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全向单脉冲振幅法测向技术的基本模型,分析了相邻比幅测向和全向比幅测向的基本原理,对比了2种方法在天线适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重点对全向比幅测向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提升全向比幅测向精度的方法,对高精度全向比幅测向技术的普遍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雷达侦察机内场测向盲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型雷达侦察机多波束比幅测向原理出发,对新型雷达多波束侦察机多波束比幅测向内场仿真试验引起测向盲区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正确评估电子战侦察设备整体性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数字阵列系统通过对每通道信号单独采集,运用灵活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易于采用多种方法实现相同的系统功能。针对数字阵列条件下不同测向方法比较问题,分析比较了单脉冲比幅测向和干涉仪测向的最优测向精度。通过分析不同测向方法的最优测向精度、阵列增益和单元增益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数字阵列条件下两种测向精度的对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天线单元数目与阵列合成损耗之比小于8时,干涉仪具有更优的测向精度;反之,单脉冲比幅具有更优的测向精度。  相似文献   

4.
微波暗室为电磁波的定性分析或定量测试提供一个近似无反射的环境,当微波暗室内存在的反射不能忽略时,暗室墙面反射引起的多路径传输就会影响对测试结果的评定。在阐述比幅单脉冲测向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由于暗室静区反射电平对雷达告警系统测向精确度的影响,建立了暗室静区反射电平与雷达告警接收机测向误差的关系模型,并且结合四元阵、八元阵、十六元阵说明了静区反射电平、来波方向与测向误差范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星载精确测向天线阵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卫星载雷达侦察测向天线是宽带精密测向系统,采用长基线干涉仪精测向天线阵,加上由六个天线构成的多波束天线阵作比幅测向、并彩用六信道最佳估值比幅解干涉仪多值模糊,实现方位面测向;在俯仰面由由一个二元阵和一个波束形成网络切出一条带子的方法实现俯仰面测向。所有天线单元均用加脊喇叭。计算的总的平均圆概率误差为11.3km。  相似文献   

6.
刘洋 《电子科技》2015,28(1):29-31
分析了三维测向交叉定位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定位误差的定量表达式,分别针对比幅法测向及干涉仪测向,分析了辐射源载频与测角精度的关系,建立了辐射源与测角精度的定量关系式,从而得到了辐射源载频与定位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被侦察方可以提高载频,使侦察方无法精确定位的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慧敏 《电讯技术》2012,52(9):1503-1507
针对敌我识别(IFF)信号及战术空中导航(TACAN)信号侦察的需求,在传统相关干涉仪测向模型基础上,改进设计出一种适合IFF和TACAN脉冲的高精度实时测向模型,并使用甚高速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FPGA内部实现.该模型可针对不同长度脉冲进行单脉冲快速实时测向,可在检测到脉冲前沿后的3μs内得到测向结果.VHDL的优化编程设计实现以及工程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测向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量子雷达的快速发展给雷达对抗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对抗的难点在于侦察.文中针对现阶段量子雷达信号接收与无源测向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单光子测量的量子雷达侦察技术研究,提出了针对量子雷达信号的无源测向方法,并通过实验和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无源测向技术难以侦收量子目标信号的问题,可有效用于量子雷达辐射源的侦察告警,在电子对抗、环境监测和空间探索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达截获系统空域电子攻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雷达截获系统方位截获的特点,由于恒差比幅测向具有测向精度和截获概率高以及信号处理简单的特点,在雷达截获接收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了电扫描恒差比幅测向原理,独立推导了两点源电子攻击情况下恒差比幅测向的误差公式,并对其进行了讨论,该误差公式可作为对雷达截获系统进行空域电子攻击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电扫描恒差测向体制中方位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位是衡量雷达侦察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讨论了电扫描恒差比幅测向体制中方位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减小计算误差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多基线干涉仪测向理论与基于干涉仪相位差变化率的定位理论,在当前电子侦察设备研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干涉仪本身的吸引力还不仅局限于此。从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干涉仪的测向与定位这两类典型应用:利用高精度时差测量思想,引出了单基线干涉仪无模糊测向理论;利用干涉仪相位差变化率与测向角变化率的等价性,引出了运动单站定位与多站测向交叉定位的统一理论模型。上述这些对干涉仪测向与定位的新理解,展现了电子侦察中干涉仪的无尽魅力所在,为干涉仪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主要阐述雷达侦察设备进行静态测向精度试验时,由于侦察天线临时安装,存在影响测向误差的几种外在因素,即存在偏心、偏轴等问题,对方位测量势必造成影响带来误差,从几个方面分析偏心、偏轴误差对测向精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雷达侦察设备的测向设计,分析中,大多考虑在静态环境下的情况,对于安装在舰艇上的雷达侦察设备,未考察舰艇姿态不断变化对测向性能产生的影响,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计算机模拟,并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有朝 《现代雷达》2006,28(8):50-53
动态范围是比幅测向设备一项重要指标,在分析了比幅测向设备测向误差来源和机理基础上,针对目前常用的比幅测向动态范围定义和测试方法在检验样本设计上不尽合理之处,提出了符合简单随机抽样条件的比幅测向动态范围定义和测试方法,对比幅测向设备动态范围设计、分析、测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侦察测向是舰载电子侦察装备的一个主要战技指标,根据编队遂行任务的需求,要求单舰给出的目标方位是相对真北的绝对角度,与相对于舷向的相对角度相比,方位测量结果会有所不同,测向误差相对较大。通过对影响测向结果的多元参数进行分析,量化推导了影响结果,并得到了仿真结论。  相似文献   

16.
阐述舰载雷达侦察设备内场仿真和外场测向精度试验时,由于侦察设备和测量设备的临时安装,整个测量系统产生一定的系统误差,为避免影响测向精度指标的考核,需分析系统误差产生的种类、原因及影响的程度,同时采用综合处理的方法处理测向试验数据,对数据进行误差修正,以减小系统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确保测向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宽带测向系统中的相位差测量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涉仪测向在电子侦察领域中广泛运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干涉仪的测向精度,增强对宽带信号的适应能力和扩展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提出了数字化宽带测向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重点讨论数字化宽带信号的相位差测量及误差分析、概率解模糊算法和天线阵列基线设计。这是系列论文的第一篇,给出了数字化宽带测向系统模型,提出了适合各种宽带信号的数字化相位差测量方法,着重推导了相位差测量的数字化方法误差函数和信号相位误差的理论分布密度函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星载电子侦察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和实时处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DBF测向技术。与其它DBF测向技术相比,该技术在保证了较高测向精度的前提下,具有算法简单、可并行处理、易于硬件实现和可实时处理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于星载电子侦察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雷达情报侦察设备对测向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测向接收机的作用日益凸显。阐述了一种高精度和一差单脉冲测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20.
干涉仪是电子侦察设备常用的测向方式,传统的干涉仪大多采用多接收通道架构,设备复杂,通道误差对测向结果影响大.提出的单通道干涉仪采用单个接收通道实现对辐射源的精确测向,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测向的正确性以及稳定性,可应用于对体积、成本要求较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