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得到ABS树脂。探究丙烯腈含量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耗散因数、体积电阻率、维卡软化温度以及两相之间相容性上升,但熔体流动速率、表面电阻率、介电常数下降。  相似文献   

2.
SAM树脂对PC/ABS合金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SAM树脂)代替PC/ABS合金中的部分SAN树脂,研究了SAM树脂在SAN树脂中的含量对不同胶含量的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SAM树脂代替一部分SAN树脂后,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SAM树脂用量的增加略有增加,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基本不变,熔体流动速率降低。SAM树脂引入后,PC/ABS合金的综合性能变化不大,共聚马来酸酐的引入并没有起到增容作用,部分性能的提高是由于SAM树脂与SAN树脂的分子特性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考察了橡胶含量对该ABS树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熔体流动速率、热变形温度、密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而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因此可通过调节橡胶含量来制备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能的ABS树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液接枝共混,以异丙苯法联产苯酚—丙酮的副产α—甲基苯乙烯为原料和丙烯腈共聚,和ABS树脂共混,制备了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四元接枝共聚物。研究了接枝共混条件、影响产品分子量和性能的因素及其微观相结构。得到当原料比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70/30时,共聚物组成恒定;滴加叔十二硫醇可有效调节分子量;玻璃化温度随α-甲基苯乙烯含量增加而增高,随总挥发物含量增加而降低;产品的冲击强度随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体分子量增大或ABS接枝量增加而增加,但加工性能变差。由电镜照片可见胶粒主要为外接枝,两相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5.
ABS合金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对ABS/聚氯乙烯(PVC)和ABS/聚碳酸酯(PC)合金冲击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丙烯腈/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三元共聚物增加ABS/PC合金的韧性。结果表明,ABS接枝粉对ABS/PVC合金的冲击性能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且同时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后对ABS/PC合金的冲击性能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作用;(丙烯腈/苯乙烯/NPMI)三元共聚物对ABS/PC合金具有明显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聚酰胺6(PA6)与市售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共混,制备PA6/ABS共混物。研究了ABS树脂的用量对PA6/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苯乙烯及丙烯腈共聚物(SAN)和ABS粉料熔融共混制得不同胶含量的ABS/SAN共混物。研究了不同胶含量的ABS/SAN共混物对PA6/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在PA6/ABS/SAN共混物中引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共聚(SAM)树脂取代部分SAN树脂,研究了SAM树脂的加入及引入顺序的不同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BS树脂的用量在50%~60%左右时共混物性能最佳。随ABS/SAN共混物胶含量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降低。随SAM树脂替代SAN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先降低后增加。但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降低明显,而SAM树脂的引入顺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ABS树脂的胶含量对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熔体流动速率和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BS树脂用量的增加、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部降低;可以通过改变ABS树脂的用置及其胶含量来调节合金的流动性;不论合金的组成,胶含量为30%的ABS树脂都可以很好地提高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8.
用光盘回收的聚碳酸酯(PC)树脂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PC合金,探讨了回收PC含量、增容剂种类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C合金的拉伸强度随回收P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冲击强度则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回收PC含量为10 %(质量分数,下同)时达到最大值;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甲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比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更能改善ABS和PC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合金冲击强度,当回收PC含量为5 %时,用MBS增容的ABS/PC合金的冲击强度比纯ABS提高了42.8 %。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胶含量为60%的ABS接枝粉料与SAN树脂以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制备了胶含量范围为10%~55%的ABS树脂。将胶含量不同的ABS树脂与PC以30/70、50/50、70/30的比例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组成不同的PC/ABS共混物。利用SEM电镜观察了PC/ABS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ABS树脂含量为30%时,在合金中形成分散相;ABS树脂含量为70%时,形成连续相;ABS树脂含量为50%时与PC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在三种结构中,ABS树脂胶含量的增加都使合金的相形态变得更精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胶乳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腈(AN)单体,得到不同St/AN比例的ABS接枝粉料,然后将其与SAN树脂(St与AN的共聚物)熔融共混,得到ABS树脂。考察了接枝粉料的组成对ABS树脂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BS树脂中接枝AN含量的增加,树脂的冲击强度及初始白度提高,熔体流动速率(MFR)、拉伸强度、耐黄变性能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N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有机蒙脱土(OMMT)合金,考察了OMMT用量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观察了其相分布和OMMT的分散情况以及冲击断面的形貌,并分析了机理。结果发现.ABS相分散在PC基体中.绝大部分的OMMT分散在ABS相中,且部分呈纳米级分散;固定PC/ABS质量比为70/30,加入OMMT后体系的拉仲强度变化不大,冲击强度降低较大;OMMT用量为2phr时,弯曲性能最佳;随着蒙脱土用量的增加,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先增大后降低,在OMMT用量为5phr时.流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橡胶粒子尺寸为64~420 nm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然后将其与SAN-T树脂熔融共混制备橡胶质量分数为15%的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尺寸对ABS树脂力学性能影响和材料内部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粒子尺寸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韧性提高.当橡胶粒子尺寸在320 nm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ABS树脂的综合性能达到最好.粒子尺寸在64~110 nm时,橡胶粒子在基体内部发生团聚,材料发生脆性断裂.当橡胶粒子尺寸在216~420 nm时,材料主要以韧性断裂为主,发生脆韧转变.具有双峰分布ABS-110nm/ABS-275 nm共混物大、小橡胶粒子间发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ABS高胶粉增韧PLA合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配方体系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胶粉/聚乳酸(PLA)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性、注塑加工性,并通过SEM、DMA对ABS高胶粉/PLA共混合金的微观结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BS高胶粉大大提高了PLA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拉伸强度和模量有所降低;增加ABS高胶粉含量,合金熔体流动性能、注塑加工性能均呈下降趋势;当ABS高胶粉质量分数为10%时,合金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与纯PLA相当,熔体流动性较好,tanδ谱图和SEM照片也表征:此配方体系下的合金相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ABS/PMMA合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ABS/PMMA合金,分别研究了PMMA含量、粘度对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热变形温度、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中引入PMMA可以提高耐热性能;ABS与PMMA共混能提高PMMA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缺口冲击强度,当ABS/PMMA中PMMA为20%时,共混物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一般情况下,ABS/PMMA合金的流动性介于ABS和PMMA的流动性之间,采用高粘度PMMA的合金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5.
A series of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with different rubber content were prepared by diluting ABS grafting copolymer containing 60% rubber with a styrene–acrylonitrile copolymer. ABS prepared were blended with bisphenol‐A‐polycarbonate (PC) at the ratio of 70/30, 50/50, and 30/70 to prepare PC/ABS blends. Influence of rubber content in ABS on the properties of ABS and PC/ABS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PC/ABS blend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got good toughness when the rubber in ABS increased to the level that ABS itself got good toughness. The tensile properties and processability of PC/ABS blend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tal rubber content introduced into the blends. ABS with the rubber content of 30 wt% is most suitable to be used to prepare PC/ABS blends. The rubber content in ABS affected the viscosity of ABS, and subsequently the viscosity ratio of PC to ABS. As a result, the morphology of PC/ABS blends varied. The increase of rubber content in ABS results in finer structure of PC/ABS blends. POLYM. ENG. SCI. 46:1476–1484, 2006. © 2006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6.
PC/ABS合金耐应力开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PC/ABS合金.研究了PC/ABS合金耐应力开裂性能.实验得到PC/ABS合金在CCl4溶剂中开裂时间和冲击强度随着ABS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同时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随着AB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研究表明,当ABS质量分数为30%时,PC/ABS合金的耐应力开裂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不多,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