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及录井、钻井等资料,对月海油田古生界古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含油气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本区古生界古潜山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相为滨浅海相;古潜山储集空间以风化溶蚀型网状裂缝为主,通过对7项油气评价指标的衡量,本区古潜山基本属Ⅰ-Ⅱ类古潜山,是一个勘探潜力较大、远景看好的古潜山区。  相似文献   

2.
详细的生物标志物和轻烃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得克萨斯州中北部沃思堡(FortWorth)盆地的油气源岩以海相密西西比系巴尼特(Barnett)页岩为主,但也可能存在其它源岩。生物标志物资料表明,主要生油的巴尼特页岩属于海相,沉积于洋流上升作用很强但盐度正常的缺氧环境。2个露头样品和7口井的岩屑分析表明,巴尼特页岩有机相是变化的,有可能存在其它石油亚类。轻烃分析表明,部分油藏充注了大量陆源凝析油,从而造成了许多油样具有陆源和海-陆混源轻烃的特征。从轻烃资料可以看出,这里有一种生成了凝析油的次生烃源岩,它含有陆源和陆-海混源的有机质。生物标志物分析并没有揭示这种次生烃源岩的性质,这突出表现了在确定油气源岩时综合运用生物标志物和轻烃资料的重要性。沃思堡盆地的天然气是热成因的,而且似乎与石油一起都是由巴尼特页岩生成,但也有一部份天然气可能产生于石油的裂解。同位素资料表明还存在少量生物成因气。这里的天然气分布似乎具有地层分异性,储层越新含成熟气越少,同时储层越老含成熟气也就越多。但宾夕法尼亚系本德(Bend)群的储层除外,它所含的天然气遍及已观察到的所有成熟度。我们不能排除沃思堡盆地的其它源岩层位有成为局部重要生油气源岩的可能,例如史密斯威克(Smithwick)页岩。  相似文献   

3.
百口泉采油厂油气混输试验为新疆油田第一家,早在1999年就开始以检188转油站为试验点开展试验。但由于受检188转油站输油管线的局限(管径偏小)以及当时对油气混输机理认识不清等因素的影响,2000年与2001年先后2年对2台油气混输泵进行多次试验,均以失败而告终,使油气混输试验项目成了一个症结。2002年,油气混输试验项目组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将混输泵用于油田计量站降回压的建议,并要求对方改变控制方式,以先进的变频控制技术取代原电磁调速技术,获对方支持。经双方密切配合,一举取得成功,3个计量站十几口油井,平均降回压0.29MPa,年增产原油1800多吨。  相似文献   

4.
常规气测录井仅仅只检测C_1-C_5的组分,对储层流体性质评价存在很大不足,而轻烃分析技术可以分析C_1至C_9之间103种组分,从而能更准确地判别油气性质。在对麻黄山地区轻烃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和数据分析工作,建立了该技术条件下判别储层流体性质的三角图版评价方法,分析评价结果与地质、测试相吻合,解释评价符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水平。轻烃分析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今后麻黄山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玛北油田油气的分布规律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玛北油田的油气在平面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由东向西,天然气产量降低,原油比重变大,极性化合物富集,成熟度变化显著。认为:油―油―气具有良好的亲缘性,这是同源不同期烃类聚集的结果;第一期油气形成于印支期,第二期油气形成于燕山期;油层向尖灭方向敞口,可能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散失、地层能量衰减、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富拉尔基油田油气输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斜坡北部300余口探井的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分析,研究下切谷充填体对富拉尔基油田油气成藏的输导作用。富拉尔基油田的主力产层是姚家组二、三段砂岩,油气主要来源于80 km以东的齐家—古龙凹陷,油气远距离运移的输导层主要为充填下切谷的逐层超覆砂岩复合体。向盆地方向,下切谷充填体与齐家—古龙凹陷的三角洲砂体叠覆衔接;向盆地边缘方向,下切谷充填体与最大湖泛期形成的滨浅湖砂质滩坝叠覆衔接,形成三角洲—下切谷充填沉积体—滨岸砂质滩坝叠覆的富砂沉积体系。向盆地方向,三角洲砂体分叉尖灭在泥岩(成熟烃源岩)中,将有效烃源灶生成的油气输导至下切谷充填体中,沿下切谷底界面溯源逐层叠置超覆的下切谷充填沉积体远距离输导油气,上倾尖灭的滨浅湖砂质滩坝岩性圈闭捕集油气,形成富拉尔基油藏。与下切谷充填体相关的富砂沉积体系中,有效油气输导体系局限于杜412井—杜71井—杜65井—江39井—江41井及富拉尔基油田一线。单纯油气输导通道为油气浸染程度高、残余油饱和度低的产水层,北西向串珠状分布的白音诺勒、二站、阿拉新、江桥等油气田的形成与这一油气有效输导体系密切相关。图7参47  相似文献   

7.
美国IHS国际能源集团公司根据对全球国际勘探开发市场的信息监测,提出2003年以来北美以外地区最重要的九大油气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8.
<正>1月28日,记者从新疆油田公司2008年勘探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该公司全面完成了各级储量任务,油气三级储量创造了几十年来的新纪录,新增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当量首次超过石油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9.
胡状集油田沙一段发育盐岩、白云岩、砂泥岩等多种岩性,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沙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剖面,进而开展了岩性反演与储层预测,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确定了该区存在地层或岩性油气藏,指出了各种类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与发育部位,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所经过数年刻苦攻关,研制出天然气层测井解释新技术-LOGES油气评价系统。该系统设计思路新颖,技术先进,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胡庆油田反向正断层形成机理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探讨胡庆油田北东向反向正断层的形成机理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认为,北北东向反向正断层的形成受北东一南西向张应力及右旋剪切力控制,反向正断层的走向与张应力方向基本垂直;反向正断层的相对挤压区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主要分布在断层弧形内侧相对应力集中区和几条断层组成的向油源区敞开的断块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矿净化厂低压含硫天然气的净化处理情况,据此分析了天然气净化中脱硫剂砜胺溶液对天然气中烃的吸收、解吸能力,进而提出我矿净化厂实施未经低温回收凝析油的含硫天然气净化处理工艺,对实施此方案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液烃回收率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14.
油气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方法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项目是在我国石油工业重组改制后的新形势下开展的,在评价中建立和采用了一套既符合国际上通行做法,又与评价区的实际勘探和地质特点相结合的评价流程和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具有3个明显的特点:①按盆地和区带两大层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②无论是盆地评价层次还是区带、区块等目标评价层次,都按成因法、类比法和统计法三大类方法建立各自的评价体系;③该体系经过了多种方法的相互验证及在成熟区评价中的具体检验,依据勘探程度和评价对象的不同,建立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透平膨胀制冷回收轻烃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平膨胀机现已广泛应用于轻烃回收装置 ,但对此类装置的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操作问题一直在探讨之中。本文讨论了C 3的收率、分子筛的吸附和再生、膨胀机和压缩机及管网系统的平衡工况等问题 ,并把理论分析与现场实际结合起来 ,探讨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吐哈丘陵油田水淹层轻烃解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丘陵油田为吐哈油区主力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为了进一步判断油层的水淹程度,实现有效开发,从录井轻烃分析技术角度阐述了油层水淹程度解释评价的参数选择、途径与方法,以轻烃分析和水淹层的表现特征为依据,归纳总结了4种方法—轻烃色谱图解法、轻烃图板解释法、单井多参数纵向连续解释法和单井三参数棒状图解法。应用这4种方法进行解释评价的原则是,首先利用轻烃色谱图解法初步定性判断储集层水淹程度,而后应用单井多参数纵向连续解释法和三参数棒状图解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揭示储集层内部及之间的水淹程度差异,进而实现油层水淹程度的有效识别。两年来丘陵油田利用该系列轻烃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相继对该油田老油区10口开发井进行了连续采样分析和水淹层解释评价。经16个层试油验证,解释符合率达75%,证实这一方法有效、可行。从而为哇哈油区水淹层解释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概念,首次系统地建立了评价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17项指标。描述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研究出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指标评价标准和判别方法,对准确判断油田是否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油气集输系统除唐庄油田这一小油田有一接转站外,其他几个大油田如临盘油田、商河油田和临南油田均实现了单井进站、集中计量、油气混输的“两级布站”密闭工艺流程,集输半径最长达11.5km。集输系统末端的几座拉油站,随着内部挖潜及滚动开发的不  相似文献   

19.
依据油气企业特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科技建设和自身建设两方面建立了油气企业科技进步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该模型能直观地评价油气企业的总体科技进步水平,并找出不足,实现油气企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0.
初秋八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戴金星、任纪舜、郭令智、张国伟、肖序常、王德滋、於崇文、张本仁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共同向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建议,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内建立“油气勘探与油气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