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高莜麦中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生物可及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和结肠发酵模型,对比发芽和未发芽莜麦在不同消化阶段以及结肠发酵阶段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体外模拟消化阶段,发芽莜麦中多酚生物可及性、DPPH自由基清除生物可及性、羟自由基清除生物可及性在小肠消化时最高,比未发芽莜麦分别高8.99%,47.75%, 9.57%,还原力生物可及性在胃消化时最高,此时,发芽莜麦比未发芽莜麦高39.82%。结肠发酵阶段,不同处理莜麦消化残渣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发酵24~30 h时最高。在结肠发酵30 h时,未发芽莜麦消化残渣多酚生物可及性比发芽莜麦消化残渣的高8.83%,DPPH自由基清除力生物可及性比发芽莜麦消化残渣的高8.16%。羟自由基清除生物可及性比发芽莜麦消化残渣的高16.68%。但与胃肠消化阶段的生物可及性几乎相当。结论:发芽不仅能显著提高莜麦多酚及抗氧化活性在胃肠消化道中的生物可及性,也能使多酚等抗氧化组分在结肠发酵中保持较高的生物可及性,这为谷物多酚在人体消化道内的生物利用度的提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莜麦中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生物可及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和结肠发酵模型,对比了发酵莜麦和未发酵莜麦在不同消化阶段以及结肠发酵阶段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其生物可及性进行探究。结果显示:体外模拟消化阶段,除还原力外,不同处理莜麦中的多酚及自由基清除生物可及性的顺序依次为:小肠 ? 胃 ? 口腔;与未发酵莜麦相比,发酵莜麦消化后多酚生物可及性提高22.75%,DPPH自由基清除生物可及性提高48.30%,羟自由基清除生物可及性提高11.77%,还原力生物可及性提高59.20%。结肠发酵阶段,除羟自由基生物可及性外,发酵莜麦消化残渣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生物可及性均高于未发酵莜麦消化残渣;与未发酵莜麦相比,发酵莜麦消化残渣多酚生物可及性高36.3%,DPPH自由基清除力生物可及性高16.9%,还原力生物可及性高23.1%。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能显著提高莜麦多酚及抗氧化活性在胃肠消化道中的生物可及性,并能提高多酚等抗氧化组分在结肠发酵中的生物可及性。 相似文献
3.
4.
以有机糙米为材料,利用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长、频率在糙米萌发不同阶段进行处理,探讨促进发芽糙米中抗氧化成分积累的较优超声波处理条件。结果发现,在发芽前期(0~16 h)进行超声波处理会显著促进GABA的积累,优于在发芽中后期(16~32 h)累积效果、且在相同时长处理情况下,低频率超声波处理对GABA含量的积累优于高频处理。同时在发芽期间进行超声波处理会提高多酚提取量,处理过的发芽糙米清除羟基自由基效果是普通发芽糙米的1.3倍,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比前者高10.34%。 相似文献
5.
对燕麦进行浸泡发芽处理,测定其浸泡发芽过程中多酚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浸泡处理降低了燕麦中游离型多酚的含量,提高了结合型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性变化不显著;发芽处理能够提高燕麦游离型和结合型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其中游离型提高最为显著。发芽6 d,游离型总酚含量提高至5.7倍,总黄酮含量提高至3.2倍,且游离型占总酚的比例由原来的45.5%提高到70.3%。液相分析发现游离酚酸总量降低6%,总酚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蒽酰胺上,其含量从172.41μg/g提高到1469.02μg/g。燕麦经浸泡发芽处理后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显著相关,且多酚种类对其抗氧化活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糙米发芽前后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超声波-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和水提法比较糙米发芽前后总多酚的变化,以滴定法检测糙米发芽前后VC含量的变化,并对多酚提取物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和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微波辅助80%乙醇提取法优于水提法,总多酚的提取率提高了1.6倍.糙米经发芽后总多酚质量分数达0.3%,比糙米原料总多酚增加了87.5%;VC发芽前未被检出,发芽后增加到1.048 mg/100 g;发芽糙米清除羟基自由基效果比糙米原料高40%,能有效延缓食用油脂的酸败. 相似文献
7.
发芽燕麦不同溶剂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对未发芽原样、发芽6 d的籽粒、芽和根分别用体积分数8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溶液提取其多酚,测定了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总酚提取率、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还原能力以及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并对其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前后燕麦多酚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较强的还原能力,对亚硝酸盐也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种类和极性密切相关,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燕麦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品种苹果间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差异,试验选择了13种苹果进行总多酚和各单体酚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方法:采用蒸汽爆破协助超声波溶剂萃取苹果多酚,检测苹果多酚和各单体酚对DPPH自由基、NO2-自由基、O2-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并对总还原能力进行测定。结果:13种苹果多酚含量在2.05~5.35 mg/g之间,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对NO2-自由基、O2-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稍弱,总还原能力有一定差异,综合评价皮诺娃、长富二号、凯蜜欧、红盖露和玉华早富多酚抗氧化能力较强;在13种苹果中均检测出10种单体酚,鞣花酸、绿原酸、表儿茶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儿茶素、咖啡酸、原儿茶酸的含量相对较低;对10种单体酚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发现原儿茶酸、表儿茶素、绿原酸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结论:不同品种苹果多酚抗氧化能力与单体酚含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燕麦发芽过程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产裸燕麦为原料,在控制的条件下发芽72h,每间隔12h取样,研究燕麦发芽过程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发芽时间对燕麦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与原粮相比,燕麦发芽过程中游离酚、结合酚及总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燕麦多酚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随着发芽的进行而显著增强;发芽过程中燕麦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对质粒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均优于原粮,但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均低于原粮或与原粮相当。 相似文献
10.
11.
裸燕麦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Osborne 法提取裸燕麦球蛋白,利用盐析、SephadexG-100 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 电泳等方法进一步纯化,并对各球蛋白组分进行抗氧化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裸燕麦球蛋白的硫酸铵饱和度为60%。在柱层析分离条件下(洗脱速度为3~7mL/10min,缓冲溶液为蒸馏水),得到的组分I 分子质量范围分布在44、34~29、25kD,组分II 分子质量范围分布在25、23、19kD。组分I 清除3 种自由基的作用较强, 清除·OH、O2·、DPPH 自由基的IC50 分别为 3.73、0.016、1.033mg/mL,其中对O2·清除能力大于VC 对O2·的清除能力。组分II 清除3 种自由基能力均低于分离组分I、盐析后球蛋白和球蛋白粗提物。 相似文献
12.
对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6 d,对原样、6 d籽粒、6 d芽和6 d根中的酚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不同部位纯化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原样、6 d籽粒、6 d芽和6 d根纯化物在不同体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分别为0.952、0.702、3.248、1.060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8.80、3.31、13.69、11.68μg/mL,清除双氧水的IC50值分别为10.97、8.64、13.05、9.61μg/mL,可见发芽过程使燕麦籽粒在3个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均有所提高,而燕麦芽的抗氧化活性相对籽粒和根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裸燕麦源两种活性肽在体内的抗氧化机理,从裸燕麦中分离出两种活性肽(裸燕麦活性肽I和II)并标定其氨基酸序列,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出两种活性肽的分子结构、电荷分布、分子前线轨道分布、能级差以及自由基Fukui指数(f0(r)),从而推断两种活性肽中抗氧化反应发生的活性位点,同时进行动物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活性肽I的最高占用分子轨道能级(EHOMO)较高,且其EHOMO和最低未占用分子轨道能级(ELUMO)能级差较小,证明其电子离域性能好,易失去电子并被氧化,是较好的抗氧化剂;f0(r)有效表征出裸燕麦活性肽I(FLWGTL)的自由基反应活性位点在色氨酸吲哚环的双键、苯丙氨酸的胺基以及亮氨酸的羧基上,裸燕麦活性肽II(VFNDRL)的自由基反应活性位点在精氨酸胍基的两个胺基以及亮氨酸的羧基上。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所得理论数据与动物实验所得结果相互印证,表明裸燕麦源两种活性肽均能有效清除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体内自由基,且活性肽I抗氧化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可为裸燕麦抗氧化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并分析酚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燕麦发芽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明显提高,且芽和根中总酚的相对含量高于籽粒;发芽前后不同部位多酚的组成不同,从而导致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原样、6d籽粒、6d芽和6d根的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力(EC50值分别为86.47、61.96、98.54μg/mL和51.98μg/mL)和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6.90、15.43、30.71μg/mL和21.30μg/mL)及NO2-( IC50值分别为0.653、0.441、1.353mg/mL和0.227mg/mL)的能力,且发芽可以作为一种提高燕麦利用价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Osborne法制得的裸燕麦球蛋白,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对酶解液进行纯化及其分子质量测定,然后对各分离组分清除 ·OH、O2- ·、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解液经分离纯化得到图谱为2个峰,分别为组分I(分子质量10738~133929D)和组分II(分子质量114~861D)。测得组分II清除 ·OH(IC50 0.589mg/mL)、O2- ·(IC50 1.783mg/mL)、DPPH自由基(IC50 0.095mg/mL)能力高于组分I和酶解液。 相似文献
16.
以4种食品腐败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和液体倍比稀释法对裸燕麦(Avena nuda L.)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好,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抑菌效果不同,萌发24 h时燕麦种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2.31±0.05)mm;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6.25%,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12.5%,旨为燕麦的综合利用及新型天然防腐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Germination on the Nutritional Properties,Phenolic Profiles,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uckwheat 下载免费PDF全文
Ge Zhang Zhicun Xu Yuanyuan Gao Xianxiao Huang Yanping Zou Tiankui Yang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5,80(5):H1111-H1119
Germin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functionality of cereals. In this study, changes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antinutritional componen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uckwheat seeds over 72 h of germ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are discussed. With the prolonged germination time,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reducing sugar, total phenolics, total flavonoids, and condensed tanni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levels of crude fat, phytic acid, and the activity of trypsin inhibitor decreased. Phenolic compounds, such as rutin, vitexin, isovitexin, orientin, isoorientin, chlorogenic acid, trans‐3‐hydroxycinnamic acid, and p‐hydroxybenzoic aci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germination process,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activat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The improvement of flavonoids led to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germinated buckwheat. Germinated buckwheat had better nutritional valu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han ungerminated buckwheat, and it represented an excellent natural source of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especially rutin and C‐glycosylflavones. Therefore, germinated buckwheat could be used as a promising functional food for health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块茎粗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铃薯块茎粗多酚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乙醇、丙酮、蒸馏水3种溶剂提取马铃薯块茎中粗多酚类物质,通过粗多酚提取液对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亚硝酸盐(NO2-)的清除和还原能力测定,比较3种酚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中总多酚含量。结果显示:3种粗多酚提取液总多酚含量为0.33~0.40 mg/mL;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3种酚提液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60%乙醇酚提液>60%丙酮酚提液>蒸馏水酚提液,抗氧化活性的大小与总多酚含量的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晋燕八号燕麦避光发芽,并分别提取不同时间段的淀粉,用凝胶渗透色谱,特征黏度法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提取样品分别进行了分子量分布、特征黏度和链长分布的表征。结果发现,发芽过程中燕麦直链淀粉的含量升高,特征粘度增大,二者存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聚合度在27~33的链段始终是燕麦淀粉结构中的主体,所占比例超过60%,发芽过程中聚合度小于31的链段比例不断减小,而大于33的链段随发芽进行比例不断升高,这预示着,发芽期间生物自身对淀粉的利用以短链为主。对发芽过程中提取的淀粉与未发芽燕麦淀粉进行了体外消化性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发芽过程降低了燕麦中淀粉的水解指数和血糖指数。燕麦淀粉中间级分对于体外消化指数影响明显,显著正相关系数0.8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