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利用新技术促进证券业服务转型升级创新成为各大金融机构日益关注的焦点。结合数字货币交易相关技术,阐述了基于区块链数据库的证券交易模型。在简要介绍相关理论和技术后,提出了一种基于FICO-B信用等级的算法模型,并根据算法讨论了一些证券交易网络模型。实验验证了此算法模型的准确性,并证明其确保网络安全性并可有效避免交易对象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这种网络证券交易模式已被证明能够有效保证整个网络交易的唯一性和真实性,减轻交易成本负担,提高交易效率,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247-253
市场力风险会给电能交易带来严重危害,然而目前缺乏电能交易网络风险规避研究的方法。为此利用电能交易市场中流动的交易量将所有市场参与者连接为一个网络,将交易量的流动渠道定义为交易通道,然后基于适度冗余的思想,借鉴信息论中信息熵和自互信息的概念,构建了电能交易策略抗市场力风险性能的评估模型——通道充裕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种交易策略下的实际交易网络对比分析,得到了充裕度较高的交易网络具有弱化网络关键节点市场占有率能力的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交易策略在抗击市场风险和维护网络健壮性方面具有优势,证明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以为电能交易风险规避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本文基于我国168家商业银行2011—2018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首先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研究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后,银行个体风险的变动情况;然后,通过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了金融强监管对不同类型银行个体风险影响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金融强监管显著降低了银行的个体风险。此外,以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参照后发现,强监管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较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缩减同业业务规模更加积极,个体风险的下降程度也最大。2017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后,在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方面效果明显。本文认为,监管政策的制定要注重协调性与渐近性,综合考量各类银行之间的现实差异,以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1):121-122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投资理财需求的越来越大,P2P借贷进入我国市场后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借款人的追捧,行业规模不断扩张,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相关政策日益完善。然而,问题平台非法营运的存在以及行业监管的缺失,导致近几年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问题频发。为进一步完善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监管,避免给投资者造成巨大和难以弥补的财产损失,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明确监管主体,加强行业自律,防范法律风险;必须进行资金托管,设立风险准备金,防范经营风险;必须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设立风险分散机制,防范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随着金融创新发展,金融机构间资产负债链条日趋复杂。现代金融体系已不再是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机构,而是相互链接的金融网络。从金融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机构间的联动性以及风险传染,已成为近十年来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和热点。本文从金融网络风险传染机制、金融网络结构特征、金融网络形成和最优网络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国际上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金融网络既分散了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同时也通过创造风险在金融机构间的传染通道而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由资产负债表所构成的金融网络是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途径,网络强度和形态共同决定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讨论了各类模型所表现的网络结构特征、风险传染机制、度量方法,以及不同模型间的联系与分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预期的理论发展方向,包括通过实证来进一步厘清风险传染机制、统一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以及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表信息。  相似文献   

6.
买卖二手房时,交易资金的安全性总是令买卖双方头疼。日前哈尔滨市部分金融机构新推出的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业务,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根据这项新业务,二手房交易双方可在房产过户前将钱款存放在第三方的金融机构,从而确保资金安全,让买卖双方放心交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亟需找出从宏观审慎监管角度测度系统性风险的方法,而长期边际期望损失(LRMES)方法能测度单体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本文基于2008年1月2日至2018年3月31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日收益率数据,运用LRMES方法度量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并用各银行季度LRMES与规模和收入结构等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表明,LRMES比较符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扩大银行资产规模可降低系统性风险,而非利息收入业务及其规模增速扩大则增加了系统性风险;规模和收入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能降低系统性风险。此外,在进一步考察规模和收入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时发现,资产规模在某个临界值以下的小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会提高系统性风险;而在该临界值以上的大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则能降低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
河南地方银行规模较小且差距大,传统存贷款业务占比下降、同业业务快速增长造成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下降并导致融资难和融资贵;同业业务、批发融资的快速增长致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增加,更易遭受利率波动影响;地方银行在与大银行以及以"担保公司"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等传统金融之间竞争的同时还要面对互联网金融等非传统金融的竞争;短期内地方银行仍然会依靠规模来保持盈利水平,因而融资难现象会缓解,但由于贷款市场的竞争不充分贷款利率并不会大幅下降,融资贵现象短期内会持续;风险管理能力、风险定价能力较弱;需要关注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保障房融资中普遍存在多重信用,预算压力和监管政策扭曲使得这些信用错配并导致了系统性风险。基于金融机构资产组合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信用错配影响会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大冲击,并且与保障房融资无关的金融资产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在金融机构存在多条业务线时,信用错配的影响会集中在新设业务线上。因此,对保障房融资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结构性监管,对存在信用错配的保障房融资项目和金融机构的非传统业务线重点监督。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当前的金融稳定制度不能有效约束金融机构冒险获利的冲动,甚至可能激励微观机构选择短期行为,引发道德风险。本文根据风险—收益对称原理,建立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金融机构三部门模型,剖析金融衍生过程与风险积累机理,探索一种风险防范机制——结合项目风险水平从决策者当期薪酬中计提风险准备金,以约束金融机构管理者任职期内的短期冒险行为,防范未来金融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准备机制的条件是,通过微观审慎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准确披露风险信息,提交风险准备资金;通过宏观审慎监管实时监测金融体系风险状况,准确预测风险发展态势,并有效管理风险准备资金。在风险准备金机制下,即使部分金融机构发生偿付风险,政策当局也可根据其对金融体系当前及未来稳定运行的影响,结合风险准备规模、存款保险及最后贷款人救助等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