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语音信号在离散余弦变换( DCT)域的近似稀疏性和量化压缩感知理论,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量化压缩感知的语音压缩编码方案。编码端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将语音信号投影成数据量大大减少的观测序列,然后对观测序列采用Lloyd-Max量化得到量化后的观测样值;解码端直接利用量化后的观测样值,结合重构算法重构出原始语音信号的DCT系数,经过DCT反变换得到重构后的语音信号,并采用后置低通滤波器改善重构语音的听觉效果。该编码方案解码端不需要进行反量化,而是直接利用量化后的观测样值进行重构,有效降低了解码端的运算量及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量化迭代硬阈值(QIHT)算法重构效果优于迭代硬阈值算法(IHT),重构语音的信噪比能达到20 dB以上,MOS分达到3.26。 相似文献
2.
3.
压缩感知(CS)是在低于奈奎斯特率条件下获取和重构稀疏信号的新兴技术,在图像和视频获取和处理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有效提高被测信号的稀疏性和重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边信息的残差分布式压缩视频感知(RDCVS-DSI)编解码模型.该模型利用了图像自身的频域特性和邻近帧之间的相关性,以低质量的视频帧作为编解码的第一边信息,解码端利用关键帧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技术生成非关键帧的第二边信息.通过性能分析和仿真测试表明,该RDCVS-DSI模型能够在较低复杂度条件下,高保真地重建视频序列.与以前的压缩视频感知工作对比,重构帧的平均峰值性噪比达到1-5dB的增益,重构速度接近于复杂度最低的DCVS. 相似文献
4.
压缩感知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是近来国际上热门的研究方向,在信号处理等其他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和传统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视频编解码方案。用测试视频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压缩感知理论表明稀疏信号能由少量的随机测量值恢复,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随机测量值能否有效表示稀疏信号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压缩感知测量值的量化,将率失真理论作为工具研究压缩测量值的量化带来的平均失真度,包括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两种情况,并进一步得到由量化测量值重构信号的率失真性能极限。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信号的自适应编码随机观测过程会引起较大的失真,但是压缩感知能利用信号的稀疏度来减小量化后的重构失真,这说明量化压缩感知适用于低稀疏度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系统存在无线信道随机衰落以及高误码率等问题,对视频应用的影响尤为突出。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视频信号编码提供了一种抗无线信道随机衰落以及降低误码率的思路,但由于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的高复杂度,使得在解码端很难高效实时地恢复出视频序列。本文通过改进SL0算法的迭代搜索方向、迭代搜索方法以及循环终止条件等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基于平滑范数的压缩感知视频解码算法(Accurate direction smooth l0 algorithm,ADSL0)。算法采用严格的下降方向以及修正的迭代步长,保证了迭代路径的最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在重构精度和重构耗时上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7.
8.
9.
考虑到视频序列固有噪声特征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视频异源篡改检测算法。提取视频中每帧图像的噪声信息并建立噪声矩阵,通过引入压缩感知理论对噪声矩阵进行压缩,极大地降低每帧图像噪声信息的冗余度,对压缩噪声矩阵使用[cos]相似性衡量,得到帧图像间的相似度矩阵,并构造篡改度量,利用参数模型对视频的异源篡改图像进行检测。实验表明提出算法能以较小的压缩比对视频序列中的异源篡改位置进行有效检测,并得到比现有两种算法更高的篡改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JPEG压缩编码的扩充自适应量化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JPEG静止图象压缩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扩充的自适应量化器,利用人眼的视觉特征,通过分析MCU块的局部视觉活动性,以MCU活动性涵数确定量化因子,并引入亮度掩盖算子调节量化参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自适应量化器能减少图象编码主观失真,改善了图象质量,获得更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疗成像设备产生了大量高价值的医学图像,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查询以及网络传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整数小波变换和零树编码算法对医学图像进行了压缩研究,在对嵌入零树小波编码(Embedded Zero-tree Wavelet,EZW)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系数的嵌人零树小波编码算法。其主要包括:对小波图像的低频子带(LL)进行单独DPCM编码;对高频子带改变扫描方式以获得最佳编码排序,最后用游程编码(RLE)实现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预测与可变长编码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压缩成为了多媒体技术的关键和瓶颈.预测编码(DPCM)和可变长编码(VLC)是两种最重要的无损压缩算法.介绍预测编码的原理,证明了对DPCM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的可行性,并对标准测试图像进行测试得到了测试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逐次逼近量化与复杂关联模型的零树图像编码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逐次逼近量化与复杂关联模型的零树图像编码算法,该算法通过以下4项措施提高EZW算法的工作效率:(1)对最低频子带进行单独编码;(2)定义多阈值以完善逐次逼近量化过程;(3)个性嵌入编码策略以消除编码冗余;(4)采纳关联模型以提高算术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其编解码速度、图像复原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均优于EZW和SPIHT等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指纹图像中频分量丰富,高频和低频分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利用小波包分析提出了一种指纹图像分级压缩算法。将小波包变换后的指纹图像按能量多少进行分级,对包含能量较多的中频子图像,采用无损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对包含能量较少的低频和高频子图像,采用嵌入式零数编码(EZW)算法;并将压缩图像码流与特征点信息相结合进行图像重建。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重建质量的前提下,比传统的小波零树编码算法压缩比平均提高了约1.832,信噪比平均提高了约4.07,平均运算时间减少了约26%。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冲激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的实现方案,给出了核心程序和硬件平台的设计流程,最后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网络信道的不稳定性可能会造成数据传输出错 ,从而可能导致恢复图象质量的急剧下降 ,或者使算法失效 .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新的图象压缩方法来改善上述问题 .该方法是首先将图象进行小波分解 ,然后针对不同的频带特征采用不同的压缩方法进行编码 .在图象编码中 ,对于低频子带系数采用 DPCM编码 ,对于高频子带系数则采用多描述标量量化器 .由于小波分解后的系数经活动性预测分类后具有拉普拉斯分布的性质 ,因此可对其采用预测分类的自适应量化方法进行编码 .同时由于不同子频带的系数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 ,因此在编码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分别对高频子带系数和低频子带系数进行编码 ,并且充分利用了频带系数分布具有拉普拉斯分布的特点 .实验表明 ,该方法在减少传输误码敏感性方面具有理想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代电子装置装备伺服系统后所产生的复杂电磁环境,本文介绍了有关电磁兼容设计的理论依据、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并结合工程实际,系统地阐述了伺服系统中行之有效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标准的CS重构算法仅利用信号和图像在小波变换下的稀疏先验信息,而并没有利用变换系数具有的结构化特性。为了能够快速精确地重建原始信号,将结构化稀疏模型与SP算法、CoSaMP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压缩感知重构的改进算法。另外,将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系数结构模型融入上述算法,进一步提高重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获得更高的图像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