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灿辉  叶华  李红 《化工时刊》2004,18(10):1-4
介绍了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基本电化学行为,重点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电子供体和受体间的电子转移、电催化、电分析和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评述。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直是有机金属化学、结构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二茂铁衍生物的性质、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评述,重点介绍了它的电化学性能及在电化学修饰电极、电催化、电化学分子识别中的应用。并且简要的介绍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胺(PAA)的骨架上引入电化学活性二茂铁(Fc)基团,合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胺二茂铁(PAA-Fc).采用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对PAA-Fc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AA-Fc具有明显的电化学活性,可在L-脯氨酸脱氢酶与电极表面之间实现电子传递.  相似文献   

4.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在物理、化学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重点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电子受体和供体间的电子转移、非线性光学、电催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燃料添加剂、催化剂、医学、电化学、液晶材料、感光材料、以及二茂铁磁体等方面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所取得的进步表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液晶等其他工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特点及应用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8.
二茂铁羧酸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惠英  傅莎莉 《化学试剂》1996,18(5):270-272
以二茂铁为原料合成出二茂铁甲酸四乙酰葡萄糖酯及-3二茂铁基-2-丁烯酸葡萄糖酯两个新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一类金属有机化合物.本文重点对它们在燃料添加剂、催化、电化学、医药学、液晶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归纳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二茂铁的性质、制备、提纯方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对铜在含有咪唑的磷酸溶液中电化学振荡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咪唑浓度的升高,振荡起振电位正移,振幅、周期先减小后又增大;温度升高,振荡周期减小.恒电位下,随着电位升高电流振荡总体趋势从不规则到规则再到不规则.  相似文献   

12.
苯甲酸类化合物是自然水体中的常见有机污染物,属于有机酸。为了考察水相的pH值对该类化合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影响,采用摇瓶法测定了苯甲酸、邻氯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和对甲基苯甲酸在不同pH值下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测定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pH值在3~5范围内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壳聚糖和L-半胱氨酸修饰到玻碳电极基底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对L-抗坏血酸的测定。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作了表征。通过线性伏安实验发现:L-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2.0×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3×10-6mol/L,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并将此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对维生素C药片中L-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接触角测定法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三元乙丙绝热层的表面酸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三元乙丙绝热层的表而呈现Lewis碱性,且发现经过特定热处理过程后的绝热层表面碱性变得更强。应用“单极性”理论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定量求出了多批次三元乙丙绝热层的表面酸碱自由能参数γs^+、γs^-以及表面自由能的色散分量γs^LW。  相似文献   

15.
咖啡酸衍生物是近年来新药研发的热点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就各类咖啡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二氰二胺作为环氧树脂的潜伏性固化剂,其固化物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优异。但由于二氰二胺与环氧树脂相溶性差,得不到均匀的组成物,且环氧树脂/二氰二胺体系的固化过程需在高于160℃的温度中进行。利用不同含量的有机酸与咪唑3位氮原子中和,改性生成的盐作为环氧树脂/二氰二胺体系固化促进剂,对该体系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在中温(90~120℃)条件下固化。利用IR对改性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未加促进剂的环氧树脂/双氰胺体系和以咪唑及有机酸改性咪唑为促进剂三种体系分别进行了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酸改性咪唑促进剂可以使环氧树脂/二氰二胺体系的固化温度降低近50℃,并且适用期显著增加,长达141d,耐水性和耐热老化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17.
诺卜醇、诺蒎酸、诺蒎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由β-蒎烯合成诺卜醇、诺蒎酸以及诺蒎酮的方法,并对不同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诺卜醇、诺蒎酸、诺蒎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价值。指出利用我国丰富的松节油资源,进行β-蒎烯的深加工,开发萜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展望了β-蒎烯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has been devised to determine the acid/base parameters of reference liquids as absolute numbers, and not as values relative to a conventional set of parameters for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are employed, using three liquids on three solids. The theory calls for the solution of nine simultaneous, nonlinear equations in nine variables-and unreasonably formidable task.

A preliminary set of solutions has been computed, for one set of polar liquids on five solids. These results must be rejected on grounds of physical reasonableness. They also fail the test of predicting liquid-liquid interfacial tension, which for miscible liquids must be negative or zero.  相似文献   

19.
A method has been devised to determine the acid/base parameters of reference liquids as absolute numbers, and not as values relative to a conventional set of parameters for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are employed, using three liquids on three solids. The theory calls for the solution of nine simultaneous, nonlinear equations in nine variables–and unreasonably formidable task.

A preliminary set of solutions has been computed, for one set of polar liquids on five solids. These results must be rejected on grounds of physical reasonableness. They also fail the test of predicting liquid-liquid interfacial tension, which for miscible liquids must be negative or zero.  相似文献   

20.
陶泳  高滋 《化学世界》2004,45(1):45-48
介绍了1990年以来全世界化学工业中投入生产的新酸碱催化过程。这些过程采用的催化剂主要为沸石,杂多酸,离子交换树脂,改性氧化锆和超强碱等,涉及的反应类型包括均相和多相催化的液相和气固相反应。同时对酸碱催化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