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活化温度对活性炭自燃危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宏哲  王宁  王亚琴  费轶 《化工学报》2012,63(11):3730-3735
研究揭示活性炭的自燃性质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避免和降低活性炭在储运过程中的自燃危险性。以杨木粉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在300~700℃活化温度下制备了活性炭,并考察了自制活性炭的自燃温度随活化温度的变化规律。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样品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特征;用STA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活性炭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活化温度对活性炭自燃性有显著影响;活化温度越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种类越多、含量越大,越容易自燃;随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的DSC和TG曲线均向高温区移动,活性炭趋于稳定,不易自燃。适当提高活化温度,有利于降低活性炭的自燃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粉状活性炭对废水中Cu~(2+)、Ni~(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Cu~(2+)、Ni~(2+)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液pH和粉状活性炭投加量是影响金属离子吸附的重要因素,两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当在pH值为7.5、吸附时间为60min、活性炭用量为6.0g/L、温度为25℃的最佳吸附条件下,Cu~(2+)、Ni~(2+)的去除率分别为86.60%和76.08%。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吸附处理化学镀镍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低质量浓度柠檬酸络合镍离子的吸附行为,在静态吸附条件下,考察了柠檬酸络合剂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粉状活性炭吸附镍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液pH和粉状活性炭投加量是影响镍离子吸附的重要因素.溶液初始pH为11.0,ρ(活性炭)为10.0g/L时,镍离子的去除率达到72.3...  相似文献   

4.
油茶壳用微波加热磷酸法制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果壳为原料,用磷酸作活化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粉状活性炭。按4因素3水平的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研究磷酸浓度、料液混合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4个因素对产品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在磷酸质量分数60%,料液质量比1:2.0,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75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226 mg/g,A法焦糖脱色率达100%以上,灰分为4.6%~5.2%。油茶果壳可用微波加热磷酸活化法制取液相脱色活性炭。  相似文献   

5.
苏琼  王彦斌 《应用化工》2003,32(5):27-29
采用中和法,碱溶法和碱溶 吸附法对色酚AS进行精制,探讨了精制过程中碱溶水量、碱量,吸附活性炭粒度、用量等因素对色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碱溶 吸附法可制得外观好,含量高,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的白色酚。精制的最佳条件为:色酚溶解温度75~80℃,色酚与碱摩尔比1∶2.7,色酚与水质量比1∶15,活性炭用量为0.15g,且粒状活性炭脱色效果较粉状活性炭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用粉状活性炭对颜色较深的维生素D3油进行脱色处理,以达到国际交易市场之标准。针对维生素D3油颜色较深之因素进行分析,借鉴油脂脱色处理方法,选择脱色吸附剂,比较脱色剂用量、脱色溶剂、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确定用粉状活性炭对维生素D3油进行二次脱色,即用环己烷为脱色溶剂,第一次用5%活性炭(w/w维生素D3油),第二次用3%活性炭(w/w维生素D3油),脱色温度50℃,恒温回流脱色时间1小时。使脱色后的维生素D3油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椰壳渣等制备的粉状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加入酚醛树脂黏结剂成型后,经二次碳化、活化后制成气相吸附用成型活性炭.主要研究了黏结剂添加量和二次活化温度对成型活性炭抗压强度、堆积密度、油气吸附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黏结剂添加量为30%,最佳二次活化温度为800℃.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空气催化法去除废水中CO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了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空气氧化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催化氧化作用效率的因素有污染物的可氧化性、活性炭用量、温度、pH以及废水的COD等.在活性炭用量适中(40 g·L-1)、温度稍高(70℃)、pH较低(3.5)以及污染物较易氧化等条件下,催化氧化法去除COD的效率较吸附法高30%~60%.并对活性炭催化氧化机理作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浸渍活性炭的氨逸出问题,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法,以逸出氨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浸渍活性炭逸出氨量的影响。响应面结果分析表明,当时间为90 min,流量为1.0 L/min,温度为30℃时,浸渍活性炭逸出氨量达到最大,为75.40μg,各个因素对浸渍活性炭逸出氨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温度>时间>流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市场上常售的三种活性炭从30℃~900℃的氧化热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炭氧氧化过程中有一快速热解阶段,在此阶段样品的氧化动力学参数可以由一级反应方程和Coats-Redfern模型描述,据此求出活化能.活性炭自燃实验表明,活化能低的活性炭容易自燃,活化能高的活性炭不容易自燃.所以可以利用活化能指标来比较活性炭的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吸附电镀废水中CODCr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法对活性炭吸附电镀废水中CODCr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25℃、pH=8、活性炭投加量为0.8 g/L、吸附时间为2h时,粉末活性炭对CODCr的去除率在20%左右.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表明粉末活性炭对电镀废水中的CODCr吸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Conclusions Reasons for the self-igni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have been ascertaine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ineral portion of such carbons.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elf-ignition temperature of industrial types of activated carbon depends on their alkali metal content.It has been shown that heating up of granules of activated carbon takes place as a result of an exothermic oxidation of carbon to carbon dioxide.Cases of self-igni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in the recovery of carbon disulfide from exhaust air from viscose plants are explained by an impregnation of individual, usually overdried, dusty regions with alkali metal salts.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ie Volokna, No. 6, pp. 11–12, November–December, 1984.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污泥为主要原料、固体ZnCl2为活化剂,添加一定量锯末,在高温管式炉中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锯末添加率、盐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锯末添加量为20%、盐料质量比为2.0、活化温度为550℃、活化时间为15 min时,所得活性炭碘吸附性能最优,达679.25 mg/g;污泥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其比表面积达609.68 m2/g,总孔容为0.51 cm3/g,平均孔径为3.51 nm.  相似文献   

14.
球形成型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质粉末活性炭为原料,凹凸棒土为添加剂,硅溶胶为粘结剂,制备了球形成型活性炭。考察了活性炭与凹凸棒土质量比、硅溶胶加入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球形成型活性炭的干强度、湿强度和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与凹凸棒土质量比为7∶3,25%硅溶胶溶液加入量为35%,在380℃温度下焙烧60 min制备的球形成型活性炭具有较优异的综合性能。制备的球形成型活性炭颗粒不仅可用于干燥环境如日常生活空气净化,而且可用于潮湿环境和污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废弃粉末活性炭(WPAC)进行热解再生实验,采用热重(TG)、红外分析(FTIR)、表面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表征手段,分析了废弃粉末活性炭热解再生前后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及再生过程中有机物分解的初步规律。同时比较了废弃粉末活性炭再生前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对WPAC热解再生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得出的最佳热解再生条件是以氮气为载气,热解温度650℃,热解时间2h。在此再生条件下,再生炭(RPAC)的比表面积为1161.4m2/g,恢复到新鲜活性炭的94.5%;废弃粉末活性炭再生前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容量为420.5mg/g,恢复到新鲜炭的89.6%。由此结果表明,WPAC经热解再生后表面化学性质、孔隙结构及吸附性能均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6.
褐煤基活性焦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管式炉对内蒙古褐煤进行了活性焦制备工艺研究,研究了活化时间、活化温度以及蒸汽量对活性焦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某厂焦化废水为对象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90 min,蒸汽通入量为450 g/h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焦对焦化废水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行设计的新型煤气化炉,实现了不同碳质原料的气化实验.分析了气化对载能材料的纯度、晶体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烟煤的高温孔隙结构和焦炭的高温表面碳微粉对6H-SiC多型含量的影响,指出气化对载能材料质量无影响,烟煤高温孔隙率高、断面结构复杂及烟煤焦炭的高温表面碳微粉是造成6H-SiC多型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two-step procedure was used to manufacture micr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from raw coconut shell. In this process, the raw coconut shell was (1) heated in an inert environment to temperatures between 450℃ and 850℃, and reacted with oxygen ( PO2=1.1-5.3kPa) for some time, and (2) heated again in inert environment to activation temperature(850℃) to produce an activated carbon. Activated carbons with specific surface area greater than 700m^2.g^-1 were manufactured with a yield between 24% and 28%. It was shown that the carbon had a narrow distribution of pore size, possibly less than lnm, which was calculated by a simple method based on local density func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9.
以太湖水为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强化处理高藻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改变混凝剂投加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投加点以及pH值等因素对粉末活性炭助凝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工艺对除藻及藻毒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小于5的酸性条件以及较高混凝剂投加量下,适当投加粉末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助凝效果,能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增加有机物的去除率;且投加粉末活性炭后能有效提高藻毒素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高水分褐煤干燥后的燃烧与自燃特性变化,采用一维火焰炉、煤粉着火炉以及自燃试验台对不同干燥程度的胜利褐煤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样品的着火温度随着干燥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风煤比的增加而增加,煤粉细度同样会对着火温度产生影响。在燃用干燥褐煤过程中宜采用较高一次风率以提高制粉系统的安全性。胜利褐煤及其干燥褐煤均属于极易燃尽煤种,燃尽率均在99.4%以上,水分的变化对燃尽率影响不大。建议胜利褐煤与20%水分干燥褐煤的运行氧含量控制在3.5%左右。随着干燥程度的加深和粒径的减小,褐煤越容易自燃。胜利褐煤干燥到20%以下可能有自燃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