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浓缩是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关键工序之一,其浓缩膏的品质直接影响成品的感官品质.本文分析研究了高低温浓缩对梗膏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浓缩样品较高温浓缩烟碱、糖碱比、蛋白质含量、施木克值上升,氮碱比变化不明显,钾氯比下降,表现为低温浓缩样品生理强度、苦涩感稍强,燃烧性下降;低温预浓缩糖碱比、氮碱比、蛋白质总体上较低温和高温浓缩下降,表现为低温预浓缩较低温和高温浓缩舒适度佳,苦涩味和杂味少;低温预浓缩钾氯比较低温浓缩上升,说明低温预浓缩燃烧性优于低温浓缩.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检测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液的化学品质,采用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AOTF-NIR)技术在模拟生产温度(70℃)下采集了89个再造烟叶涂布液样品的漫透射光谱,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了这些样品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氯离子及钾离子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样品的光谱数据与其烟碱、总糖、还原糖、氯离子及钾离子含量测定值拟合,建立了预测再造烟叶涂布液烟碱、总糖、还原糖、氯离子及钾离子含量的NIR模型,并用随机挑选的16个样品验证了这些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钾离子和氯离子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01%,1.71%,1.75%,1.83%和1.68%,RSD各为1.44%,0.95%,1.12%,0.91%,0.51%.结论,AOTF-NIR法可用于再造烟叶涂布液烟碱、总糖、还原糖、钾离子和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索更适宜的再造烟叶丝掺配模式下的干燥加工工艺模式,开展再造烟叶单独成丝并分别经滚筒干燥和气流干燥处理,分析再造烟叶不同干燥处理方式对卷烟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再造烟叶有机酸和挥发性香味成分均有较大影响;不同加工方式的再造烟叶的主成分得分聚类后各自一类,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加工方式的再造烟叶具有各自特有的数据特征,在制丝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再造烟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分析研究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各工艺环节产物中5 种多酚(绿原酸、咖啡酸、莨菪亭、芸香苷及愈创木酚)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再造烟叶原料中89.2% 的多酚存在于碎烟叶中,烟梗中只有10.8%,其中原料中3 种主要多酚(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占多酚总量的97.2%;②提取阶段,原料中90.3% 的多酚转移到提取液中,二级提取固相物中多酚为9.7%,由于二级提取液相物的循环使用,最终提取液中多酚为97.1%;③真空浓缩阶段,绿原酸受热分解,损失量相当于多酚总量的10.0%,其余多酚变化不明显,最终涂布液中多酚占总量的89.7%;④打浆和抄造阶段,多酚随着水的流失而损失,片基中多酚剩余0.9%;⑤涂布阶段,多酚在有氧及高温下发生氧化,损失多酚48.7%,最终再造烟叶中多酚剩余41.9%。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理化学指标检验,热裂解仪、纤维形态分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JK和传统再造烟叶KY-5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 JK定量高,KY-5厚度、松厚度及灰分都高;② JK正反两面均无明显的纤维状成分,主要成分是烟末,结构紧密;KY-5透气性很好,结构也较疏松;③元素分析上两者组成成分并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含量有所不同;④ JK总植物碱明显高于KY-5,钾、氯含量低于KY-5;⑤ JK在近200℃处出现失重峰,结合产品特性及裂解产物分析可以得出,主要是醇类物质加热挥发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检测把烟叶片化学成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收购现场及时向质检人员提供烟叶化学成分数据,更加全面准确地判断烟叶质量,减少烟叶样品前处理工序,直接在把烟叶表选取10个特殊点采集近红外光谱,然后合并为一个平均光谱,与流动分析仪检测化学成分结果进行关联,建立数学模型,各成分模型相关性均在0.9以上.初步应用证明该套近红外模型基本满足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7.
再造烟叶主要化学组分的AOTF-NIR在线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线监控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的质量,采用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技术(AOTF-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烟碱、总糖、还原糖、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线预测模型,并结合SPC理论对再造烟叶产品主要化学组分进行了在线监控.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钾离子和氯离子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10%,2.03%,2.48%,2.91%和2.01%,这些模型结合SPC理论可实现对再造烟叶产品主要化学组分的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8.
再造烟叶是利用废弃的烟梗、烟叶碎片、烟末等烟草原料,经浸提、浓缩、分离、打浆、磨浆、抄造、烘干、分切等过程,制成性能优良的天然烟叶再造烟叶,用于卷烟填充物,回用于卷烟生产;再造烟叶有稠浆法、辊压法和造纸法三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壳聚糖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壳聚糖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提高了再造烟叶片基的强度,使外加纤维的用量由10%降低到5%,并提高了造纸法再造烟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烟草主要化学成分的NIR定量模型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烟草主要化学成分NIR预测模型在两台同型号NIR仪器间的转移效果.结果表明: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总挥发酸、总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及其中性物总量、多酚、硫酸根、烟草pH值的NIR模型可以在两台同型号NIR仪器间直接传递,而氯、淀粉、纤维素、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的NIR模型不可直接传递;利用斜率/截距算法和多样品标准化法修正后的氯、淀粉、纤维素、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模型的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 061、0. 523、1. 250、1. 195、0. 206和0. 062、0. 512、1. 129、1. 261、0. 205,模型预测能力提高百分比分别为75.20%、55.37%、36.19%、37.37%、71.23%和74.80%、57.48%、42.37%、33.91%、71.37%.两种方法修正的模型预测精度均与主仪器的相当,且两种方法修正的模型预测精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烟草薄片涂布液各化学组分的含量、作用机理、热裂解产物和协调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烟草薄片燃吸过程中,涂布液的化学组分对感官质量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未来烟草企业在提高烟草薄片涂布液的化学组成稳定性与协调性上,提供了创新添加方式和优化生产工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卷烟劲头与其烟丝、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33种成品卷烟及17种单料烤烟烟丝的pH值、总挥发碱、总烟碱、游离烟碱、总氮和还原糖及其烟气总粒相物、总粒相物pH值、焦油、烟碱、游离烟碱和含水率,评价了其劲头,并将其劲头与其常规化学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发现,烟丝及烟气中的总烟碱是影响卷烟劲头的主要因素,游离烟碱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烟草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采用基线校正、去卷枳、一阶微分、二阶微分、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PLS)法对198个烟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和总糖、还原糖、总烟碱含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总糖、还原糖和总烟碱校正模型,并将这些模型的回归参数作了比较。结果表明:①二阶微分处理光谱建立的模型的相关系数比基线校正、去卷枳、一阶微分预处理法建立的模型的高,而其相对偏差比基线校正、去卷枳、一阶微分法的低;②PLS算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比PCR算法的好。  相似文献   

15.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薄涂布液片中苯甲酸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Wiley粉碎机对烟末进行粉碎,提取不同尺寸的烟末与烟梗、针叶木浆混合采用造纸法制备再造烟叶,研究了烟末尺寸对再造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混合磨浆方式相比,当添加60~120目的烟末浆时,烟草基片的各项物理性能较好,在抗张强度几乎不变的前提下,松厚度与柔软性分别提升了6.28%、23.03%。随着烟末尺寸减少,烟草基片的抗张强度逐渐提高,透气性和浆料滤水速率先提高后降低,松厚度、柔软性、单程留着率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松厚度作为烟草基片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对烟草薄片的透气度、吸收性和最终卷烟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提高基片的松厚度,不仅可改善基片对涂布液的吸收性,卷烟的抽吸性能与填充值,而且也有助于实现烟草薄片轻量化,降低烟丝用量,节约生产成本.本文结合近年来造纸法烟草薄片发展的新技术,从原料组分调控、工艺技术优化等方面总结了提高烟草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了造纸法再造烟叶浆料的纤维形态及筛分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瓜尔胶及其衍生物对造纸法再造烟叶浆料的助留助滤性能。结果表明瓜尔胶及其衍生物能够改善浆料的助留助滤性能,实验室自制的阳离子羟丙基瓜尔胶的助留助滤性能较好,当其用量为0.08%时,浆料中总细小组分首程留着率较未添加时提高了44.0%,浆料的打浆度由43°SR下降到21°SR。同时研究了瓜尔胶及其衍生物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量适当时,阳离子羟丙基瓜尔胶和阳离子瓜尔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能够在不影响基片匀度的情况下提高基片的抗张强度和松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