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轻集料种类、预湿程度和矿物掺和料对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HPLC)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及抗硫酸盐侵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高强页岩、黏土或粉煤灰陶粒配制的HPLC较普通集料HPC具有更高的抗氯离子渗透、抗冻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掺适量粉煤灰、矿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能显著提高HPLC的耐久性.与低吸水率的页岩陶粒和粉煤灰陶粒相比,用吸水率高的黏土陶粒经24 h预湿处理后配制的HPLC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更佳,但强度与抗冻性较差.页岩陶粒预湿处理降低了HPL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性,但对其抗硫酸盐侵蚀性影响不大.对陶粒预湿程度大的HPLC,通过提高含气量可改善其耐久性.同时对耐久性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橡胶颗粒替换一部天然砂作为细骨料掺入到轻集料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轻集料混凝土试件受压破坏形式与普通混凝土截然不同,破坏后仍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表现出很好的延性特征。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橡胶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但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能明显优于未掺加橡胶颗粒的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影响自然煤矸石轻混凝土的碳化,钢锈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并对其碳化后性能作了研究,自燃煤矸石全轻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7.
8.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页岩陶粒,掺入硅灰和高效减水剂配制而成干表观密度低于1850kg/cm^3,坍落度大于130mm的CL50级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并研究了水泥用量、水灰比、硅灰掺量对强度的影响及其抗冻和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混凝土用轻集料的制造方法如下:将硅质材料与生石灰(或)熟石灰胶凝材料混合均匀,其中胶凝材料的含量应为硅质材料和胶凝材料总量的5%以下(以 CaO 计),然后将混合料造粒,如果需要的话,在造粒时也可以加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是耐久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轻集料的多孔性,其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抗碳化耐久性较差。虽然,有很多国家的科研人员对轻集料混凝土的抗碳化耐久性曾有不少研究,但至今尚未见有一个国家将它列入有关标准或规程。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凤凰银业有限公司银矿选矿厂的尾矿渣为主要原料,通过试验室试烧、工业性中试,研制出干法尾矿页岩人造轻集料、半干法尾矿渣圆球型普通轻集料,产品性能达到GB/T1743.1-1998标准。文章介绍研制过程、技术参数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多微孔轻集料、建筑固体废弃物作集料,水泥和粉煤灰、脱硫石膏、电石渣等工业废渣作复合胶凝材料制备轻集料混凝土,对其力学性能、抗冻和耐高温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密度等级为1500 kg/m3时,强度等级达到LC20,抗冻标号均达到F15,符合非采暖地区抗冻要求;显示出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在400℃时实验样品的抗压强度没有下降,甚至略高于标准养护条件下28 d抗压强度值。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具有自保温功能的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其体积密度为940 kg/m3,抗压强度为5.4 MPa,砌筑墙体传热系数为1.26 W(/m2.K)。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结构用轻集料混凝土技术性能优势和经费分析,并通过不同的工程实例说明轻集料混凝土的经济性,除了考虑原材料成本较高、水泥用量较大、材料强度高、重量减轻和隔热性能良好而提供经济影响外,还与工程设计、结构、安装、运输和实际条件,以及环保等因素有关.因此,判断结构用轻集料混凝土的经济性,不能仅就轻集料混凝土构件、材料价... 相似文献
16.
17.
为综合利用工业废渣,以高炉矿渣为粗细集料配制混凝土,于110℃烘干24 h后,在极限耐热温度分别为300、500、700℃下恒温3 h,研究砂率、粗集料最大粒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对矿渣集料混凝土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在300℃的相对耐压强度大于100%;500℃的相对耐压强度为57%~86%;700℃的相对耐压强度为22%~58%。增大砂率、减小粗集料最大粒径、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热性;用矿渣集料完全能配制500℃耐热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美国的产品标准、原材料特性,从集料等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生产工艺及装备的角度,简要介绍如何用轻集料生产高强、可用于结构承重墙体的混凝土砌块. 相似文献
19.
20.
碱矿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碱矿渣(JK)混凝土的抗渗性、抗碳化性、抗冻性、抗蚀性、护筋性及碱集料反应等耐久性问题,表明JK混凝土在许多方面都有优异的性能。论述了JK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混凝土结构与相组成的关系,讨论了发展高强高耐久混凝土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