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苯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类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储藏条件(常温与冷藏)、不同储存时间三种蔬菜样本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无论常温还是冷藏,在为期6天的储存时间内,三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表现为先急剧升高,然后趋于稳定,储存3天后亚硝酸含量达到最高峰;常温条件下储存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要普遍高于低温冷藏下的亚硝酸盐含量,因低温可以抑制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所以平时家庭购买的蔬菜最好在冰箱或低温中冷藏,冷藏时间不宜超过3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洗涤、烹饪方式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科学饮食给予一定的指导。方法:经过实验方案选择的几种洗涤方法和烹饪方法处理蔬菜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未经处理的蔬菜中,叶菜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根茎类、瓜果类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不同洗涤方式对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不同,果蔬洗涤剂清洗过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降低较为明显,1%NaCl溶液清洗过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略有降低,去离子水清洗过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不同烹饪方法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同,炒制较生食略有降低但整体变化不大;水烫后根茎类、瓜果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叶菜类亚硝酸盐含量升高;腌制后各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普遍大幅度升高。结论:建议消费者多种蔬菜搭配食用,烹饪前可采用合理方式清洗,不过量食用腌制蔬菜,以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各种食品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及随储存时间的增加,亚硝酸亚含量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食品中测定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在国家卫生标准范围内。但是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增加会逐渐增加,且增加量越来越大。同时熟食中亚硝酸含量明显高于生鲜食物,其亚硝酸盐随时间的增加量也要大于生鲜食物。  相似文献   

4.
衡朝晖 《浙江化工》2011,42(8):29-32
以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市售火腿肠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食用方法的不同其含量发生变化;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对其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但它是一种有毒物质,含量高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为了解乌兰察布市售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利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厂家的4种金针菇与同一厂家的9种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金针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但所测定的13种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作为护色剂、防腐剂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亚硝酸盐同时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过量食用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威胁和危害,国家食品标准对不同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不同的规定。在食品加工中需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加入量。本文就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电解液中PS添加剂含量对锂离子电池初始容量及内阻、高温储存性能、倍率性能、常温循环性能的影响。电解液中PS添加剂含量对于电池初始容量及内阻影响不大。电解液中PS添加剂含量越高,电池的高温储存性能越好。而随着电解液中PS添加剂含量的增加,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常温循环性能均有所下降。综合考虑,电解液中PS添加剂含量为1%时,电池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8.
按照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进行设计和操作,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榨菜和新鲜蔬菜不同时段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为健康饮食提供依据。通过亚硝酸盐标准系列制作的标准曲线Y=0.0144X+0.0012(R~2=0.9995)具有较好相关性,得出所选和设计的样品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榨菜和放置隔夜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有较高亚硝酸盐含量,在日常饮食中应当尽量减少摄入。  相似文献   

9.
亚硝酸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金全  李富兰 《当代化工》2009,38(5):546-549
综述了亚硝酸盐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各检测方法的优劣及其应用前景。对于监控肉制品、乳制品和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检测食品的品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明胶中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在百万分之几,个别明胶中的含量较高,可达万分之几。明胶中的亚硝酸盐是由硝酸盐被细菌还原而生成的。亚硝酸盐的存在对于明胶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当明胶用于制作感光乳剂时,亚硝酸盐将起还原剂的作用,并影响乳剂的还原增感效果及其感光性能。在食用明胶中,亚硝酸盐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杂质而受到限制,特别是亚硝酸盐可能在人体内形成亚硝胺类等致癌物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生素C抢救亚硝酸盐中毒9例临床分析。方法2005~2009年我院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抢救亚硝酸盐中毒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8~55岁,平均42岁。其中将亚硝酸盐误当食盐服用5例,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过多的熟食3例,食用腌咸菜2例。发病时间在食后0.5~1h,就诊时间0.5~4h。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抢救亚硝酸盐中毒具有药源足、经济、安全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保存时间、残氧量、温度等储存条件对香型啤酒花扎一(SA-1)和苦型啤酒花纳盖特、马可波罗、青岛大花中β-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保留β-酸营养价值的角度分析,青岛大花最佳储存方案是20℃、残氧量0.4%、保存时间30 d;扎一香花最佳储存方案是20℃、残氧量0.2%、保存时间90 d;纳盖特最佳储存方案是4℃、残氧量0.4%、保存时间30 d;马可波罗最佳储存方案是20℃、残氧量0.2%、保存时间30 d。  相似文献   

13.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影响因素及安全食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榕欣 《广东化工》2009,36(5):134-136
文章以泡菜(甘蓝)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在室温(15~20℃)条件下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几种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较高的食盐浓度可明显抑制豫硝酸盐的生成;在发酵过程中,不同的起始pH对亚硝酸盐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基本趋于稳定,且各种影响因素对成熟泡菜中亚硝酸含量基本无影响,因此确定了泡菜的安全食用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包心菜和缸豆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在30℃条件下自然发酵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发酵时间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第4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到68.37 mg·kg~(-1),随后开始下降,第七天为6.96 mg·kg~(-1),第8天亚硝酸盐含量仅为2.87 mg·kg~(-1)。发酵7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泡菜7天后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魏惠荣 《广州化工》2014,(3):73-74,112
近些年来,高校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师生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如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蔬菜作为高校食堂中最为常见的食材,其农药残留量、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为了解高校食堂中蔬菜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选取了西红柿、大白菜、黄瓜、油菜、洋葱、大蒜、土豆、茄子、胡萝卜、黄豆芽等在高校食堂中最为常见的十种蔬菜,对其所含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广大师生选择低含量蔬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身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科学使用农药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一环,具体来说,菜农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一、尽可能选用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天敌安全,害虫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考察了在常温和冷藏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4小时和24小时)对采样后Tenax-Ta管中苯浓度的影响。使用Tenax-Ta管采集配气平台中的苯,共采集24根,采样后分别在常温和冷藏条件下放置4小时和24小时后使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不论储存时间长短,在冷藏条件下的Tenax-Ta管测得的苯浓度均要高于在常温条件下放置的的Tenax-Ta管,同时前者测得的苯浓度的分布情况也要好于后者,也就是变异系数小于在常温情况下放置的Tenax-Ta管。这是因为在常温条件下Tenax-Ta管中吸附的污染物会有部分解析从而导致测得的数据较低,并且导致数据分布较大,因此采样结束后应当将Tenax-Ta管放入装有冰袋的保温箱中保存并且尽快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生活用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氮含量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研究不同的水体、煮沸时间和沸水放置时间对无机氮含量影响,可更好的探索水中无机氮转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体中无机氮含量不同,雨水的含量最高,其亚硝酸盐为0.11 mg/L;随着煮沸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呈增长趋势,而氨氮呈下降趋势,其减少量比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增加量大1.7%。煮沸1 min和30 min的自来水,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0.014 mg/L和0.046 mg/L。沸水放置1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大并在3天后趋于稳定,其中煮沸30 min含量分别为0.053 mg/L。水中无机氮转化关系为水中的氨氮在微生物、能量和溶解氧作用下先被氧化成亚硝酸根,部分亚硝酸根再被氧化成硝酸根。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对绿叶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测定,并研究其衰减周期的规律性。采集了市售蔬菜中农残较高的小白菜、油菜、生菜、菠菜等进行分析。制作了有机磷农药的标准工作曲线,以此作为定量的标准。研究不同环境放置及处理方法对其衰减的影响。实验测得已采摘蔬菜上有机磷农药的衰减周期为4~5d。自然生长的植物上,其衰减周期大约为3d。经对比试验,发现蔬菜水洗比常温放置后,农药残留量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酱腌菜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此分析贵州省内市场上酱腌菜和肉制品的食品安全状况。测定结果表明:20批次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市售酱腌菜10批次中亚硝酸盐含量为1.02~13.68 mg/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20 mg/kg,市售肉制品10批次中亚硝酸盐含量为2.16~14.39 mg/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30 mg/kg。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食用酱腌菜和肉制品均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