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前主流的即时通信系统多数是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C/S,Clint-Server)模式或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产生性能瓶颈且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利用分层P2P-SIP网络结构,将P2P覆盖网引入到SIP后.解决现在即时通信(IM)系统存在的问题,将泛洪算法和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算法结合运用于混合的P2P网络结构,实现对所需数据资源进行高效、可靠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集中式的网络资源本体解决了传统的基于资源属性的精确匹配方法的扩展性,但不适合具有分布式特性的P2P网络资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本体的P2P网络资源匹配模型。在该模型中,全局本体由各个节点的独立的本地网络资源本体构成,网络资源匹配操作完全分布式地由节点自主控制,解决了集中式的网络资源本体的可扩展性问题,更适合P2P网络的资源匹配。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一种非中心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NewTrust。在P2P网络中,需要根据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信誉来判断其是否可信,通过在信任向量中引入评价方差,有效抑制了不稳定节点和策略类恶意节点;通过区分陌生节点和不可信节点,解决了陌生节点的融入问题;通过对不同信誉的节点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解决了节点激励问题;通过引入分布式哈希表(DHT)资源发现模式解决推荐信息的管理问题,降低了搜索与管理推荐信息的代价,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模型能够有效地抵御多种恶意攻击。  相似文献   

4.
用户兴趣是设计P2P内容检索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给出了设计Internet范围基于用户兴趣的P2P内容检索问题的初步方案.在本方案中,所有个性化的节点基于结构化的P2P路由机制组成了一个面向用户兴趣的Web查找联盟(IOWSU).当联盟中一个节点提交查询请求后,联盟会返回一个基于查找节点兴趣的优化了的结果给该节点.我们的模拟实验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志愿计算(volunteercomput-ing)、志愿计算系统、节点、分组和节点管理等基本概念,在对传统的基于C/S模式的志愿计算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P2P志愿计算系统(vcs)的SCAMP节点管理协议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P2P内容分发网络中带宽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合理这一突出问题,抑制节点的自私性行为,设计了一种基于拍卖的带宽分配机制。该机制通过上载带宽支付方式,迫使自私请求节点选择合适的带宽需求,使得整个P2P网络中的节点良性竞争带宽资源,避免了"公共地悲剧"的发生;且带宽分配算法在资源节点和请求节点并行执行,能很好适应P2P网络的分布式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遏制搭便车行为,从而缩短P2P内容分发的平均完成时间,降低内容源服务器的上传数据比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经逐渐普及。然而已有的网络技术不支持动态多媒体数据和实时流数据,且存在着流媒体技术中服务器的承载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网络教育系统,其中每个网络节点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针对Web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流媒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具有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处理能力要求低、易部署和易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前言: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网络电视正逐渐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但产业链上各节点欠协调发展、平台运营商良莠不齐、技术开发进展缓慢、内容监管模式尚不明朗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基于用户体验和内容监管这两个关系到P2P流媒体运营商发展存亡的问题,探讨P2P流媒体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及内容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世界规律和幂率特征,该文提出了P2P超级节点检测方法IPS.IPS通过分组抽样检出P2P种子节点,然后根据P2P节点间的流量关联特征检出其余的P2P节点,并将连接度大的P2P节点作为超级节点输出.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实验验证了该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如何高效地搜索资源是P2P网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对等网络拓扑结构往往不是简单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采用单一的搜索方式效率低下,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搜索算法——基于朋友相关性的搜索算法(FriendSearch),将基于结构化的Chord搜索算法与非结构化的洪泛搜索算法有机结合起来,在网络节点间建立朋友关系。实际系统应用表明本算法较常规Chord算法高效,准确。  相似文献   

11.
移动社会性软件是目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移动对等网的环境下,提出了一种p2p的多跳方法,解决了移动社会性软件开发中位置隐私的担忧,提高了匹配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P2P软件在网络中应用广泛,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P2P数据流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传统的P2P识别方法对当前P2P动态端口以及内容加密无能为力。文章根据P2P流包括IP包数目、UDP比例以及连接数指标等动态行为特征,结合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判决函数的判决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证明这种算法能对数据流进行高效的判决和预测。通过该方法,对网络中用户使用P2P软件可以进行有效的快速识别,达到对P2P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P2P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2P应用软件主要包括文件分发软件、语音服务软件、流媒体软件。目前P2P应用种类多、形式多样,没有统一的网络协议标准,其体系结构和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P2P应用已占运营商业务总量的60%~80%,P2P应用所产生的流量具有分布非均衡、上下行流量对称、流量隐蔽、数据集中等特性。在P2P技术的发展道路上,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版权问题一直是P2P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技术层面支持合法文件的分发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安全问题也是P2P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在P2P网络中实现数据存取安全、路由安全、用户身份认证和身份管理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如果能够实现P2P应用之间的统一资源定位,统一路由,使得P2P技术有一个统一开发标准,那么就能够融合P2P技术,提升P2P应用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李爱群  贺锋  王汝传 《电子工程师》2010,36(9):23-27,57
随着基于IP流媒体技术的交互式网络电视得到广泛应用,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作为IPTV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如果用纯软件方法实现虽然易于升级和移植,但实时性较差,如果采用专用的编解码算法芯片虽能保证实时性,但系统的灵活性太差,不利于算法升级。本文采用的基于TI公司专为多媒体应用而设计的芯片TMS320DM6446(简称DM6446)为开发平台,使其能兼容正在发展的各种多媒体信号处理标准,构成通用的软件平台,并且采用层次开发方式优化了播放器的逻辑结构,达到易于拓展、升级和高实时性的目的,本文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并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等网络(P2P)是一种构筑于底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之上的虚拟网络,是一个分布式的、具有互操作性的自组织系统。现在,运用P2P技术的软件比比皆是,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P2P技术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它也浪费了大量的网络带宽。为了让P2P系统更高效的运行,同时降低网络的流量,本文介绍了P4P技术的相关理论。通过对P2P技术的研究,指出了P2P应用与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矛盾,并对其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P2P僵尸网络的生命周期以及网络特征,从P2P软件和P2P僵尸病毒的网络行为相异性出发,提取其特征向量,并结合三种著名的数据挖掘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终端网络行为特征的P2P僵尸主机检测模型——Bot_Founder,并论述了虚拟机环境搭建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高效准确地区分出正常的P2P进程与P2P僵尸进程,检测出处于潜伏阶段的僵尸主机,具有较低的漏判率.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网络之间的互联与通信将成为未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模式之一,通过P2P技术互联多小传感器网络,奇为用户提供大规模、大范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在设计和实现基于SimplciTl协议的小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提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P2P覆盖,利用JXTA协议搭建P2P平台,实现了多个传感器网络以P2P的方式互联,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讲述了精密测距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包括复杂的监测诊断和遥控功能并且着重分析了软硬件的配合,特别是软件的诊断与完善的测试功能有很强的使用性.该软件不仅要完成基本的监测功能,还要有一定的诊断和外国接口能力,为系统调试人员和以后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P2P软件监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但也给国家安全、知识产权、网络资源占用等方面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对其实施有效的监控以期降低这些影响的危害程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目录服务器的P2P软件监管模型.通过数据库复制、多关键字模糊匹配等技术实现对目录服务器的监控,从而对有害文件的发布者进行定位井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有害文件的传播;通过设置陷阱和网络监听技术对有害文件的提取者进行定位井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BSP模型和集群计算机的特点,给出了在集群计算机根据BSP模型设计并行算法及其软件的原则,举例说明了利用BSP模型代价公式定性分析并行算法性能的方法,并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得出的结论。结果表明模型的成功地抽象出了集群计算中影响算法性能的诸种因素,并通过代价公式反映出来,利用代价公式可以基本准确地估计并行算法代价,这对集群计算机上的并行算法及其软件及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