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PM_(2.5)的起源与危害,详细阐述了静电技术(电除尘器和电凝并技术)对PM_(2.5)的去除,同时对防控PM_(2.5)的技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雾霾及PM_(2.5)的基本知识,讨论PM_(2.5)的组成、来源、危害和相关法规;并简单介绍了控制PM_(2.5)的除尘技术;概述了我国关于大气环境中PM_(2.5)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施工扬尘现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扬尘自动控制的思路,在研究过程中为减少施工扬尘的监测因子,对房建施工扬尘中PM_(2.5)所占比例进行了专门分析,找出施工扬尘中PM_(2.5)所占比例的分布规律,以论证在施工扬尘自动监测体系中通过TSP浓度换算PM_(2.5)浓度的可行性。2016年3月至12月,对广州和佛山地区共11个房建项目的施工扬尘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包括PM_(2.5)和TSP。通过分析PM_(2.5)与TSP的比例关系,统计房建施工扬尘中PM_(2.5)所占比例,并按不同施工阶段(结构施工、室外装修、室内装修和土方施工)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发现:华南地区房建施工扬尘中约40%为PM_(2.5),其中土方施工扬尘中约一半为PM_(2.5);但TSP中PM_(2.5)所占比例离散性较大,实测TSP与PM_(2.5)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建议施工扬尘自动控制系统中同时监测PM_(2.5)和TSP。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解析PM_(2.5)的来源,广州市于2013-2014年开展了环境空气PM_(2.5)来源解析工作,2015年开始PM_(2.5)来源解析工作实现常规业务化。PM_(2.5)源解析业务化的开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使解析结果能够具有代表性。系统总结广州市PM_(2.5)来源解析业务化工作经验,介绍了技术路线、点位选取、采样时段设置、滤膜和采样器的选择、分析方法以及模型分析等业务化的设计和实现,旨在能为业务化开展PM_(2.5)来源解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泉州城区与近郊区PM_(10)与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2014年泉州市涂山街和万安两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PM_(10)、PM_(2.5)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观察PM_(10)与PM_(2.5)、SO_2、NO_2、C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泉州城区PM_(10)与PM_(2.5)的浓度均高于泉州近郊区,城区和近郊区的PM_(10)与PM_(2.5)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均出现出明显的月变化趋势,PM_(10)及PM_(2.5)最高月均浓度均出现于1月,而其最低月均浓度则分别出现于2月及7月。受周边环境及扩散条件的影响,涂山街PM_(10)与PM_(2.5)、SO_2、NO_2、CO的相关性较万安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级稀释采样方法对1台电厂煤粉炉、1台电厂CFB锅炉和2台工业层燃炉配备的WFGD前后烟气中PM_(2.5)进行现场采样。采用ELPI分析PM_(2.5)的数量及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通过SEM分析PM_(2.5)的显微结构,通过XRF、ICP-OES和离子色谱法分别对PM_(2.5)中次量、痕量元素及水溶性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WFGD前,煤粉炉和CFB锅炉WFGD后PM_(2.5)质量浓度减少,而层燃炉WFGD后PM_(2.5)质量浓度增加。WFGD后PM_(2.5)中存在大量块状、层状、片状、细小柱状和球形颗粒聚合体的结构,浆液成分及脱硫产物的附着会使PM_(2.5)的外观形貌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脱硫后由于脱硫浆液的参与,PM_(2.5)中Ca、S及相应Ca~(2+)、SO_4~(2-)含量显著增加,Si和Al的含量下降;气相的As、Se和Hg也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变化从而进入PM_(2.5)。湿法脱硫过程中浆液会捕集烟气中颗粒物,但脱硫浆液成分及脱硫产物会经由干化作用直接形成颗粒或与原有颗粒经碰撞聚合形成新颗粒。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什么是PM_(2.5)、什么是细颗粒物,并对PM_(2.5)的形成原因和PM_(2.5)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了探讨,对于PM_(2.5)的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大气PM_(2.5)污染形势严峻,防治迫在眉睫。为此,对PM_(2.5)的组成作了简要介绍,对我国大气中PM_(2.5)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包括PM_(2.5)的污染现状、浓度特征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广东化工》2021,48(14)
采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某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_(2.5)进行连续在线源解析监测,综合分析了PM_(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该区域8月份PM_(2.5)污染来源综合性较强,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源19.7%、扬尘源17.2%、二次无机源15.4%、生物质燃烧源12.9%、燃煤11.3%,此外工业工艺源4.4%、其他11.2%。在线源解析技术为环保管理部门科学制定PM_(2.5)污染防治措施,实现精准管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2015年每月的成都市空气质量报告中PM_(2.5)数据资料,对成都市PM_(2.5)浓度的月变化规律,季度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成都市PM_(2.5)的治理目标,进一步提出了PM_(2.5)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昌吉市2015年1个区控点的PM_(2.5)和PM_(10)的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2015年昌吉市大气颗粒物中PM_(2.5)、PM_(10)浓度小时值的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和9月,日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12月和4月,月均值最大值均出现在12月;日均值和年均值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PM_(2.5)和PM_(10)冬季的日变化浓度高于其他三季,夏季和秋季浓度值基本无变化。超标天数高值出现在1、2、12月;PM_(2.5)和PM_(10)的比值1、2、12月较大。  相似文献   

12.
涂装作业时产生的大量漆雾是重要的细颗粒物(PM_(2.5))污染源之一。开展涂装喷涂时PM_(2.5)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大气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粉尘传感器分析了喷涂距离、时间、风速、偏移距离等因素对PM_(2.5)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涂距离增加,PM_(2.5)浓度开始时逐渐提高,而后逐渐降低,在0. 9~1. 2 m达到最大稳定状态;随着喷涂时间增加,PM_(2.5)浓度逐渐提高;有风时PM_(2.5)浓度迅速降低,随着风速增加,PM_(2.5)浓度逐渐降低;随着距漆雾中心径向偏移距离增大,PM_(2.5)浓度降低,漆雾中心下方PM_(2.5)浓度相对于漆雾中心上方降低较慢;将传感器布置在距离喷嘴0. 9~1. 2 m、漆雾中心下方0. 3~0. 4 m处,可以较好地监测喷漆时PM_(2.5)浓度。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郴州市为研究区域,根据郴州市5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数据,对郴州市环境空气中主要的首要污染物O_3、PM_(2.5)及PM_(10)浓度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及不同点位变化规律做了分析,并对2015和2016年O_3、PM_(2.5)及PM_(10)的浓度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_3、PM_(2.5)及PM_(10)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大,O_3浓度夏秋两季高,春冬两季低,PM_(2.5)及PM_(10)浓度春夏两季低,秋冬两季高;在一天当中,O_3浓度在夏冬两季昼间浓度明显高于夜间,在下午时段会出现峰值,春秋两季则呈现马鞍型变化规律,而PM_(2.5)及PM_(10)浓度在四季当中都是夜间浓度高于昼间;不同功能区中,混合区和原有工业区的PM_(2.5)及PM_(10)浓度会高于文教区,O_3则刚好相反;与2015年相比,2016年颗粒物(PM_(2.5)及PM_(10))浓度有所下降,但是臭氧浓度变化不大。上述结论将为郴州市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徐州市的7个典型城市功能区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对PM_(10)和PM_(2.5)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PM_(10)和PM_(2.5)的污染较严重,超标率分别为26.3%和31.2%;空间上,工业区和交通居住混合区污染严重;时间上,污染水平呈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_(2.5)在PM_(10)中的比重大于粗颗粒物,约占58%,应重视对其监测与治理。  相似文献   

15.
对萍乡市2015~2017年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分析萍乡市PM_(10)和PM_(2.5)浓度污染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特点。结果表明,萍乡市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随着季节和月份的变化均有显著变化规律,平均浓度值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污染最严重的是1月份,最轻的是6-8月份; PM_(10)和PM_(2.5)平均浓度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典型装机容量机组湿式电除尘器的PM_(2.5)、SO_3及Hg的脱除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PM_(2.5)、SO_3及Hg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湿式电除尘器对PM_(2.5)、SO_3和Hg的脱除效率分别能达到78%,62%和58%以上,PM_(2.5)排放绩效在6.00~15.00 mg/(kW·h)之间,SO_3排放绩效在3.00~24.00 mg/(kW·h)之间,Hg排放绩效在11.00~26.00μg/(kW·h)之间。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得出湿式电除尘器出口PM_(2.5)、SO_3、Hg的排放绩效计算模型,降低了燃煤机组烟气中PM_(2.5)、SO_3、Hg排放总量预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肇庆市广宁县2017年春季空气污染特征。广宁县PM_(10)、PM_(2.5)、O_3在2017年3~5月出现日均浓度超标的情况。PM_(10)是广宁县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PM_(10)和PM_(2.5)日变化不显著,可能与无组织排放源有关。PM_(10)浓度与SO_2、NO_2、PM_(2.5)相关性较好,证明PM_(10)和这三种污染物有相似的来源。PM_(10)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相关性不显著,广宁县风速较小,风速范围为0.3~1.5 m/s之间,小风不利于PM_(10)的消散,降水也没有显著降低广宁县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以高校大型学生餐厅为例,通过对餐厅室内和室外PM_(2.5)浓度的测量及分析发现,1)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有着较大的差别,测量时间段内,室外PM_(2.5)的质量浓度均小于50μg/m~3,而室内PM_(2.5)浓度波动变化,变化范围为45μg/m~3~210μg/m~3。2)室外空气中湿度因素对空气中PM_(2.5)浓度影响显著;3)早、中、晚3个时间段测量,午间就餐高峰时,PM_(2.5)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空气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不断引起国家和公众的重视,而细颗粒物PM_(2.5)已然成为大气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本文利用2016年1~12月梧州市环境空气PM_(2.5)大量监测资料,总结梧州市空气中PM_(2.5)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同时针对梧州市的实际情况,探讨梧州市环境空气PM_(2.5)的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太原市2018年12月大气细颗粒物(PM_(2.5))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解析了机动车限行时段与非限行时段对PM_(2.5)来源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太原市大气PM_(2.5)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持,并为有关部门制定PM_(2.5)污染排放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