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建科院设计事业部为社会提供各类建筑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包括住宅小区规划与设计、商业综合体设计、创意园区规划与设计、综合市场设计、建筑改造提升设计、城市老旧小区改造、BIM技术研究设计、绿色建筑及节能设计等。设计事业部自成立以来,伴随建科院发展的创新探索而成长。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创新传统特色,加强技术协作交流,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除精研建筑设计领域外,还先后开展"公共空间设计" "社区有机更新" "BIM协同设计"等多条产品线,是兼具规划设计、创意策划、空间营造、跟踪实施等综合能力的主力团队之一。为保持技术进步与创新,部门内设"建筑艺术研发中心" "建筑结构研发中心" "建筑信息中心""工程咨询中心",涵盖规划、建筑、结构、景观、工程咨询等多个专业。  相似文献   

2.
<正>郑迪,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工学博士。自2000年进入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建科设计"),弹指间已经17年,北方汉子特征明显的郑迪,"北方标普"里亦间或闪过江南水乡的韵味。他认为建筑设计本身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活儿",为了适应飞速的城市发展需求,需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用"矩阵式"人才配备方式代替传统的梯队式团队构架。他还强调建筑设计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适宜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1954年,梁思成针对新中国建筑设计民族化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他将建筑构件类比为"建筑词汇",建筑形式类比为"文章文法",并极力提倡采用传统"建筑词汇"和传统"文章文法"翻译西方建筑,替换性质功用相同的西方建筑构件和建筑形式,建造适合新中国的建筑。这与清末民初文学家林琴南运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的翻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剖析二者的思想渊源,而后引述古文和传统建筑的存废之争,再从"文以载道"的视角重新回望二、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折衷主义建筑,为传统建筑精神传承和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价值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1,(9):42-45
2011年9月1—3日,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办,苏州华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阿姆斯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二届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建筑设计高峰论坛"在苏州隆重开幕。本届高峰论坛是继"第一届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之后的又一全力推出的论坛,同期在苏州美术馆举办"2011首届UED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建筑作品展",并增设了"2011UED博物馆建筑设计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设计师将之阐释为"和谐的城市--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为了呼应本次世博会的主题,同时又体现印度尼西亚植物茂密、种类繁多,被誉为"赤道上的翡翠"的特点,印度尼西亚馆根据展览建筑独特的坡道式形式,以天然竹和钢材为主要材料,将自然引入建筑,通过"多样性热带植物"的设置以及可循环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力求营造出与世无争,自由样和又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展览围,在建筑设计中把现代功能和传统精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金孝晚先生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建筑师,他善于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及韩国传统的空间、造型、美感,进而将其纳入自己的设计当中,他的作品总是给人现代与传统并存的独特印象。他总是强调自然和建筑的关系,甚至提出"建筑化的自然",超越了简单而形式的"自然化的建筑",他的作品与自然相融直至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是能够和自然共呼吸共命运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设计"日益兴盛的今天,建筑设计已不应该简单地再现传统的形式特征,如秦砖汉瓦、大屋顶等中国传统建筑的"形似",而是要在设计中传承中国文化的"神似",体现中国空间的"意"。当然,对于传统的借鉴与创新也不可能彻底摆脱形来进行空谈,可是,怎样表达形?达到什么样的形?形又如何被理解?是本文旨在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从事建筑设计二十余年来,对建筑创作的认识一直是惑解交织的:如"历史或传统的文化价值对现在还有哪些影响"、"如何使建筑成为环境(城市或自然)的一部分"等。通过创作研究及实践,感触最深的是看到当代各种建筑文化思潮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在这里建筑艺术更多地表现为象征性、抽象性、隐喻性和建筑立面(表皮)的独立性特征;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会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使得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回顾历史,我们知道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历程,审视当下,我们清楚处理好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关系决定了现代建筑的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9.
徐倩 《四川建筑》2005,25(4):23-24
诺曼·福斯特创作的丰富的设计作品以及他的设计思想均对建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现代科技在作品中的独到的建筑学阐释,对生态与地域传统文脉的真诚关注,对自然光线的巧妙运用以及其互动而匀质的空间理念,共同形成了其整体而又极富特色的设计风格.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技术与艺术应用都极其混乱无序的今天,认知诺曼·福斯特的建筑理念和社会理念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文记述了王建国工作室开展城市和建筑设计实践的感悟和体会,主要包括建筑学基本学理守正中的技术、艺术与工艺的融合创新;考虑包容性和试错探寻、坚持以"应然"的理想高度去做"实然"的设计;以及在明晰建筑与自然场地环境"一体二面"的相关性建构基础上的建筑设计。论文客观分析了教授工作室从事设计实践的优势和局限,提出优秀建筑人才培养和团队平台需要在洞察力、想象力、关联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着敏锐而综合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四节一环保"、舒适健康、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在政策、产业、市场、设计、技术等多个层面均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例如,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的主流工作模式仍是建筑师完成建筑设计、而后技术顾问"配"一套绿建设计,两者配合互动所带来的绿色性能提升潜力未得到释放;又如,我国认证的绿色建筑中绝大部分为"设计标示",而"运营标示"数量较少,绿色建筑的实际效果能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尤其是中国文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其含义包罗万象将世间万物诠释得淋漓尽致。传统的建筑文法、建筑理念在当今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引用,并在不断的创新中将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如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文字的"脉"、"田"的含义引申到设计中,增强了建筑的文化凝重感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自贡卧龙湖旅游服务中心的建筑方案设计过程及设计的一些特点。基地自然环境优美,建筑设计本身又富有特色。本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贡当地的历史文化,将这些内容理解并融入到建筑设计风格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衍变",使其获得"重生",并根据这个主题建立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建筑》2020,(10)
正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5.
滤室间景     
<正>△评语罗广骏的"滤室间景",是一个着重地下空间更胜于地面之上、强调感知多于对象形式的作品。他在地形的等高线、建筑在城市中的地界线、自然与人为的边界线等传统建筑条件上,再加入了"温度的等高线"与"受地热影响的材质与颜色"等额外条件,形成了礁溪这个温泉城市特有的建筑选择。建筑评论家班纳姆(Reyner Banham)在The Architecture of the Well-tempered Environment一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为例,从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建筑学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基本攻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建筑师"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介绍学院(独立学院)采用"Ⅰ+Ⅱ+Ⅰ建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即Ⅰ年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Ⅱ年建筑设计主干课教学、Ⅰ年建筑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实践中以"Ⅰ+Ⅱ+Ⅰ建筑教学模式"培养能掌握建筑学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培养熟练掌握建筑设计规范、构造大样、建筑施工图深化设计,具有较强市场服务意识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7.
自然审美观下的当代建筑设计语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审美观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当代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下的自然审美观之差异比较。其次是在对当代建筑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而向自然审美观的重新回归。最后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总结出7条当代建筑设计语言法则。这7条法重在解决建筑与自然相融、建筑服从自然的问题,为当前建筑设计创作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在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有这样一位"结构艺术大师"。他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勇攀建筑结构设计领域最高峰;他把握前沿,日雕月琢,用自己手中的"笔",创造出无数个令同行和社会赞誉的时代建筑。他就是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国家  相似文献   

19.
以建筑设计创作的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古代建筑以及对中西建筑文化进行7个方面的横向比较,探计"源远之史"、"他山之石"给予建筑创作的启示,也即揭示建筑创作源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学科跨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群教学模式是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与艺术设计专业并设的优势,以研究型学习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价值取向,为改变国内建筑院校多年来建筑美术与设计基础课各自独立授课的教育传统而提出的。通过建筑美术与设计结合、专题设计与项目设计链接等课程策略,实现学科的交叉、专业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意识、艺术审美品味和建筑设计的基础能力,拓宽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建筑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