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轲的建筑实践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界的重视,当2017年度阿尔瓦·阿尔托奖授予中国建筑师张轲以及他主持的标准营造事务所时,中国建筑师所提出的试图打破建筑同质化的"中国性"破局之策,一定程度上为世界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笔者通过简析建筑师张轲主持设计的西藏娘欧码头、诺华上海园区5号楼以及北京"微杂院"三个建筑实践作品,以期能从张轲在对建筑尊重环境、善用灵活空间和城市更新的人文关怀的不断探索中得到更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张轲作品中的两种设计思路进而讨论建筑表现的相关问题。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建筑师试图展现历史脉络并激发观者的想象。以场地现存条件为改造发生的基础,通过轻粗野主义的物质文化视角,建筑师激起的新旧对话使观者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及思维认知。在西藏的乡野景观中,张轲对当地物质文化中乡土手法的运用,也暗含着一些粗野主义的意味。在这个环境下,他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应用传统手工艺,使得在通过传统技艺寻求新途径时,原有地域文化得到了延续。在各个项目中,张轲对城市及乡村语境所秉承的理念,传达了当下对于身份性的一种探讨。无关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建筑师与工匠及使用者的平等对话,是社会文化信息交流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国内信息     
正中国建筑师张轲斩获2016年阿卡汗建筑奖10月3日,在阿布扎比阿莱茵贾希里城堡举行的阿卡汗建筑奖颁奖典礼上,市政事务部主席兼交通运输部主席兼阿布扎比执行委员Awaidha Murshed Al Marar宣布了2016年阿卡汗建筑奖获奖名单,中国建筑师张轲的"微杂院"项目当选,张轲也成为继2010年李晓东后第二位获得此奖的中  相似文献   

4.
国内信息     
正中国建筑师张轲获得2017年阿尔瓦·阿尔托奖中国建筑师张轲9月12日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成为获颁这一国际建筑界重要奖项的首位中国人。该奖项由阿尔瓦·阿尔托基金会、芬兰建筑博物馆、芬兰建筑学会、芬兰建筑师协会,以及赫尔辛基市政府联合颁发。中国驻芬兰大使陈立参加颁奖典礼,并向张轲表示祝贺。阿尔瓦·阿尔托基金会说,张轲善于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及回收利用旧建筑的废弃材料,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访谈初识"、"亲述感悟"、"游历象山"、"解读文字"这4个步骤,对中国文人建筑师王澍的设计作品与思想进行一次全面的解读。其中着重分析了王澍在创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设计时的灵感来源和思想方法。同时通过对王澍所撰写文章的理解来挖掘王澍的文人特质和其所想表达的建筑哲学。  相似文献   

6.
作为透视中国当代建筑的窗口和探讨当代建筑问题的前沿阵地,<时代建筑>杂志对不断涌现的中国年轻建筑师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2005年第6期杂志曾以"中国年轻一代的建筑实践"为主题,推出了一批当时30岁左右的年轻建筑师如张斌、张轲、祝晓峰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张永和、王澍、刘家琨这批明星建筑师之后其设计实践开始受到建筑界的关注.如今,这批建筑师已逐渐成熟并活跃在建筑界.本期杂志再度聚焦中国年轻建筑师群体,即那些正在以实践和观念的探索得到建筑界关注的新鲜面孔.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建成细节的审视,分析了“文远楼”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手法,挖掘建筑师的设计策略,并对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进行解读,从而具体地把握这个经典的建成物。  相似文献   

8.
简讯     
正中国建筑师张轲荣获2016年阿卡汗建筑奖2016年10月3日,在阿布扎比阿莱茵贾希里城堡举行的阿卡汗建筑奖颁奖典礼上,市政事务部主席兼交通运输部主席兼阿布扎比执行委员阿韦达·马拉(Awaldha Murshed Al Marar)宣布了2016年阿卡汗建筑奖获奖(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名单,中国建筑师张轲的"微杂院"项目当选,张轲也成为继2010年李晓东之后第二位获得此奖的中国建筑师。阿卡汗建筑奖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奖项之一,由阿卡汗四世殿下于1977年创立,每3年评选一次。阿卡汗建筑奖关注转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第五代中国建筑师中突出的代表人物董功为分析对象,以"解码"与"对话"两条路径解析董功的创作历程。"解码"是以建筑师执业多年所积累的项目、出版物、展览、教学、演讲、奖项等作为数据样本,结合感性解读与理性的"数据分析"展开多维度的分析,并以量化与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其创作路径与思想特征的变化。"对话"是以微访谈展开的第二条路径,是对第一条路径的分析结果进行校验,同时从建筑师个人的视角对其自身经历和思想变化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哈静  曲薇 《华中建筑》2010,28(7):59-62
建筑师是技术家、艺术家,但说到底应该是社会学家:他的最终目的在于以设计为手段去达到改造社会、回归自然、创造新生活之目标。在每一个具体设计之中所融入的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即设计之"意","意"的产生常来源于设计师对项目所处环境的解读,而在"意"的驱动和驾驭下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实现建筑师的社会目标与社会责任,此乃该文所阐述的设计观。文章以作者参与的大连龙王塘樱花园扩建项目为例,试图对此作进一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谭峥 《时代建筑》2021,(2):129-137
"当代建筑"的界定与分析是建筑历史、理论与批评领域日益紧迫的任务.作为"新现代主义"先行探索者,项秉仁的建筑观成为当代建筑演化规律的重要例证.文章将项秉仁的职业道路视作建筑师在社会动荡中摸索职业伦理的缩影,通过个人历史的叙事挖掘新现代主义与"实验建筑"的差异与交叉,以探寻中国当代建筑师摸索自主的设计方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解读了广东省东莞松山湖新城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创造了难得的实践机会以及对集群设计的认识和感想.文章还通过松山湖新城集群设计的分析,检讨规划师和建筑师的作为,提出决策者、管理者、投资者、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等无边界合作的理念,表述松山湖新城的"集群"是为了最终达成社会人群价值取向的和谐、平衡、同力、同向的关系,建筑师的集群设计只是其中一种"集群"概念.  相似文献   

13.
方榕 《建筑师》2008,(4):43-50
本文以荷兰建筑师维尔·阿雷兹设计的马斯特里赫特艺术与建筑学院为分析对象,展现了其设计分析的全过程。通过资料阅读、建筑重构、分类解读、策略控制和意图归纳五个阶段展开,文章揭示了该建筑内与外的矛盾和一致性,剖析了推动其设计生成的动力和设计深入过程中使用的逻辑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9月12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中国建筑师张轲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成为第13位获此殊荣的建筑师。同时,他也成为获颁这一国际建筑界重要奖项的首位中国人。张轲善于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及回收利用旧建筑的废弃材料。其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风格给评委会留下深刻印象。阿尔瓦·阿尔托奖创立于1967年,以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卓越贡献。奖项不定期颁发,表彰世界各国在创新建筑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和机构。  相似文献   

15.
由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完成的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地处大理苍山与洱海之间,是一座展现杨丽萍表演艺术的原生态歌舞演出剧场。建筑师以大理"山水间"的地平线为参照,从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出发,通过场地肌理的营造、乡土材料的介入、搭筑和编织等形式操作,实现了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拓扑和交错,转译并再现了苍洱山水独特的地景特质和日常生活场景。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延续了建筑师朱锫在一系列文化建筑创作中提出的"自然建筑"观念,期待"鸟来筑巢、风来穿越",并以"无用之用"回应其设计初衷。文章通过解读朱锫如何在杨丽萍艺术表演中心的设计中展开"自然建筑"话语的设计实践,对当代中国建筑师借助话语工具对自身创作进行反思展开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20,(4)
以荷兰建筑师阿尔多·范·艾克设计的阿尔斯牧师教堂为例,分析其几何设计语言,并引申讨论了教堂空间与"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数列"几何原理之间的契合关系。特殊的布局方式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这可能与范·艾克同教会建筑师汉斯·范·德·朗的合作、范·艾克早期的旅行以及他的人类学兴趣有关。通过对多条线索的解读,试图还原建筑设计中暗藏的逻辑——"清晰的迷宫"。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九城都市的新作——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湖州鹤和小学,将其置于当前基础教育运行体系下加以解读,并从"非教学空间"的角度探析了校园建筑在功能叠层、空间渗透、基面复合与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设计对策。从中可以看出建筑师在满足日常教学功能与现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以素质教育为优先,坚持对校园新型教学空间进行探索,并在设计中融入了对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任中龙  侯帅 《华中建筑》2022,40(1):12-17
建筑创作的过程常常被视为一个"黑箱",难以被清晰准确地理解.对于解读者而言,建筑师在其创作生涯中的突变,相比于其日常实践,往往能够更为明确地彰显其核心理念,从而成为破解"黑箱"的一把钥匙.该文将1984年作为关键时间节点,以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思想转折时期前后的实践作品为线索,研究其设计思想的转变与设计方法的建构.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趋同问题日益严重,地域建筑的重要性由此愈发凸显。符号学是现今的地域建筑设计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理论,文章以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分析其在各建筑师地域建筑设计作品中的应用及意义表达,探究建筑师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意义"的解读,归纳符号学在地域建筑作品中的表达手法,尝试总结一些规律来为地域建筑的设计提供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马里奥·博塔是瑞士提契诺学派代表性人物,是国际"非主流"建筑师,其建筑作品带有强烈的形式特征。他将意大利理性主义与欧洲现代主义相结合,强调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提出"建构场地"的思想,企图创造突出于环境并对环境起促进作用的建筑。文章将结合部分建筑实例,从住宅建筑、宗教建筑、公共建筑三个方面,以建筑修辞手法来解读马里奥·博塔"建构场地"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