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3)
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公布,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推进,创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手段日益涌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碍于政策环境、金融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各种制约,其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面临着较城市地区更加艰巨的挑战。通过分析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框架和运行逻辑,剖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对减缓贫困的作用备受学界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理论和实证文献。理论研究发现,服务贫困人群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减缓贫困,普惠金融通过影响消费和收入实现减贫。实证研究则证实了普惠金融发展是减缓贫困的有效途径,其主要路径有三条:缓解贫困人群的信贷约束,提高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提升经济增长水平,发挥经济增长对贫困人群的溢出效应;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促使贫困人群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已有文献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面临着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存在目标偏离等诸多问题,并从强化金融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加大政府扶持、借助技术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普惠金融减贫的微观机制、影响因素、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
随着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与金融逐步深度融合,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驱动金融发展的动力。农村经济主体长期由于地理位置、金融体制、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金融机构可借助金融科技延伸金融触角,极大范围内低成本获得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形成多层次的业务闭环链条,增信小微企业普惠农村金融科技公司也能提升金融服务的全面性、可获得性,而能够使金融机构在低息差下可持续性发展,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难以获得、成本高、金融产品单一问题,助力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2)
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大中小微企业之间金融服务的不公平一直制约经济发展的活力,构建普惠金融法律体系是消除金融服务不公的重要保障。作为法治体系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美国建立了以《社区再投资法》《公平信用报告法》《联邦存款保险法》为核心的普惠金融法律体系,并且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这为推动美国公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普惠金融的法律实践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展普惠金融具有较大的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本文基于Sarma普惠金融指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适合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实证检验了广东省的社会、制度、经济等环境因素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具体影响。该测度体系包括金融服务可得性、金融服务使用度、金融服务质量等三个方面共10项具体指标。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人均GDP、政府支持水平对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则负向影响显著。针对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普惠金融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缩小城乡差距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受众面窄,普惠金融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以普惠金融需求范围和服务供给为基础,研究如何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加大普惠金融宣传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191-194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包含"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金融服务质量"和"金融服务使用情况"三个维度,共13个指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使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集2010-1014年数据,对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山东省普惠金融虽有波动但发展迅速,加强金融服务质量和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将会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5)
试图在以往普惠金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普惠金融指数框架,用以评价和衡量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将普惠金融指数构架为供给方、需求方和外部因素三个部分,供给方主要包括了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指标,需求方主要考虑了产品和服务等指标,而外部因素主要关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制定情况以及法律制度水平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6)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或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普惠金融不仅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更是排除国际经济环境干扰"向内看"、激发社会创造力、实现国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必要路径。当前,普惠金融在我国新一轮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推进下,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得到快速提升。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由此,这就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出了风险和收益、管理和发展的平衡性命题:如何把握好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原则,是普惠金融深入并持续推进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试图从助力普惠金融发展角度,探索健康良好的风险管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9)
基于传统的金融资源理论,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特点与趋势,对金融资源配置赋予新的界定。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普惠金融四个维度,对2000—2013年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动态与系统分析。总体来看,中国金融体系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功能不断增强。但是,目前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金融资源配置在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的金融资源产出效率趋于下降。对此,提出促进中国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