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鲜艳、款式繁多、造型可爱又耐摔的塑料碗筷,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这些儿童餐具大多是用密胺塑料制作而成。国家质监局高度关注儿童密胺餐具的安全卫生,并进行多次质量抽查。文章主要探讨了儿童塑料餐具中几种主要化学物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为后续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儿童塑料餐具的安全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葡萄籽超微粉加工过程中卫生细菌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葡萄籽超微粉进行了卫生细菌学检验,包括葡萄籽原料、干燥葡萄籽、葡萄籽粉的细菌、霉菌、大肠菌等的数量检验,目的在于观察统计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等,以指导实际生产。结果显示,从原料到成品,整个加工过程中卫生状况良好,现行的工艺满足国家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用5%的氯化钠溶液洗净葡萄籽后再干燥处理,可明显减少细菌、霉菌、酵母的数量,大肠杆菌自始至终都没有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政府及市卫生局近日分别作出决定,为净化公共卫生环境,减少“白色污染”,禁止在城区范围内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凡提供快餐、冷饮的饮食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要使用一次性纸质餐饮具。对城区范围内不使用一次性纸质餐饮具 相似文献
11.
正轻巧、美观、不易碎的密胺餐具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很多家长会买来给孩子用。但有机构表示这种餐具盛放过热、过酸等食品后会释放甲醛,危害身体健康。这是真的吗?近期,江苏省质监局发布密胺塑料餐具产品抽查分析报告,总体合格率为76.1%,约1/4的餐具不合格。其中,有餐具甲醛超标,部分餐具甚至检出三聚氰胺。此次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涉及耐污染性、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脱色试验、特 相似文献
12.
13.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只是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度背负着"有毒"、"污染"等原罪标签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重新得到政策认可,这到底是政策的"自我纠错",还是标准的"被迫倒退"?被禁多年的一次性发泡餐具近日正式走出禁令。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有关条目进行了局部修改。其中,第36条规定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产品中删除,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被禁长达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将以"合法身份"重回市场,消息一出,一时间引起业内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4.
15.
王建华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1997,(4)
塑料包装印刷行业的产品大多为食品包装袋,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与食品直接接触较长时间,假如我们在制作食品包装袋过程中所用原材料不合格,生产工艺不合理,就会使生产出的塑料食品包装产品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包装材料中的某些化学成份就可能会渗透或溶入到食品中,造成食品的化学性污染。这样,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需要有一整套的检测手段,以便对生产的食品包装产品进行卫生标准的检验,防止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产品出厂。此外,通过进行产品卫生标准的检验,企业还能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市售3种不同质地食品级塑料包装袋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采用甲醇饱和正己烷溶解,超声波提取,旋转蒸发后定容,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于色谱瓶中,进行GC-MS分析,外标法定量。其中DEP回收率在89.9%~99.5%,DBP回收率在89.3%~98.7%,DEHP回收率在88.7%~109.3%,DnOP回收率在89.6%~95.4%。4种PAEs的回收率在88.7%~109.3%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13%~2.56%范围内。检测方法精确度、可靠性等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检测方法建立的基本要求,所建立的方法能够满足PAEs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7.
废弃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所造成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国家经贸委已将此类餐具列入2000年底淘汰的产品目录。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国家经贸委令第6号,以下简称第6号令),其中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限期在2000年底前淘汰。近两年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替代产品已有较快的发展,但虽经大力整顿,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大量充斥餐饮市场,替代产品很难进入,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工作严重受阻。这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似乎令人费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对使用一…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