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北溱潼箕状凹陷的形成演化机制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游有光 《断块油气田》1999,6(6):10-12,22
溱潼凹陷的形成化具有先压后张的应力机制。本文在应力演化模拟基础上,阐述其断坳转化过程,并根据J.D.Lowell的方案,把溱潼凹陷的构造样式分成与断陷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基底卷入才盖层滑脱型两类,阐述了它们各自的构造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2.
由于溱潼凹陷各油田各开发单元所处开发阶段、含水级别、开采特点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不同开发特点的开发单元。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以实现稳油控水的目的。本文在对溱潼凹陷各油田各开发单元含水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动用较好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单元,以“控水”为主;对动用一般的中含水开发单元;以“提液”为主;对动用差的低含水开发单元,以“增油”为主的稳油控水思路。  相似文献   

3.
苏北溱潼凹陷的应力演化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应力演化研究是盆地模拟的重要环节,各期次构造应力分布情况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向.本文以溱潼凹陷地质演化的运动学研究为基础,合理地建立构造应力演化研究的初始模型和边界条件,运用非线性理论和塑性流动理论,以中部剖面ST365为例,模拟了各期次应力σx、σy和τxy的演化特征和图解,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CO2混相驱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边界断层遮挡性较好,内部小断层则基本不封闭,储层连通性较好。室内实验注入CO2对泰州组地层原油起到了明显的膨胀降粘作用,满足CO2混相驱的要求。注气前泰州组油藏水驱井网存在开发层系划分较粗、层间矛盾严重、局部地区井网不完善、平面开采不均衡、纵向油层动用程度差异等问题,注入CO2后的动态监测表明,注气井吸气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地层达到最小混相压力,原油重质组分被动用,整个区块产量稳定并初步见效。   相似文献   

5.
苏北溱潼凹陷形成演化的运动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形成和演化的运动学研究是盆地模拟的重要环节,对于研究圈闭的形成演化和圈闭类型及圈闭规模有着极其重要意义。速度场及变形时间可以完全描述断层上盘的变形。本文通过运动学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剖面校正和压实校正处理,模拟揭示溱潼凹陷的形成演化和同沉积过程以及断层各期次的伸展量。并对溱潼凹陷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三条剖面的模拟结果,对凹陷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不同的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伟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1995,17(2):180-185
PRASS1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具有简便、快捷、可靠的特点,在苏北溱潼凹陷下第三系勘探层应用表明,评价结果(油气藏分布规模)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规律,与实际勘探效果及地质人员对该区地质规律的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溪南庄油田是苏北溱潼凹陷典型的底水驱动油田。文章以溪南庄油田为例 ,开展了底水油藏开采过程中的临界产量、底水锥进、油水界面移动和剩余油分布的动态研究 ,提出了底水驱油藏下步开采的建议。实践表明 ,这些研究对于科学开发溱潼凹陷底水驱动油田和国内同类油田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溱潼凹陷低熟油中不同类型饱和烃生源标志物的分析认为,其生源构成具有多源复合型特征,高等植物和菌藻类微生物是该凹陷低熟油最重要的成烃母质,分别占生源构成的40%~70%和12%~40%.另外根据不同层位生油岩与低熟原油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研究区低熟油的主要油源。  相似文献   

9.
荆晓明 《非常规油气》2023,(3):31-38+45
古近系阜二段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重点层段。综合利用溱潼凹陷古近系阜二段538 m系统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热解等资料,研究不同类型泥页岩的含油性、储集性、可动性及可压性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阜二段纵向上发育3套甜点段,厚度为36~51 m,位于阜二段中下部。一类甜点层具有游离烃含量S1>1.4 mg/g,含油饱和度指数OSI>150 mg/g,渗透率>0.1 md的特点,主要分布于阜二段Ⅰ和Ⅱ亚段;二类甜点层具有游离烃含量S1为1.0~1.4 mg/g,OSI为100~150,渗透率为0.04~0.10 mD的特点。压力系数大于1.2、热演化程度大于0.9%、原油密度低、黏度低是页岩油发育的一类有利区,主要位于深凹带;热演化程度为0.7%~0.9%是页岩油发育的二类区。因此,根据富集主控因素综合评价甜点区的分布范围,为溱潼凹陷下步页岩油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区带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TSM盆地模拟计算生、排烃量的基础上,通过势场分析,利用油气运移路径模型,探索建立区带以及构造带资源量动态、定量的计算方法,确定运聚资源量和所处位置,从而达到资源动态定量评价的目的。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的应用中,依据排烃势能,结合构造特征,把凹陷划分为断阶带、内斜坡带、枢纽带和外斜坡带4个区带共11个构造带,定量计算了三垛组沉积(35.2 Ma)以来,作为主要目的层的泰州组、阜宁组一段、阜宁组三段、戴南组、三垛组等在各带上的油气运聚量。计算结果表明,凹陷演化至今,主要油气运聚发生在盐城组沉积(23.2 Ma)以来。从这时期看,在三垛组运聚至断阶带的油气约为9.98×106t,占该层的52.0%;在戴南组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21.59×106t,占该层的为51.0%;在阜宁组三段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145.19×106t,占该层的58.4%;在阜宁组一段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54.80×106t,占该层的51.6%;在泰州组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46.86×106t,占该层的48.5%。从运聚至断阶带上的绝对量看,阜宁组三段约为61.70×106t、泰州组约为25.39×106t、阜宁组一段约为19.70×106t。因此,从资源定量评价的角度分析,勘探重点在断阶带应以阜宁组三段、三垛组为主,在内斜坡带应以泰州组、阜宁组一段、阜宁组三段、戴南组等为主。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四棵树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取样,然后对独山子背斜、西湖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主要含油层系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最后对这些原油的成熟度、生油母质和来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如下认识:紫泥泉子组原油和齐古组原油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多数为成熟原油,沙湾组原油与两者存在一定差别,多数为低熟油;沙湾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下伏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少量来自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紫泥泉子组和齐古组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相同,主要来自于下部中下侏罗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金湖凹陷原油族组成具典型未熟-低熟油的特征,普遍检出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碳优势指数、奇偶优势与藿烷成熟度参数体现成熟特征,但甾烷成熟度参数存在明显变化,原油来自4个不同成熟度的运聚场,定量计算了不同地区的未熟油混合比例。盐城凹陷凝析油具与湖相原油和海相原油相似的混源特征,轻质组分反映一种高成熟演化特征,中等组分体现出未熟-低熟的特征,重组分反映达到或超过了主要生油演化阶段,下生上储成藏模式使高成熟天然气对成熟原油进行了气洗作用,造成了凝析油的“特殊”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帅垛-茅山地区浅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薄片观察、测井解释和井震结合等方法,研究了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解剖了典型接触变质带油气藏的储层发育特征,据此,对溱潼凹陷浅层侵入岩接触变质带的储层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围岩受侵入岩的影响发生蚀变,形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接触变质带在测井曲线上表现出高自然伽马、中等声波时差、中等自然电位和高电阻率等特征。接触变质带在垂向上发育在侵入岩上、下两侧,在发育厚度上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的厚度是影响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发育在火山通道附近且厚度较大的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双河油田原油链烷烃分布、甾烷萜烷分布及其指纹、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等特征及相关的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划分出双浅3型未熟油,Eh3段Ⅰ~Ⅳ油组成熟油,Ⅴ油组高成熟油,Ⅵ~Ⅸ油组高成熟油等4种原油类型,并确定了各自的烃源岩。双浅3型未熟油来源于Eh3^上亚段处于未熟-低熟阶段相对富含钙质和页理发育的烃源岩,Ⅰ~Ⅳ油组原油为异地运移而来的Eh产亚段原油,Ⅴ油组原油为异地运移而来的Eh3段Ⅴ油组生成的原油与Eh于亚段油源的混合,Eh于亚段原油来自Eh于亚段油源层,为异地运移和双河区本身生成的原油不同程度的混合。双河油田成藏特征为:①烃源岩直接向储集岩排烃,具有顺层侧向充注的成藏特征;②与成熟烃源岩垂向互层的储集岩层层含油,各油藏的充注规模受供源规模控制。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油田原油样品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系统分析,阐明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芳烃组分主要以萘系列、菲系列为主,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指示了乌南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熟原油。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模式整体上较为水平,高碳数略有增高的趋势,也表明了原油以水生生物和细菌为主的偏腐泥型有机质生源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油页岩岩性非均质性特征及时空展布规律,应用岩心、测井、地化测试和三维地震资料,从岩石类型、测井曲线、总有机碳含量和矿物组分4个方面将油页岩岩性划分为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灰质泥岩3类。在此基础上以层序划分为标准,利用岩相流体概率分析技术开展油页岩岩性时空预测研究,并结合实际录井资料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测结果揭示出早期湖扩体系域时期,灰质泥岩在工区内广泛发育,粉砂质泥岩仅局限于凹陷西南部,随湖平面上升,灰质泥岩局限于凹陷中部,粉砂质泥岩集中发育于凹陷西南和东北两处,并可见黑色泥岩连片发育;晚期湖扩体系域时期,凹陷内以黑色泥岩发育为主,灰质泥岩呈零星分布,粉砂质泥岩集中发育于工区西南部和北部。以上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表明,岩相流体概率分析技术能够准确预测油页岩岩性非均质性时空展布特征,对油页岩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渤中坳陷存在多套烃源岩,烃源岩与油气分布关系的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演化史分析、盆地模拟及地化分析技术对渤中坳陷活跃烃源岩的分布作了研究。渤中坳陷沙河街组活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凹陷、庙西凹陷和渤东凹陷,而渤中凹陷主体区域沙河街组烃源岩已经达到了高过成熟阶段,仅在边缘分布少许活跃的烃源岩。东下段活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凹陷的北段、渤东凹陷以及渤中凹陷的东部边缘。活跃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来源,PL19-3油源及油气成熟度研究表明其油气主要来源于周边活跃烃源岩,渤中坳陷周边沉降中心高成熟度地区对其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靖边油田西部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采用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等方法,分析了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比本区长7烃源岩与湖盆中心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了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结果表明,延9原油饱和烃含量均在60%以上,正构烷烃单峰分布,主峰碳主要以C21为主;生物标志物中C30藿烷占优势,其次为C29藿烷,规则甾烷以C29为主,C27和C28含量相似,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程度,为淡水条件下弱氧化-还原环境形成的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靖边油田本地长7烃源岩与延9原油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位于湖盆中心的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化特征与延9原油差异明显。延9油藏的形成主要为本地区长7烃源岩成熟后,经叠置砂体及裂缝系统输导,主要经垂向运移至延9储层,再经过短距离侧向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在详细分析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面地质资料和大量质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依据圈闭的成因和特征,将塔西南坳陷的圈闭分为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两大类,前者又细分为背斜圈闭和断层圈闭两亚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