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水电技术》2000,(3):227-229,245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的特点是具有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不论上水库还是下水库的进/出水口拦污栅都处于双向过流状态,水力条件比较复杂,上水库拦污栅在抽水工况和下水库拦污栅在发电工况流态较差,易诱发拦污栅的受迫振动,因此,我们除进行结构静力设计外,还进行了结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抽水蓄能电站常年处于抽水和发电两种特殊工况,其水流方向交替变化,因而拦污栅受到抽水和发电两种工况下的双向水流作用,由此可能产生的有害振动使拦污栅极易遭到破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文中主要以白山抽水蓄能电站的拦污栅为例,介绍了拦污栅的布置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原方案及其优化方案抽水和发电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进/出水口段的水头损失、进/出水口段的流态和流速分布等。原方案在抽水工况下,存在扩散段及调整段顶盖板下部产生水流分离区、拦污栅断面有反向流速、各孔口流速不均匀系数偏大等不利水力学现象。考虑以上不利因素,需对原方案进行优化。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扩散段和防涡梁段之间增加调整段、压低扩散段盖板扩散角以及增加扩散段长度等措施均能改善水流流态。  相似文献   

4.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发电后,中外游客大增,随之而来的是十三陵水库水面上的漂浮物成倍的增加。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双向水流的特性,大量的漂浮物聚集在电站下池尾水固定拦污栅附近,对电站的抽水水流流态及过流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提出了在电站下池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抽水蓄能水电站与常规水电站的水库洪水及机组流量不同特点的分析,首次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联合调洪的概念。根据抽不蓄能电站发电工况和抽水工况之间的关系,将机组流量过程线与上、下库天然洪水过程线进行不同的组合、叠加、导出上、下库联合调洪洪水过程线和起调水位。.  相似文献   

6.
根据潘家口电站抽水蓄能机组进出口水力学和拦污栅稳定性试验资料并参考国外有关文献,发现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稳定性与进出口水流流态关系密切,除了采取防涡梁、防涡栅、导流墙外,改变拦污栅条稠密度,也可改善进出口水流流态,这样不仅对拦污栅稳定性有利,而且能提高机组效率。因此在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时应进行进出口大比尺水力模型试验,优化拦污栅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抽水蓄能电站与常规水电站的水库洪水及机组流量不同特点的分析,认为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应联合调洪。根据抽水蓄能电站的发电工况和抽水工况之间的关系,将机组流量过程线与上、下库洪水过程线进行不同的组合、叠加、导出上、下库联合调洪洪水过程线和起调水位。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用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大大合理了。另外,汛期机组流量过程线对抽水蓄能电站汛期的正常运行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桥梁是连接抽水蓄能电站场内交通与进/出水口拦污栅的桥梁结构物,我国至今尚无针对此类桥梁结构的设计标准,以往大多采用公路桥梁的设计经验以及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然而拦污栅桥梁与常规的桥梁相比有其特殊性,若按照常规桥梁进行设计,大多数设计参数取值并不适宜。为此,以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拦污栅桥梁项目为工程背景,结合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桥梁结构的功能需求以及结构特点,从桥梁宽度的确定、设计荷载的选取、上下部结构形式的选择、附属设施的选择等方面将拦污栅桥梁结构的设计参数取值与常规公路桥梁的设计参数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拦污栅桥梁结构设计参数合理取值的建议。同时,对于拦污栅桥梁结构的计算理论及设计荷载特点进行了说明,可为拦污栅桥梁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为例,根据物理模型提供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种进出水口模型试验和直角二维数学模型的混交模型.采用发电工况试验数据对建立的混交模型进行验证,模拟了抽水工况和发电工况运行下死水位、1/2工作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对应的库盆流态.模拟结果表明,在抽水工况运行下受地形影响,库盆和进出水口附近会产生环流区,两种工况下库盆水流流速与库水位成反比关系.该模型对同类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无水源时,利用首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给上水库充水是经济可行的。采用可控硅变频起动的抽水蓄能机组实现初次水泵工况起动时,对机组性能、起动试验和可控硅变频装置有一定的要求。纯抽水蓄能电站往往上库无水源,上库的水必须取自下水库,电站建成投产或上库放空后电站再投产时,第一台机组发电工况试验前须将上库水位升高到设计最低蓄水位以上,传统方式习惯于机组首次发电工况起动,利用辅助水泵从下水库向上库抽水。我国某抽水蓄能电站为满足初次发电工况起动要求泵水量约为920000m~3,不考虑渗漏,选用的辅助水泵抽水时间约1150h,为47.9天。如果采用首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用主机向上库充水,不考虑岩石渗漏水量和限止水位上升速度,充水时间仅43h,约1.8天。电站施工进度安排很紧,缩短抽水时间对保证电站按计划投产有很大意义,机组提前投产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不仅首机投产而且每次上库放空后重新充水时都将受益。国内没有抽水蓄能电站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给上库充水的实践经验,国外有这方面的工程报导,但没有详细的技术资料,本文将分析采用可控硅变频起动的抽水蓄能机组实施首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拦污栅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κ-ε紊流数学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盖板竖井式进/出水口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有无拦污栅的情况,分析了拦污栅对进/出水口流速分布和水头损失等的影响.就整个进/出水口而言。不模拟拦污栅,其结果基本能反映进/出水口的水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库容相对较小,又具有抽水,发电工况频繁转换的特点,从安全运行和优化调度角度出发,要求在运行中对水库的库容,水位作即时查询,并对库水位的变化历时进行快速预报。以广州蓄能水电厂为例,介绍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结构属于典型的非杆件体系水工混凝土结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为了解结构在各种组合荷载作用下.拦污栅框架、渐变段及闸门塔体内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保证进水口的结构的运行安全,有必要对塔体结构和拦污栅排架进行数值计算,为结构与配筋设计提供更准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颖杰 《水利科技》2023,(4):14-17+21
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洪水调节计算需考虑入库洪水过程、发电流量过程、泄水建筑物布置和起调水位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各种组合联合调洪计算,采用最不利的联合调洪计算成果。该文结合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实际,分析研究其下水库洪水调节计算原则和滑动叠加计算,缩短调洪计算滑动叠加步长至0.1 h,充分考虑下水库可能起调水位,应用计算程序遍历所有可能组合工况,寻找天然洪水与发电流量遭遇的最不利组合工况,以提高工程设计安全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是一种具有发电工况时能向下游引水、抽水工况时又能向上游抽水双重功能的混凝土结构。为了对神流川抽水蓄能电站上游进/出水口的形体尺寸进行优化,对结构渐扩段长度尺寸具有决定性意义务件的发电工况时的平均流速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作了由1.0m/s改为1.7m/s再论证。本文介绍了根据水力学模型试验缩减上游进/出水口形体尺寸、降低造价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上水库、输水系统、发电厂房及下水库等工程项目。为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及时掌握其工作性态,并为工程安全评估和科学研究积累资料,针对本工程特点,以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了安全监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外观监测系统的设计和技术要求等。  相似文献   

17.
可调速抽水蓄能发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水蓄能电站可储存电能,具有其他发电设备没有的功能,而且出力控制比核电、火电设备更为简便迅捷,因此,一直被用于调整电力供需、低成本运行电力系统之目的.但是,在抽水工况下,利用水泵水轮机的特性进行功率输入调整比较困难,从而使得抽水工况下的电力供需调整具有一定的限度.为解决此类问题,日本自1980年起开发了可调速抽水蓄能发电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修建了多个400MV·A等级的可调速抽水蓄能发电系统.本文就可调速抽水蓄能发电系统的原理和在日本的实际应用业绩作一介绍.1抽水蓄能发电的原理抽水蓄能发电是…  相似文献   

18.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水力学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试了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的流速分布、各通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水力参数,并对库盆流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及引水隧洞的体型布置是基本合理的,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初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声强理论并在ANSYS中进行二次开发提取计算值,通过origin Pro建立其相关结构的三维矢量图,将振动能量的传递可视化。建立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提取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厂房结构在蜗壳脉动作用下各层的结构声强计算值,分析振动的传递路径并将其可视化。结果表明:发电工况下横河向与顺河向振动自蜗壳流道向上传递中逐渐向边墙立柱转移但仍以风罩为主,而在竖向振动传递中最终以左右岸立柱为主,其结构声强占比为70. 02%;抽水工况下横河向和顺河向的振动传递最终以左右岸立柱为主,竖向振动传递最终以风罩为主,其结构声强占比为61. 22%,与发电工况相反。  相似文献   

20.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的流速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双科  柳海涛  李振中  孙春芸 《水利学报》2007,38(11):1329-1335
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为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侧式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的流速分布规律,着重分析了扩散段隔墩布置型式与过渡段体型对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弯段后过渡段长度不足与圆变方段起始断面处采用变坡布置是导致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欠佳的主要原因,而三个分流隔墩的墩头位置在扩散段起始断面处齐平、对水流流态的影响也是导致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之一。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并有效消除负流速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