、多元拼贴、矛盾统一的特性。直到当今,现代性依然引领着上海城市发展的不断更新与腾飞。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现实存在的“无生命的建筑”问题进行反思。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忽略了建筑的本质,接着从建筑伦理思想的深度分别阐释了中西方建筑伦理的本质——精神层面,再次对建筑伦理功能的现代性进行探索,并举例说明如何创造有生命的建筑以及其对现今建筑创作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建筑伦理功能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中都对我们的建筑观和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