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仪三 《园林》2008,(8):22-27
拙政园的“造景”苏州园林的水池、山丘、亭台、楼阁布置得极为精妙,是经过了几代有丰硕文化修养的园林主人和一些名匠大师多少年来的反复推敲,多次地修改重筑,才成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品。全不像现在有些仿古的园林,随地挖一口池塘,堆一座假山,建几个亭子,以为就成风景了。苏州的这些园子,是造园家们刻意地在创造一种美好的景致,  相似文献   

2.
堪舆学是综合天文学、地理学、星相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科学,皇家建筑、陵寝、园林的选址规划布局等无不需要提前征询堪舆师的意见,其理论传入民间,广泛应用于村庄、民居等的选址与建造,并逐渐演变形成民间的一种习俗文化。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典范,经历代有官员、商贾身份的主人设计与修建,形成今日之典雅形态。本文运用堪舆中的形法派和理法派理论对拙政园的格局进行分析,以探求拙政园中堪舆理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温子申   《中国园林》2021,37(4):30
通过关注园林画和园林诗文中的图文关系,提供了《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的初步探读,阐释了拙政园中多感官体验所形成的园林想象。分析起始于对三十一景中图文的整体阅读,并在接下来对其中五景展开精读。精读部分着眼于诗和文字在时间、感官和氛围上的互动作用,展现了文徵明通过诗画所构造的想象世界,重新思考了再现和指涉性在此《诗画册》中的意味。提出《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作为一种图文互补图景,呈现了多感官的园林体验,而非一种客观的空间建构。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用现代的分析方法归纳和总结出拙政园空间形态以及空间流线设置的规律,通过对拙政园空间序列以及空间结构进行梳理,尝试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描述园林空间的原理,进一步归纳江南园林空间营造的规律,为现代园林设计以及园林空间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在"未来科技城"项目中与刘总合作,感受他的谦逊宽和如同兄长,也感受其"苦",他更像一位修行之人,建筑于他似乎不是工作,而是自己解读世界的工具,更像是一种信仰。他是国际化的中国建筑师——国际化的思考方式,骨子里的中国。一方面,据我所知他是最早在国际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中身居副总裁职位的中国建筑师,他以国际化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去完成设计。  相似文献   

6.
通过关注园林画和园林诗文中的图文关系,提供了《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的初步探读,阐释了拙政园中多感官体验所形成的园林想象.分析起始于对三十一景中图文的整体阅读,并在接下来对其中五景展开精读.精读部分着眼于诗和文字在时间、感官和氛围上的互动作用,展现了文徵明通过诗画所构造的想象世界,重新思考了再现和指涉性在此《诗画册》中的...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园林名胜专家呢!他对园林名胜的研究之深,连我国著名园林古建专家陈从周先生亦为之赞叹不巳。叶老出生在素有“园林之城”之誉的姑苏城内,自小就受到苏州灿烂园林文化的哺育,他在《从扬州园林说起》一文中这样写到:“苏州园林多……最好最著名的几个,全是我幼年时经常去玩的,拙政园,沧浪亭、怡园、留园、网师园,几乎可以说每棵树,每道廊,每座假山,每个亭子我都背得出来,看了这几个  相似文献   

8.
刘亚明的家     
刘亚明的家坐落在上苑画家村.是主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房子的主人是油画家.建筑设计要满足绘画需要的光线和空间的需求,建筑师为他设计了高大视野开阔的画室,将阳光引入到他的起居空间。大大小小的落地窗.获得自然的光源.  相似文献   

9.
晏辉 《石材》2000,(5):17-20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改变,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人类正利用各种手段为自身创造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早在很多年以前,人类就知道利用石材来改善和美化自己生活的环境。苏州的拙政园、虎丘、北京的紫禁城、颐和园都是古代留给今人的美好园林环境。中国独特的园林环境堪称世界人类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期选登了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在同一幢高层住宅里的建筑师们对自己的住宅所做的不同室内设计。虽然我们绝大部分的建筑师只能住在这种标准平面限定的住宅之中,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但是,仔细读来,从这些貌似普通的家中,仍能感觉出主人的职业特点——对生活的细微体察和安排。这也正是本栏目的出发点。 感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黄汉民院长及他的同仁和邻居们对本栏目的热心支持,欢迎广大建筑师积极参与,在这里交流自己设计自己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苏州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类型,是中国江南地区地域性文化的体现与载体。苏州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丰富、诗画意境突出,形成了特殊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语汇、空间关系和空间组合序列等图式语言体系,对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及新中式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苏州古典园林图式语言框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苏州拙政园典型景观空间的挖掘,并重点选取拙政园东南庭院空间为重点,从景观空间要素的嵌套结构和特征出发,解读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语汇、句法和语法特征,初步探讨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图式语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青年建筑师     
每一个建筑师对建筑都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而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则用与众不同的手法表达了他对现代建筑独特的见解。远藤秀平可以说是一个擅长使用钢材的建筑师,他在自己的设计中清楚地表达出对这种材料的喜爱,并运用它那几乎无限的可能性进行设计和不断地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现实世界的建筑,是三维形式存在的空间几何体。建筑师的思维活动,是以处理三维形态的实体、空间、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然而建筑师在设计全过程,基本上依靠纸和笔,即画在平面的图形反映他的思考,表达他的设计意图。因此建筑师不得不用专业技术缩小平面图纸和空间世界之间的差距,进而达到让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自由驰骋的境界。千百年形成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便基于这种简单的模式。历代的建筑师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创造出了无愧于他们时代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中的视觉经验是园林创作的基础之一,文人在园林绘画创作中从多重角度对园林的观照,是文人山水审美的综合呈现,也是产生园林空间和意境的起点。文章基于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的园林绘画作品中呈现的文人视角,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针对《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中的作品进行了园林空间分析、视觉经验总结及景点路径复原,并生成了明代拙政园全景式画卷,试图追溯东方古典山水艺术的视觉思维与园林境域观望的一致性[1]。  相似文献   

15.
玩味空间     
澳大利亚年轻建筑师Andrew Maynard,27岁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以创造性的理念,不断改变着墨尔本的面貌。他所设计的房屋宜居且环保,当然还不忘注入趣味。在充满问题的空间中打造出意想不到的愉悦是他的专长。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壮大,一些大型建筑逐渐成为他的目标,但小型的房屋建筑一直是他的坚持!本期《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将带领读者进入到Andrew Maynard的奇思妙想世界,去了解他"小空间里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6.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景色优美,山水环绕,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园中每一条道路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道路周边的配套景色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园林道路景观设计的核心。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成三大部分对拙政园的道路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梳理:首先说明拙政园道路景观的功能和特点;其次简述拙政园道路景观设计中遵循的原则;再次,针对拙政园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提出今后园林道路设计的指导建议,希望借此帮助园林道路景观设计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中铁建位于苏州明拙政园故址的"抱拙别墅"项目中主题八景的文化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深挖拙政园地脉、人脉及文脉并确立主题,以传承复兴拙政园文脉为主线,将中华经典园林之文化精神继承性地融入当代宅园造景的文化设计之中,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承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除了单纯技术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坚持什么样的设计立场。每一个建筑师都会沿着自己的设计立场和价值观去判断哪一条路是他应该选择的。在鄂尔多斯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中,我们所注重与一再坚持的东西就成为了设计的切入点。项目所在地在康巴什新区的民族团结公园中,这个选址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谈论  相似文献   

19.
潮流之外──-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路易斯·巴拉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终其一生,只设计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住宅,小园林。与风起云涌的建筑潮流中心几乎没有往来,他独自探索着自己的路,巴拉干在建筑中表现美和情感,给作品注入了诗意。巴拉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今天,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建筑师、艺术家,还有更多的无名学子,来体验巴拉干创造的美,在他的空间中捕捉灵感,寻求艺术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以建筑师的思维来探索人与空间林伟而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伟而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建筑系,是美国建筑师协会香港分会的前任会长。他的设计强调人性化、艺术性,并具有极强的建筑空间感。无论是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公共艺术甚至是装置艺术设计,都有建筑的影子渗透其中。虽然现在他从事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室内设计,但由于建筑师情结依然很浓,他更习惯于用建筑师的思维去为每一个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