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强 《石化技术》2022,(2):26-27
本文首先对油气集输储运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和对其进行优化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目前阶段的工艺设计方案和下一步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笔者总结了过去断块油田设计的经验,提出了断块油田的建设原则,介绍了断块油田油气集输配套工艺技术,为今后断块油田开发设计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自1985年投入开发以来的8年间面建设经过探索试验和完善配套,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安塞油田油层为三迭系延长组致密砂岩。经5年勘探,找到王窑、侯市、坪桥等7个含油富集区。单井平均产量4t/d,平均渗透率仅为0.49毫达西,是特低渗油田之一。该油田地处陕甘宁盆地东部黄土高原丘陵区,地面海拔高度1000~1500m,境内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极为复杂,给地面建设带来了…  相似文献   

4.
新中609二次加密井转油站和聚合物放水站合建站中,二次加密油井站外掺水采用水驱三合一放水,聚合物油井高压掺水及站内低压掺水则采用聚驱三相分离器放水,与以往设计水驱、聚驱油井高、低压掺水均采用水驱三合一放水不同。通过此改进,可降低聚合物放水站的污水量,相应地减小了污水泵的排量和污水外输管径,可节省污水泵运行费用48.2×104kW·h/a,折合人民币18.3万元/a,这样1年零3个月时间就能收回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从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介绍国外油田油气集输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效益,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一些普遍应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自1985年投入开发以来的8年间地面建设经过探索试验和完善配套,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安塞油田油层为三迭系延长组致密砂岩。经5年勘探,找到王窑、侯市、坪桥等7个含油富集区。单井平均产量4t/d,平均渗透率仅为0.49毫达西,是特低渗油田之一。该油田地处陕甘宁盆地东部黄土高原丘陵区,地面海拔高度1000~1500m,境内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极为复杂,给地面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经过井组试验,先导性和工业性试验,以及近年来的产能建设,油田地面建设不仅保证了油田的全面开发,而且形成了一套独具长庆特色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庆萨南油田低耗节能油气集输配套技术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边缘油区及复杂的小断块油田,常建有简易油点。本文指出了这些集油点常的火烧罐流程及井口水套炉伴热工艺流程的不足,详细介绍了电热工艺流程及其井场设施少、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并介绍电热工艺流程在苏北小油田的成功运用情况。随着电热技术的发展,电热工艺在油田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10.
赵帅 《中国海洋平台》1998,13(5):42-45,41
论述了埕岛油田主体区域气集输系统的设置原则。介绍卫星平台与中心平台相结合的油气集输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庆油田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实践,分析了几种实用的油气集输管道敷设方式的优缺点。在对不同敷设方式的管道热耗做了较详细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确定油气集输管道的最佳敷设方式:站外管道基本上采用埋地敷设;站内管道则应依据站址处的常年最高地下水位资料来确定,即在保证管道不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的前提下,站内室外管道以埋地敷设为主,室内管道以架空与理地同时敷设为最佳;地下水位高的站内,以架空敷设最佳。  相似文献   

12.
经多方案技术经济对比,决定胜利浅海油田埕北35井组平台及海底管道油气集输系统采用无人值守平台和海底管运输油、油气混输上岸方式,即利用井口剩余压力(达2.0MPa)将油气经海底管道直接混输至桩古46加热站,经加热后再输送至海二接转站。该系统具有平台小型化、流程简单、设施少、井口平台与生产平台分开布置,管理方便、投资与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该系统主要是由平台流程(包括油气收集流程、加药流程和海水流程组成)与海底管道(采用保温双层管结构)组成,主要设备有计量分离器、电加热器、海水泵、药剂泵、药剂罐及流量计。最后介绍了井口平台与生产平台的结构,并对配电及自控设计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建成了年生产原油150*10^4t的主体骨干工程。走出了一条适合于埕岛油田特点的新路。通过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卫星平台与中心平台相结合的油气集输方式。介绍了该集输方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浅谈萨南油田不加热集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导致原油集输热力系统自耗天然气呈上升趋势。目前在萨南油田采用的不加热集油方式有多种。其中掺常(低)温水不加热集油方式适合于在中转站内所辖的电泵井或高产液井较多及含有部分低产液井的情况。“一站、两制”不加热集油方式则既能满足掺常(低)温水—老井的不加热集油需要,又可以保证低产液、低合水的油井的安全生产。1996年在萨南油田又进行了“三不”复合试验,对产液量较高的油井采用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方式。萨南油田采用的常规单管不加热集油方式适用于单井回油温度不低于32℃、回压不超过0.5MPa外情况。此外萨南油田还采用双管不加热集油、单管电加热环状不加热集油等不加热集油方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陇东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一直应用多级离心泵进行油气输送,其缺点是离心泵流道易结垢,设备完好率低,泵效低,能耗高,管理难度大。为此,在主要集输干线悦一阜一中管线应用了柱塞泵输油工艺。经过2年多的试验表明,柱塞泵输油具有“再启动”性能优良、输油泵效高、工艺性能可靠、并泵输油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的优点,完全能满足陇东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主要输油干线上的输油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彩南油田采用单井、计量站两级加热进站集输模式,系统冬季运行能耗高,同时伴随管线结垢、腐蚀、穿孔等现象的发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系统能耗大的问题,油田历时四年开展常温集输一体化研究,建立了采出液常温集输判断方法和一体化实施流程,实现单井温度降低约15℃,计量站停炉期间温度降低6~8℃;节约用电量1 312×10~4kWh/a,节约天然气耗气总量222×10~4m^3/a,年创经济效益1 340万元,为油田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油田的常温集输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多效药剂的研发为扩大常温集输实施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撑,单井加热控制方式的改进在节能降耗最大化的同时,为常温集输井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宝浪油田地面工艺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浪油田属低孔低渗透特殊轻质油藏类型油田。该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单管不加热集输,一段热化学脱水净化处理技术和正压闪蒸方式的原油稳定工艺,保证油气损耗率≤0.3%。确立了以建一套20*10^4m^3/d的轻烃回收装置和一座规划规模的20MW的燃气发电站为主的天然气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分井计量的目的、特声、和现行采用的质量推导法的弊端;推荐采用国内研制的LZL-50Ⅱ型质量流量计,以提高计量精度。介绍了该仪表的原理、规格、精度、显示参数、选用注意事项和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古城油田BQ10区块超稠油降粘集输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城BQ10区块超稠油掺稀油降粘集输、掺热水降粘集输现场试验分析,提出并实施了污水回掺降粘集输工艺。由区块单元进行污水回掺,联合站进行集中处理说明,污水回参工艺优于掺稀油,更优于单纯掺热水降粘集输工艺;污回掺可有效利用热能进行二次做功,降低井口或干线回压,改善油井的出油状况,提高油井泵效,增加单井产油量;掺污管线并不会生堵管事故,使于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20.
长庆油田为贯彻“从简、从省、从快、应用新技术”的地面建设原则,应用工业立式常压热水锅炉替代油田一贯使用的加热炉,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通过工艺、投资、运行管理等分析比较,证明该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中小型集输系统中使用是一项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工艺。该工艺是“安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从一新”建设原则的具体体现。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工艺技术、经济分析过程及在安塞油田地面建设中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