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特厚钢板的整体均匀性、Z向性能、探伤和生产工艺等一直是实际生产中的难点,通过设计出一种常用Q355D核电模块用钢的化学成分,利用连铸坯真空复合轧制技术,结合实际工业生产上常用的生产工艺进行试制,研究和分析在不同生产工艺下同质连铸坯真空复合轧制特厚钢板的探伤、低倍、弯曲和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连铸坯真空复合轧制技术,结合TMCP和调质工艺可以制造出综合性能合格的Q355D特厚核电模块用钢板。  相似文献   

2.
刘超 《宽厚板》2021,27(2):34-36
针对莱钢4 300 mm宽厚板产线在实际生产中130 mm特厚钢板探伤不合格的问题,从金相组织、化学成分、工艺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连铸坯厚度限制,连铸坯压缩比过小,加之粗轧阶段轧制道次较多,压下率不足,导致连铸坯内部疏松、缩孔等缺陷难以轧合.通过对连铸坯成分、铸坯缓冷、中间坯倍数、控轧控冷、轧后钢板缓冷等工...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2017,(6)
舞钢在连铸坯成材低合金特厚钢板的生产过程中,时常出现钢板因内部存在严重超声波探伤缺陷而判定不合格的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等手段分析特厚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钢板内部大面积存在的微裂纹是导致特厚钢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而非金属夹杂物、板厚1/2处严重的偏析及偏析处产生的马氏体和贝氏体异常组织是微裂纹的主要诱因。通过实施炼钢、连铸及轧钢工艺改进措施,最终提高了连铸坯成材低合金特厚钢板的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特厚钢板坯料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一些高品质特厚钢板国产化的瓶颈。概述了大单重、特厚钢板的市场应用前景、技术难点,以及其生产技术研究的迫切性,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水冷模铸技术、电渣重熔技术、连铸坯焊接复合轧制技术、立式连铸技术等几种特厚钢板制造方法的理论基础、生产效率、铸坯内部质量,并对其研究现状、品种开发进展、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以便钢铁企业针对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最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厚钢板表面碎裂纹进行分析认为,钢板碎裂纹主要源自于连铸坯表面裂纹;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后,中厚钢板表面碎裂纹发生比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低合金钢板大单重、特厚规格的市场需求,依托轧制复合工艺开展采用复合连铸板坯生产特厚钢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连铸板坯进行复合组坯及轧制获得特厚钢板。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轧制复合工艺生产的特厚钢板结合界面复合良好,结合界面区域晶粒发生了充分的再结晶,实现了原子层级的冶金结合;z向(厚度方向)拉伸性能满足 Z35 要求,局部断面收缩率因结合界面微区存在的带状分布氧化物而偏低。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低合金钢板大单重、特厚规格的市场需求,依托轧制复合工艺开展采用复合连铸板坯生产特厚钢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连铸板坯进行复合组坯及轧制获得特厚钢板。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轧制复合工艺生产的特厚钢板结合界面复合良好,结合界面区域晶粒发生了充分的再结晶,实现了原子层级的冶金结合;z向(厚度方向)拉伸性能满足 Z35 要求,局部断面收缩率因结合界面微区存在的带状分布氧化物而偏低。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极厚板用坯料的技术进步,包括电渣重熔扁钢锭、焊接复合连铸坯、大厚度连铸板坯、单向凝固钢锭等极厚钢板轧制用高质量坯料,分析了其生产工艺及技术特点,总结了极厚板用原料的冶金技术,论述了极厚板轧制技术的发展、热处理设施与技术,建议进一步优化产品工艺、提升实物质量、开发高品质极厚钢板。  相似文献   

9.
1996年,日本新日铁公司名古屋厂建成兼具模铸和连铸优点的新型铸机.该铸机有三大特点:板坯厚度变化范围为245~400mm(最厚600mm);通过垂直浇铸与控制凝固,减少非金属夹杂物和偏析,生产优质板坯;该设备能够像连铸工艺那样生产锅炉、压力容器、可移动海洋建筑结构和其它重载结构用优质超厚钢板.生产的优质超厚钢板最厚达200mm,低碳超厚钢板最厚达330mm.本文介绍这种新型铸机及其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在,极厚钢板基本用钢锭来生产,由于铸锭、初轧、厚板轧制等生产工艺复杂,因此,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极厚钢板也可用连铸板坯来生产,但受到板坯厚度的限制,从内在质量考虑,受压下比的制约,扩大极厚钢板的板厚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近十年来首钢为生产优质冷轧钢板和特厚钢板而开发的板坯连铸新技术。为了降低优质冷轧钢板表面冶金缺陷,开发了浸入式水口防堵塞技术、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综合控制技术和中高拉速FC结晶器技术等。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后,水口堵塞率降低60%以上,结晶器液面波动±3 mm比例提高至98%以上,冷轧钢板表面卷渣缺陷指数降低50%以上。为了提升特厚钢板的冶金质量,开发了特厚板坯窄面鼓肚控制技术、倒角结晶器连铸技术、半干法连铸技术和二冷间歇式喷淋等技术,400 mm厚板坯窄面鼓肚量降低至5 mm以下,含铌微合金化钢板坯表面裂纹发生率大大降低。开发了特厚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中心偏析C类1.0级及以下比例达到100%,确保了150 mm特厚钢板的心部韧性达到100 J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特厚钢板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锅炉、压力容器、海洋工程、核电、风电、军工、高层建筑、重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由于特厚钢板对内部质量和厚度方向性能有严格要求,其生产制造的核心就是要求坯料在高洁净度、低缺陷率前提下实现钢板大压缩比轧制,而大压缩比的实现需要超厚坯料。目前,连铸板坯经过真空电子束焊接组合制成复合坯,成为继模铸钢锭、电渣重熔钢锭等之后特厚钢板轧制生产的新原料。复合坯生产技术以及复合坯轧制特厚钢板技术已经在国内宽厚钢板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日铁自主创新的6项连铸技术,重点有:中间包等离子加热、多模式电磁搅拌、铸坯面压下、复合钢板坯连铸、超厚钢板新型连铸机和薄带铸轧等。分析认为,目前新日铁的传统连铸技术领先于世界,下一步发展目标是薄带连铸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指出学习和借鉴新日铁自主创新的连铸技术,对低成本制造顶级钢铁产品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厚钢板的主要用途和国内生产企业进行了概述,对大单重钢锭坯料主要生产方式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极厚钢板坯料制造技术的现状和主要产品,包括传统扁钢锭、电渣重熔扁钢锭、单向凝固钢锭、顺序凝固钢锭、超厚连铸坯、板坯复合技术以及坯料锻轧技术。电磁场作用下水冷结晶器顺序凝固技术制造矩型钢锭将成为厚钢板坯料制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宝钢产临氢设备用12Cr2MolR厚钢板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以95 mm厚的钢板为例,给出了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等结果.与国内外同类厚钢板相比,宝钢生产的12Cr2MolR厚钢板的性能指标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16.
对探伤不合格的40mm厚钢板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连铸板坯的柱状枝晶过于发达,直至怀心,导致非金属夹杂物在连铸板的中心集中分布,并形成了缩孔,轧钢时,这些夹杂物被展宽和拉长,并进一步向板厚中心集中,与没有轧合的缩孔一起形成探伤缺陷,而造成了这批厚钢板探伤不合格。  相似文献   

17.
曹长娥  王怀宇 《宽厚板》1999,5(6):33-36
1 序言 在使用连铸坯生产产品厚度超过100mm的厚钢板时,随着压缩比(板坯厚度/产品厚度)的减小,在连铸坯最终凝固位置会残留产生的微小空隙(疏松或称针孔),恐怕会使钢板的致密性及机械性能降低。因此,以前为了改善由连铸坯疏松引起的内部缺陷,生产合格厚板,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采用大直径轧辊实施大压下轧制、低速轧制等,以达到在钢板中心部位酌厚度方向产生塑性变形及压缩力的效果。这都是对疏松进行封闭和压实的加工条件等。但是,在实际上由于受厚板轧机设备条件和能力的限制,生产产品厚度在150mm以上的厚钢板时,是采用铸锭工艺生产的。另外,已知为改进特厚钢板的内部质量,用大型扁锭采用锻造方法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叠轧特厚钢板的应用现状及其标准制定的需求,对制定叠轧特厚钢板产品标准的原则和涉及的标准名称、范围、尺寸及允许偏差、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表面质量、内部质量以及特殊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宽厚板》2015,(3)
针对中碳合金中厚钢板的头尾开裂现象,通过工艺调查、取样分析以及切割试验等方法,对连铸坯裂纹原因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钢板开裂是连铸坯在进炉加热前形成的,且机械切割产生的裂纹比人工火焰切割更严重,连铸坯经过加热与轧制后,裂纹扩展,造成钢板切割后因长度短尺判废。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桥梁和海洋构造物的重量以及压力容量,日本川崎制铁公司水岛制铁所研制出980MPa 级高强度特厚钢板。它是在已研制出的784MPa 级特厚钢板的基础上试制成功的,是通过调整钢板的化学成分和采用淬火-高温回火调质热处理方法实现的。调整化学成分,采用降低 Si 含量的办法来改善钢板的冲击韧性。从经济上考虑,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