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砌体梁理论提出综放面覆岩运动的双向发展模式,分析综放面冲击矿压的能量来源和力源,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综放面覆岩运动的矿震效应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覆岩运动的矿震活动呈周期性,冲击发生前矿震能量持续增大,冲击发生时达最大值,之后产生突降;冲击发生前,矿震频次先增大后有一定程度减小,冲击发生在频次下降沿,之后急剧下降;平均标高能够反映覆岩运动的空间形态,冲击发生前,平均标高逐渐增大,冲击发生或临近发生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产生突降;矿震活动周期内,矿震空间分布先逐渐向上层位发展,冲击发生前,矿震空间分布达到最大值,工作面近距离岩层矿震活动强烈。指出综放面冲击矿压主要发生在覆岩运动下发展过程,可通过覆岩运动上发展过程的监测预防冲击矿压。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运动特征、力学模型及对3-1煤层长壁工作面的动压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房式采空区稳定房柱下易形成上下位关键层双悬臂梁结构,双悬臂梁结构协同失稳是形成动载矿压的主要原因;房柱失稳区主关键层形成的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及靠近大煤柱未失稳的房柱随下位煤层开采滑落失稳是导致长壁工作面动载矿压发生的原因;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失稳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的动载矿压是由于大煤柱两侧关键块已提前滑落失稳,两关键块间无作用力,倒梯形岩柱与亚关键层联合失稳作用结果;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稳定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动载矿压是由房柱失稳所致。  相似文献   

3.
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留设合理宽度的区段煤柱是确保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利接续和安全回采的关键。以新巨龙矿井一采区区段煤柱宽度的确定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微地震监测、应力动态监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得出低应力区宽度约为20 m;其次,采用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煤体不完整区宽度约为3 m;最后,综合考虑资源回收、冲击地压防治、次生灾害控制和巷道支护等因素,确定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为5.0~7.2 m。应用沿空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结果验证区段煤柱宽度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对类似开采条件下的区段煤柱宽度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贾汪区韩桥矿夏桥井田开采次数多,开采情况复杂,地下采空区情况复杂,煤柱间残留不少空洞,未完全密实,对场地的稳定性不利,存在局部塌陷和"活化"的可能。因计划在该采空区场地上方修建建筑物,该建筑物可能会受采空区"活化"产生破坏。本文针对该矿井开采引发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采用注浆技术对采空区进行加固治理的方法。并以具体工程为例,对注浆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不少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长城一矿和峻德煤矿所发生的由保护层煤柱引发冲击的案例表明,保护层煤柱影响范围内仍属高应力区,且工作面上方都存在坚硬的顶板。通过分析两起事故中被保护层煤体的赋存条件,探究发生此类冲击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典型的保护层煤柱诱发冲击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大采深小层间距下,以"高静应力为主,低动应力诱发"型冲击;(2)中等采深大层间距下,以"高动应力为主、低静应力诱发"型冲击。静力系由煤柱传递的应力和层间岩体的自重应力以及保护层采空区的残余支承压力组成,动力系主要是本煤层已开采工作面形成的侧向支承压力。建立了判断发生冲击地压的评估方法,为此类矿井的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工作面位置设计、合理布置巷道、预前卸压、加强监测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坚硬覆岩作为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之一,已经严重威胁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通过分析坚硬覆岩条件下冲击地压灾害的灾变过程及诱冲关键层能量的关键控制因素,给出诱冲关键层的判定方法,提出利用采空区充填和离层注浆充填弱化诱冲关键层致灾能量的思路,以2个典型煤矿坚硬覆岩下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为背景,研究不同充填条件下诱冲关键层变形规律及致灾能量演化规律,揭示充填弱化坚硬覆岩致灾能量作用机制并给出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法,最后通过现场实测分析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坚硬覆岩形成的诱冲关键层变形产生的能量积聚、释放和传递是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关键,采空区充填和离层注浆充填能够有效控制诱冲关键层变形,降低致灾能量的积聚程度和释放速度,同时,充填体可吸收部分能量并降低致灾能量的传递效率,进而实现弱化坚硬覆岩诱发冲击地压灾害危险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下分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控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大量现场实测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下分层综放开采的覆岩结构模型, 并对大、小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对矿压显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了层间顶煤的破碎特点,指出层间顶煤的破碎效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在不同的开采条件下将具有不同的放顶煤效果。所得结论已在三河尖矿下分层综放开采的矿山压力控制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钻孔煤粉量变化规律在区段煤柱合理参数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钻孔煤粉量变化规律与支承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论证了可以利用钻孔煤粉量变化来推测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和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据此原理,实测得到了平煤集团十三矿12010大倾角综放开采工作面走向支承压力和区段煤柱侧向支承压力分布。为合理区段煤柱留设尺寸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位硬厚岩层条件、多煤层开采下煤层强矿震频发问题,以鲍店煤矿十采区200 m超厚高位红层砂岩为工程实例,分析重复采动高位硬厚岩层矿震活动规律及冲击机制。矿震活动规律表明:相比于上煤层而言下煤层开采引起的能量小于104 J的微震事件明显减少,但对开采活动影响较大的能量高于105 J的强矿震事件大大增加;矿震活动总体表现出较弱的规律性,但工作面两侧边界的强矿震事件明显多于中部区域,且工作面采空区侧的强矿震事件远多于实体煤侧。在分析高位硬厚岩层初次破断运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3下煤层开采期间的微矿震活动,提出高位硬厚岩层条件下、重复采动工作面分区域冲击机制:中部由于沉降空间加大,竖向载荷突变造成断裂岩块间剪应力超限,导致原铰接平衡岩块失稳冲击的"剪切滑落型";两侧边界由于岩层移动线外扩,产生高集中应力压实下部垮落岩层导致岩块侧向滑移冲击的"滑移沉降型";2种冲击机制相互交叉、相互促进,"滑移沉降型"冲击在重复采动高位硬厚岩层诱发的动力响应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确定隔离煤柱合理宽度是确保深井厚煤层采空区迎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关键。以田陈煤矿7108采空区迎采动隔离煤柱宽度的确定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对深井厚煤层采空区迎采动诱发冲击地压机制及隔离煤柱合理宽度进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采空区迎7110工作面回采期间覆岩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为"固定S型→移动S型→连体S型→C型→U型",隔离煤柱应力演化过程为"固定支承压力→移动支承压力→应力叠加→煤柱应力集中";(2)采空区迎采动诱发冲击地压的原因是应力集中造成煤体应力达到冲击应力条件;(3)在对隔离煤柱周围实施高强度卸压条件下,确定7108采空区迎采动隔离煤柱合理宽度为65 m,经实践,获得良好效果。研究结果对采矿工程诱发型冲击地压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唐口矿千米立井井筒建成后井壁大量淋水的问题,应用注锚法堵水加固新技术进行堵水,较好地解决了井筒淋水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煤层回采过程中受采动影响,巷道煤岩体必然发生破坏,严重威胁工人安全。而注浆加固是解决破碎煤岩体的有效手段,注浆材料用量动辄数万吨。在充分了解破碎煤岩体注浆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适用于破碎煤岩注浆加固的新型无机注浆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了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制备的新型无机注浆材料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良好,组分最优配比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50%,石膏43.75%,生石灰6.25%;(2)强度和凝结时间随水灰比变化空间大,满足对于不同凝结时间需要的工程;(3)试件干缩率和泌水率最高值均小于5%,材料具有很好的稳定性;(4)新型注浆材料注浆后,巷道变形量大幅度降低,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3.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技术探查底板水及注浆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超前探查并正确处理煤层下覆含水层异常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基于全空间瞬变电磁法理论及应用技术,采用非接触式、多匝数的正方形重叠回线装置探测工作面底板水害体发育位置,钻孔验证了富水范围并注浆加固,检测注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铁二号线三远里站~远景站区间与首期三元里站端折返线相接,受其影响右线隧道某段采用矿山法施工,线路下穿某小学2栋临街商铺及操场。文中主要介绍矿山法隧道下穿建筑物时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减少隧道开挖过程对建筑物自身的影响,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是目前处理地基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兖州矿区某煤矿注浆加固治理主井井筒过程中井壁产生新微细裂纹的问题,在进行调查和分析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指出地层在注浆过程中抬斗过快、不均造成了井筒受力不均,地层抬升产生的作用于井壁的竖向附加应力是导致井壁混凝土受拉应力过大从而产生裂纹的最根本啄因,同时提出了地面注浆加固井筒工程中防止类似问题出现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层次注浆工艺在松软巷道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回采过程中,受支撑应力的作用工作面前方煤岩体被破坏,注浆技术是控制煤岩体破坏的有效途径,而注浆工艺对于注浆效果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某矿为试验矿井,采用层次注浆工艺和传统注浆工艺对其巷道破碎围岩进行加固,并对注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表明:层次注浆工艺注浆速度较传统注浆工艺快了40%;层次注浆工艺段巷道变形量明显小于传统注浆工艺段;层次注浆工艺能使浆液在煤岩体裂隙内得到有效充填,完整性有较大提高;层次注浆工艺煤壁有较小部分落下,但不影响采煤机正常回采,而传统注浆工艺煤壁比较破碎,完整性差;层次注浆工艺整体优于传统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17.
介绍在京福高速徐州东绕城采空区注浆段应用点面结合的综合检测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测,通过注浆检测试验表明:(1)注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各种检测手段中,除钻孔取芯、注水试验等常规直观手段外,孔内三侧向电阻率测井和高密度电法对饱水采窄区注浆效果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3)只有采用点面结合的综合检测方法才能对注浆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深部巷道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效果,以山西某矿2301巷道作为试验巷道,采用P-Q-t参数法、浆液填充率法、岩体力学参数法、分段注水法、钻孔电视法、物探法对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锚杆、锚索预紧力进行测试和巷道变形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P-Q-t参数法以定压与定量作为注浆结束依据,注浆压力达到预设压力,且注浆速度小于5 L/min的时间持续一定时间,则结束注浆。注浆后地层注浆填充率为93.2%,岩层整体性得到提高且孔隙率降低了39.35%,地层注水量明显减少,裂隙发育度降低;注浆后,钻孔裂隙被白色浆液填充,围岩完整性得到提高,条纹消失,地层成为连续的整体;锚杆、锚索,预紧力均达到150 kN,巷道变形量较小,满足了工作面回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郝卫国 《山西建筑》2003,29(3):100-101
通过对山西省某些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实例的调查、分析 ,总结出瞬变电磁法、高精度钻孔测斜、井下电视等新技术、新方法 ,对类似工程在节省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薇  李宏安 《山西建筑》2014,(33):171-173
以北京地铁14号线永定外站—安乐林站区间隧道近距离侧穿建筑物工程为例,论述了矿山法邻近建筑物施工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在强有力的工程组织和严密的技术措施保障下,通过水平袖阀管深孔注浆进行超前加固、上下导洞台阶法开挖及监控量测等手段,有效抑制了建筑物和地表沉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了快速通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