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离醋酸和水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醋酸脱水过程能耗高,操作费用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醋酸脱水塔采用加压的方式进行精馏脱水,热泵循环中采用水作为换热介质,醋酸脱水塔塔顶出料冷凝释放的热量通过闭式热泵流程中的换热介质吸收,换热介质吸收塔顶出料的能量后经过压缩机压缩后温度升高,用于塔釜再沸器与塔底出料换热,在塔釜换热后的蒸汽减压后进入气液分离罐,分离后的液相进入塔顶冷凝器换热,分离后的气相与塔顶冷凝器出口的气体混合后一起进入压缩机,用于再次与塔釜换热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应用于分离醋酸和水的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李连涛  诸凯  刘圣春  王华峰 《化工进展》2016,35(5):1332-1337
对于管内凝结而言,为保持蒸汽在换热管进口段的高效换热状态而进行中间分液,改变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保持相对较高的换热系数是"短管效应"理论的技术举措。结合传统冷凝器的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研究的气液分离卧式管壳式水冷冷凝器。通过布置在冷凝器两端分程隔板处的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分液管来观察其换热效果,并与传统冷凝器进行整体换热系数、出口冷凝液温度及压力损失三方面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分液管的冷凝器具有相似的热力性能;具有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分液管的冷凝器整体换热系数比传统冷凝器要高,出口冷凝液温度比传统冷凝器要低,且具有较小的压力损失;在测试工况下,右侧开启1个0.5mm、1个1mm,左侧开启2个1mm、1个0.5mm分液管的冷凝器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化工生产中,塔顶冷凝器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不凝气体排出和被冷凝物质下料温度的控制.通过对四种常用塔顶冷凝器形式和其安装方式分析和比较,可以明确:板式换热器无法适用于塔顶,无法自然排除不凝气体和造成被冷凝液体过度冷却是其致命弱点;无特殊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固定管板列管式冷凝器的卧式安装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得出冷凝器换热管破裂工况下安全阀泄放量的计算公式,在对蒸馏系统进行能量衡算,并对冷凝器换热管破裂超压工况进行讨论基础上,分析了此工况造成蒸馏系统超压不同情况。再沸器在冷凝器换热管破裂工况下比在正常工况下多输入系统的热量为Qnet;冷凝器换热管破裂进入系统的循环水被加热至泡点所需热量Qt;其被蒸发所需要消耗的总热量Qv。冷凝器换热管破裂,若循环水为重组分,系统不会超压。若循环水为轻组分:当Qnet≤Qt,安全阀不起跳;当QtQnet≤Qv,不能被冷凝的水蒸气会通过安全阀泄放;当QnetQv,部分工艺蒸汽及全部循环水产生的水蒸汽会通过安全阀泄放。  相似文献   

5.
新型热法磷酸生产技术中的特种燃磷塔以辐射换热方式回收了高温五氧化二磷气体的余热,副产工业蒸汽,获得了明显的节能效益。但对中温五氧化二磷气体余热,应采用对流换热方式加以回收。介绍了热管蒸汽发生器回收中温五氧化二磷烟气余热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探讨了它在回收中温五氧化二磷气体余热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实施余热回收技术后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烧结烟气有机胺脱硫及副产硫酸工艺,提出了解析塔塔顶冷凝器结垢结硫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指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氯乙烯精馏系统内的塔顶冷凝器、成品冷凝器、尾气冷凝器等换热设备泄漏及腐蚀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腐蚀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设备泄漏。  相似文献   

8.
程刚  宋天宝 《安徽化工》2011,37(6):54-55
板壳式换热器蒸汽进口离管板太近,蒸汽容易直接冲击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处,造成局部热应力过大,导致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处撕裂。在无法改变管口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焊夹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艳 《广州化工》2013,(11):228-230
对某苯乙烯厂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增加一台乙烯气化器,利用-103℃乙烯冷凝氯化氢塔顶产品HCl。从而减轻HCl冷凝器的冷冻机组负载,节省电力,同时液态乙烯在换热过程中气化,不需要消耗蒸汽进行加热。在创造巨额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作业环境噪音,实现了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明辉  刘静 《山西化工》2011,31(5):47-48
1,4-丁炔二醇汽提塔塔顶气相为350 kPa左右的饱和蒸汽,直接进入冷凝器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浪费了其中大量的潜热。通过在1,4-丁炔二醇汽提塔塔顶增加废热锅炉,使塔顶蒸汽中所含有的潜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生成了二次蒸汽,节约了能源,达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安全效益三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