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河道景观作为活力岸线对于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还是凸显城市特色和品质生活的载体,而且,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杜营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从梳理、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打造生态人居的角度出发,根据现状条件及规划理念;以"曲水漾波"为设计主题,形成"一带、两片、五区、多节点"的总体布局;对杜营河河道的水系、植物种植和道路系统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将杜营河河道打造成文登市的城市特色风貌带和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生态园林和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净能力及自动调节能力,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子系统,被称为"城市之肺"。其在保护和恢复绿色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着其他基础设施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城市园林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营造方便舒适、安全健康、生态宜居的居住区生态园林景观环境的关键,也是现代生态设计的新的发展趋势。聊城市双庙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以"锦绣江南"为主题,在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居住区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出广场景观区、滨水景观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生态保健区6大功能区,打造中心水景景观带,设计江南水田、绿上心头、绿之舟、绿影长廊、绿野仙踪、落樱花园、绿之源泉7大主要景点,形成"一轴六区七景"的空间格局,营建一个具有聊城江北水城特色并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融其一身的现代生态型居住区。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鸟类最优越的繁衍栖息地,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文章以济宁泗河湿地公园设计为例,结合鸟类特点、生活习性,以湿地鸟类生态与人们的旅游需求整合为基点,营建适宜鸟类栖息生境和适宜人们休闲游憩的绿色生态空间为目标,在以湿地生态设计理念为核心的前提下,运用多元化生态设计理念,将湿地划分为湿地观赏区、鸟类生活区、生态展示和体验区、特色农业体验区和游憩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并在公园中做了引鸟、护鸟的创新性设计,以更好地协调湿地及鸟类的生态系统和承载的旅游休闲之间的均衡发展,创造人、鸟和谐共处的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维系城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核心和重点,科学合理的进行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是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生态功能,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优先和因地制宜及地方特色等设计原则,以“一线、七区、四廊道”为空间布局结构,对青岛崂山杜鹃公园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规划为人口景观区、崂山佛教文化展示区、高山杜鹃民俗文化展示区、科普文化展示区、湿地观赏区、旅游健身疗养区、崂山特色植物种植区七大功能分区,力求打造以高山杜鹃为主,集特色花卉、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开发符合居民陶冶身心、休闲健体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美景度,还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髓,建设集健身休闲、亲近自然、休憩娱乐、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城市公园是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文章通过对基地周围环境的现状分析,深入挖掘浙江德清的文化特色,以"月下四境"为主题,以周边地形地貌为基底,根据"幻境、幽境、心境、梦境"4条主要的景观脉络,对浙江德清中央公园进行了概念设计,形成了休闲观景区、休闲健身区、滨水娱乐区、休闲文化区、密林休憩区5大功能分区的平面布局和"一轴、两环、五区、二十二景"的空间布局,营造具有人文特色的社会功能性场所,并满足居民及游客日常健身休闲、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6.
现代休闲农场是以生态作为依托,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结合农、林、渔、牧等产业经营,融合农家生活和农村文化的休闲场地,给游憩者提供农耕体验与休闲生活的乡村旅游场所,同时也为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现代休闲农场景观规划设计以"绿色田园综合体"为主题,遵循"绿色生态"和"田园生活"的核心理念;依据参与体验性原则、生态保护性原则以及美观实用性原则,以区域现状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把农场体验作为现代休闲农场景观设计出发点,组织布局结构;规划出以雨水花园为核心,入口服务区、滨水景观区、文化广场区、彩色作物区、农田体验区为五大功能分区,形成了"一核、五区、多景点",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农场景观生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以传统城市公园与主题公园为基础,建立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公园以"景观生态"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优先、群众参与性以及体现地域特色为设计原则,以"一轴两线、三区"为总体规划布局,对济南市彩虹湖公园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规划形成了一条环湖文化景观轴,两个休息娱乐广场,以及体育健身区、娱乐活动区、休闲体验区三大功能区域,提出了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植物景观规划,营造一个功能全面、生态良好、具有浓厚地域文化氛围的城市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8.
城市河流景观廊道对于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承担郊野游憩的能力、廊道景观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相关案例和现阶段城市河流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人身心需求的研究.针对性提出强化湿地生态功能、营造内河湿地、截污系统与生物净化水质、加强保水措施与加固河床、建立沿岸生态涵养林地等措施.旨在科学的构建河道景观廊道,完善整体景观结构,最终形成生态的城市水体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9.
秀水怡园景观设计用水岸休闲度假住宅理念作为小区的总体定位,秉承"自然、生态、健康、休闲的"的思路.将其设计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的亲水休闲水景园林小区.创造一个以植物景观、水体和建筑景观相结合为特色,集休憩、娱乐、健身、儿童游戏等功能于一体,以生态、动感、休闲为特征的公园小区.力求设计人在绿中,绿在水中,彰显绿水个性,展...  相似文献   

10.
乡镇河道景观是最有生命力的生境走廊,不仅具有良好景观形态,而且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对调节生态平衡与稳定,维系河道的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文章以锦绣川河道景观概念性规划为例,从保护与再生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设计了“一面一带三段五点”的整体规划框架,从而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一条绿色怡人的廊道空间.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景观、环境"三大要素,采用"点、线、面"三个层次控制河道空间,以还原河道本来的"水清,岸绿"的风貌。同时,将水文化与历史文化进行串联,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12.
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对其合理的保护开发已成为当今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载体融合生态、景观以及艺术美的公园形式,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生态规划是完善湿地保护体系结构和充分发挥湿地功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文章以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当前规划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水润泉城、绿韵齐鲁"为定位划分了玉清湖隔离环带、黄河保护景观带,以及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等5个功能分区,形成"一环、一带、五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并从湿地公园的道路交通、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植被保护恢复休闲度假4个方面进行了生态规划与研究,为城市居民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游憩、科普教育于一体,体现出地域自然与文化特征的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道的污染不仅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也危害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黑臭河治理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分析了城市河道黑臭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截源控污、生态净化等城市黑臭河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以、江、湖、河、海、溪“五水共导”为治水理念,通过实施两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河道有机更新、钱塘江水系生态保护五大系统工程,开展水源保护、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引配水、生物防治等,疏通城市脉络,改善城市水质,保护优化城市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系统,有效解决现代城市不断扩张与自然生态日益萎缩的城市发展矛盾。做到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合,营造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5.
体育公园不仅能丰富城市景观,而且能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休闲健身、沟通交流的绿色生态环境空间,建设集体育活动、运动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体育公园是帮助都市居民减轻压力、舒缓身心、促进健康、回归自然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更是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文章以"绽放青春"为主题,依据"经济、实用、美观"、"以人为本"与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持续性、安全性、文化性等原则,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条件,对烟台市芝罘区体育公园进行了概念设计,划分出体育运动区、体育文化区、密林休息区、休闲娱乐区、休闲健身区、滨水休闲区6个功能区域,形成了"两轴、一环、六区、十六景"的总体规划布局;营造出一个集体育活动、休闲健身、娱乐观赏等功能于一体,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时体现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体育休闲的生态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是重要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对其恢复、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今城市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的热点.对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效能,有效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前提和手段.东营市东郊湿地公园设计是在对场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可持续性、景观多样性、互动参与性等原则,将东营市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中,以打造“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景观,规划入口景观区、滨水休闲区、湿地景观区、湿地保育区、文化展示区、游憩观赏及科普教育区六个功能分区,营造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自然、生态、野趣的城市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7.
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主体包含生态、旅游、科教、文化以及艺术等多种价值的公园形式,作为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途径,湿地公园可以充分实现区域湿地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文章以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根据湿地公园的现状和周围环境条件,依据生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体验参与的设计原则,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完整展现湿地景观,提炼传承地域文化、引导公众融入自然"为设计理念,将公园划分为休闲娱乐区、科普宣教区、恢复重建区、农渔体验区和生态保育区5个功能分区,形成"一环、一带、三核、五区"的规划布局,力争营造兼具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黄河流域代表性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市民们提供了集生态防护、观赏游憩、科普教育、运动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绿地场所,同时也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精神面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青岛崂山区城市公园生态规划设计以"仙山旖境"为主题,依据以人为本、生态为本、功能性与地方特色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条件,规划出广场景观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和生态隔离区七大功能区,形成了"两轴、一环、七区"的总体规划布局。营造出一个集休闲、教育、观赏、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时体现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9.
公路作为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对生态系统具有线性切割作用,并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公路网作为廊道网络,对于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影响巨大.为了分析公路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作者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方法引入到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之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叠图法,经过景观图件绘制、景观分类、景观指数计算以及景观影响分析等4个步骤,分析公路网规划可能造成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公路网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生态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之肾",不仅具有重要的"排毒解毒"——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与修复功能,而且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观赏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保护泉水湿地"为核心定位,按照"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方针,以"鱼跃鸢飞,水流拥翠"为设计主题,将白泉湿地公园规划为6大功能分区和"一带、两轴、三环、六区"总体空间布局,对白泉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从而营造一种"芦苇一夜扶波皱,白翅双展望古楼,荡舟破苇寻泉踪,红鲤绕莲画中游"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