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建立了2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Eclipse XDB-C_(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冰乙酸为流动相,在260 nm波长下同时测定试样中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的含量。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 0和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047和0.054,变异系数分别为0.45%和0.5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和99.85%。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与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制剂,使用ZORBAX SB 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选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0和0.999 4,标准偏差分别为0.16和0.11,变异系数分别为0.79%和1.0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7%和99.41%。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药》2017,(6):38-4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水乳剂,使用C_(18)色谱柱,以乙腈+0.3%冰乙酸水溶液(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在柱温25℃、波长230 nm、流量1.0 mL/min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吡唑醚菌酯和叶菌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2和0.028,变异系数分别为0.16%和0.27%,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6%。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4%噁唑菌酮·氰霜唑水分散粒剂中有效成分的新方法。该方法以TR-5毛细管柱作为分析柱,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内标,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试样中噁唑菌酮与氰霜唑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噁唑菌酮与氰霜唑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1,标准偏差分别为0.094、0.119,变异系数分别为0.23%、0.4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36%~101.07%、97.56%~102.54%。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40%唑醚·氟吡菌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225 nm波长下同时测定试样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吡菌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氟吡菌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4,标准偏差分别为0.001 4和0.000 8,变异系数分别为0.53%和0.5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5%和99.64%。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与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冰乙酸水溶液(p H=3.0,体积比55+45)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在280 nm波长下对24%氰霜唑·嘧菌酯悬浮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氰霜唑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8,变异系数分别为0.95%和0.3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8%和99.23%。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11)
[目的]建立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SB-C_(18)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5 nm,对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悬浮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标准偏差为0.082、0.20,变异系数为0.67%、0.82%,平均回收率为99.3%、99.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0.998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35 nm波长下对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吡唑醚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5和0.030,变异系数分别为0.45%和0.30%,平均回收率均为99.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1.000 0。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同时分离复配制剂中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Poroshell 120 ECC18反相不锈钢柱和具有可变波长的紫外检测器,以乙腈、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外标法对复配制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方法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9%和0.82%,均小于修订后的霍维茨值RSDr,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和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和100.6%。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70%戊唑·醚菌水分散粒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内标物,使用TR-5石英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试样中戊唑醇和醚菌酯进行分离和测定。戊唑醇和醚菌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0.998 7,标准偏差为0.14、0.15,变异系数分别0.36%和0.5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和99.72%。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6,(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20%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 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同时测定试样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的含量。[结果]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标准偏差分别为0.18和0.12,变异系数分别为1.14%和2.2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7%和99.6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与准确度高,可同时快速测定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含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吡唑醚菌酯·克菌丹悬浮剂中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的质量分数。使用反相C_(18)柱,采用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和水,采用外标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中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2,标准偏差分别为:0.09、0.16;变异系数分别为:1.73%、0.6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7%、99.78%。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7,(4)
[目的]建立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使用C_(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对试样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9,标准偏差为0.09和0.15,变异系数为0.87%和0.74%,平均回收率为99.7%和100.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好,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唑醚菌酯PLGA微球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选用ZORBAX ODS柱,紫外检测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以外标法对试样中吡唑醚菌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 8,标准偏差0.035 5,变异系数0.198%,平均回收率100.35%。[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操作简便、快速,可满足微球制剂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晓红  赵传华 《广东化工》2011,38(3):136-137
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用240 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4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含量。结果表明: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98,标准偏差分别为0.064、0.012。变异系数分别为0.21%、0.1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9.86%。  相似文献   

16.
氰烯菌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娟  张磊 《现代农药》2011,10(2):32-33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作为内标物,使用3%OV-101填充柱和FID检测器对氰烯菌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氰烯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标准偏差为0.23,变异系数为0.23%,平均回收率为99.68%。  相似文献   

17.
对12%己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己唑醇·吡唑醚菌酯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己唑醇、吡唑醚菌酯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5和0.06,变异系数分别为0.96%和0.8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3%。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7,(2)
[目的]建立HPLC测定25%呋虫胺·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反相柱,以乙腈-水(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在波长275 nm条件下测定试样中呋虫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含量。[结果]呋虫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73%和1.37%,标准偏差分别为0.148和0.0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5%和100.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制剂中呋虫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药》2015,(4):23-2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20 nm波长下对40%戊唑·醚菌酯悬浮剂中的有效成分同时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8,标准偏差分别为0.09和0.10,变异系数分别为0.60%和0.3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0%和100.16%。  相似文献   

20.
牛纪胜  唐剑峰 《农药》2021,(1):35-37
[目的]建立HPLC测定30%氟醚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反相柱,以甲醇-水(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在波长240 nm条件下测定试样中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含量。[结果]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3%和0.0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7%和99.8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复配制剂中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