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细油藏描述目的是通过地质模型的建立确定油藏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为油田下一步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已开发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充分利用各阶段所取得的油藏静、动态资料,对油藏构造,储层、流体等开发地质特征做出现阶段的认识和评价,建立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基础上,预测合理的开发技术界限,量化剩余油分布并形成可视化的三维油藏模型,为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稠油边部受水侵影响,直井开发适应性差,易形成高含水低采出程度局面,无法实现持续有效开发。稠油水淹层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空间非均质性影响,为此开展储层建筑结构及隔夹层分布特征研究,为储层空间非均质性描述奠定基础;进而针对性开展"有隔层、无隔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确立了水平井布井原则。2007年以来,馆5砂层组稠油边部共部署水淹层顶部水平井12口,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14t,初期含水80%,水平井平均含水上升率仅为0.35,提高馆5砂层组稠油边部采收率8%,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河道砂体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河道砂体是一种重要储集体 ,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河道砂体是提高钻探成功率和降低生产部门投资风险的关键。河道砂体以单层厚度小、单砂体体积小和横向变化快为特点 ,利用常规的方法难于识别。通过分析该类储集体的沉积特征 ,建立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 ,利用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快速地识别河道砂体。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陆相地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河道砂岩油藏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局部发育边水,规模小,主要以弹性驱动为主,开采后期地层亏空严重,能量供应不足,注水补充能量是必然趋势。注水初期,注水方式的选择对注水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规连续注水初期有效但容易发生水窜,后期改为周期注水效果差。对河道砂油藏初期注水提出了试验"间注间开"注水技术,即在注水井注水过程中油井停止生产,待能量补充到位后确定开井时机,将注水井停注,恢复油井生产。  相似文献   

5.
划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表明,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石油采收率平均为35%,有20%-35%的可动剩余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被隔挡在地下,它们或者受砂体复杂的建筑结构控制分布于砂体的某一部位,或者分布于开发井距难以控制的小砂体中,在目前开发井网已经很密的情况下,砂体的建筑结构是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解剖砂体,认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要素的类型及分布方式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论文研究,找出适合大庆油田密井网条件下,划分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思路和可操作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谱分解技术预测河道砂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河流相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 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 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时频四维数据体的成像特征来预测具有一定规模的河道砂体分布的目标。利用港东一区一断块地震频谱分解成果, 分析了研究区南部少井控条件下河道横向展布特征, 预测结果已被钻井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河道砂体内部渗透率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利用典型密井网区块的资料建立了两种类型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的原型模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其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求取了表征其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参数,然后将原型模型抽稀到类似于稀井网情形,利用分形插值方法生成一系列等概率的渗透率分布分形随机场,通过与克里金方法对比及与原型模型的统计指标的对比检验,说明克里金方法在稀井网情况下减弱了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性,然而可利用分形参数及分形方法进行稀井网情况下相同沉积类型河道砂体的渗透率分布预测,表明分形方法在地质条件的控制下能表征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油储层,需要通过水平井提产增效,提高动用率。多层叠置砂体储层预测的准确性,是决定水平井部署和钻探成败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利用去砂实验简化地震响应特征,明确各单砂层对振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建立振幅恢复方法,在平面上刻画河道砂体的分布,对不同组合砂体进行储层预测。经实际应用证实,钻探结果与地震预测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河道砂体是东部油田主要油气储集体类型。提高河道、岩性尖灭体等小尺度储集体的预测与识别精度,是东部油田进一步挖掘潜在储量的关键所在。地震勘探中接收到的记录中除了反射波还蕴含小尺度不连续地质体产生的丰富的绕射波信息,通过对绕射波进行分离和成像,能提高地下小尺度不连续地质体的地震识别能力。通过应用平面波域反射波与绕射波波场分离技术,从地震记录中将绕射波分离出来,再通过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等效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完成绕射波成像。该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实际应用,显著提高了河道砂体的识别精度和浅层河道含气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道砂油藏连片性相对较差、面积相对较小、基础资料相对欠缺、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难以有效应用的实际情况,从油藏自身的动态规律出发,确立了河道砂油藏注采指标的统计规律-累积产液量与时间的双对数直线规律和累积产液量、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直线规律。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了累积产液量、月产油量、月注水量及月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建立了一整套配产配注公式,可反映在稳定水驱阶段,累积产液量、月注水量及月注采比随时间的递增规律和月产油量随时间的递减规律。在老河口油田桩106-54砂体的应用表明,月产油量呈现出明显的逐月递减趋势,而日注水量和月注采比均呈现出逐月递增趋势,符合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规律。目前该配产配注结果已在现场应用,对老河口油田桩106-54砂体实际生产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目前该砂体生产态势平稳,开发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紫外光谱技术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用色谱指纹法研究生物降解稠油油藏的连通性和监测二层合采井产能贡献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此类油藏缺少正构烷烃,色谱定量定性分析困难),讨论了紫外光谱技术在油藏(特别是生物降解稠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具有共轭键芳烃组份是原油总吸光度的主要贡献者,且具有加和性,因运聚过程有别,油层内原油芳烃浓度必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原油紫外吸收特征不同,通过吸光系数可以判断其相似性及差异性;根据单层油、混合油、配比油的紫外吸收特征(特征指纹),可用紫外光谱技术计算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和判断油藏流体连通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庆长垣地区勘探程度的加深,致密砂储层已经成为勘探重点。由于该地区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河道砂体横向不连续,单层砂体薄(3~6 m),薄互层比较发育,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难以对砂体进行有效预测。针对敖南地区扶余油层的地质特点,利用快速匹配追踪算法计算速度快、时频分辨率高的特点,探索应用频谱分解技术进行致密砂体预测。研究表明:地震波高频属性对该地区薄单砂有更好的反映,而在低频端薄互层的组合效应变弱,使其与厚砂体得到有效区分。另外,通过与井资料结合进行双重约束,实现了砂体的动态刻画,对原有的有利区进行重新标定,使研究区内的砂体展布越来越清晰。应用证明频谱分解技术完全可以对敖南扶余油层的致密砂体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弹性开采后期的油井开发特征,提出了大液量注水吞吐技术,该技术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量、增加开采经济效益。首次定义了大液量注水吞吐技术,并从机理、油藏工程、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分别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大液量注水吞吐在开发致密油藏中的优势。利用压力构成图和油藏中注入水残余压力的定义,建立了注水吞吐模型并计算了注水吞吐的临界参数,且将这一结果应用于现场。先导性矿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及经济效益,单井日产油量提高了4.5 t/d,地层压力提高了9.3 MPa,累计产油量增加了1 987 t,投入产出比可达1∶1.74~1∶4.06。研究成果为致密油藏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思路和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其渗流不再符合达西定律。本文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影响,建立径向水驱油两相渗流微分方程,并利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于低渗油藏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作用,不仅增大了原油的开采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因此,低渗透油藏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长垣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研究的难点是单砂体的精细描述.引入地震资料能够准确预测井间砂体展布,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低且存在多解性,需通过井号震结合开展不同砂体类型的精细研究.在给出杏六区东部Ⅰ块葡Ⅰ1—葡Ⅰ3油层砂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电位曲线重构的三维地震反演资料对不同类型砂体的识别能力,预测了杏北开发区主力油层分流河道砂体的平面分布规律,完善了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相带图,为指导该区剩余油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油气藏渗流的固体介质电模拟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油气渗流的现有电模拟技术即液体介质电模拟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实验研究了固体介质代替液体介质进行电模拟实验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固体介质模型可以广泛地用于模拟稳态油气渗流,射孔对渗流速度的影响,以及井底或地层污染对生产能力的影响等规律,并且避免了液体介质模型的极化影响,比例化和非质模拟等困难。此,用固体介质代替液体介质可以为电模拟技术在油气开发工程中的应用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在杏北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萨、葡、高储层属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泥岩薄互层,单井钻穿油层数目多,单层厚度与渗透率的层间和平面差异达上百倍,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各类油层的动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八五”以来结合层系、井网加密调整,应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深入地开展储层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高含水期多井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并将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应用到油田开发调整挖潜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难采、难注"储量的有效动用,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某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开展了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优选有效厚度大、单井储量控制大、初期产量较高、产量递减快的6口井,采用"隔井错层压裂"方式构建压裂矩形井网。通过提高压裂液量和压裂加砂量,增大压裂波及体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试验表明"定向、定量造长缝"的大规模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全面实现各小层动用,获得较高的初期产能。同时,合理有效注水能够保障大规模压裂后油井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Stratimagic波形研究冀中探区大王庄地区岩性油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Stratimagic波形分类方法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地震道形状即波形特征,对某一层间内容的实际地震数据道进行逐道对比分类,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从而得到与地质相对应的地震相图,并以此用于储层砂体及岩性油藏的预测。以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效果的大王庄岩性油藏为例,介绍了Stratimagic波形分类技术在该区东营组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用预测结果提供了3口井位目标,经钻探实施后均获商业性油流,新发现了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20.
大庆长垣油田在纵向上存在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井间砂体预测及组合精度不高等问题。应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和密井网资料,在萨中油田北一区断东萨葡高油层采用井震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实现了由"沉积模式指导"的定性描述到"地震趋势引导"的半定量描述河道砂。结果表明:井震结合后河道砂体的井间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河道边界及平面走向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地下实际,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