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十八胺 (ODA)对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状况及复苏方法进行了研究 .通过一系列试验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ODA对阳树脂的污染程度及复苏后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ODA浓度 (0 .0 1~2 .0 ppm)越大 ,浸泡污染时间越长 ,污染越严重 ,阳树脂工作交换容量越小 ,出水水质越差 .十八胺污染的阳树脂经复苏后 ,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001×7树脂理化性能与工艺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 ,得出了 0 0 1× 7树脂的基本理化性能与工作交换容量及实际出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据此首次提出 0 0 1× 7树脂的报废指标。利用研究得到的关系式和简单测定树脂的某些理化性能指标 ,即可判断树脂的劣化程度以及是否应该更换或报废。  相似文献   

3.
受污染树脂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焕芳  王广珠  彭章华 《热力发电》2002,31(5):78-79,82
树脂有机物污染的定量分析至今没有统一标准 ,为此 ,在制定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 2 0 1× 7离子交换树脂报废标准的过程中 ,对它进行了研究 ,并制定了测试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经济运行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恢复 0 0 1× 7旧树脂基本出力需增加的费用与更换新树脂的费用进行经济比较 ,推导出新树脂投资回收期限与旧树脂劣化程度、树脂市场价格、酸碱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式 ,对旧树脂是否应更换或报废 ,可借助该关系式确定。  相似文献   

5.
粉末树脂覆盖过旋器的机理和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Di传 《热力发电》2003,32(8):61-62
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 (即Powdex ,下称粉末树脂过滤器 )是 2 0世纪 6 0年代由纸浆覆盖过滤器 (以下简称覆盖过滤器 )发展而来的 ,最初在美国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凝结水处理。由于粉末树脂过滤器具有设备简单、不设置再生系统、操作方便、投资低等优点 ,曾在美国的直流炉机组和核电站较多地使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 2 0世纪 70年代 ,我国电力系统的水处理工作者曾对粉末树脂过滤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得出的结果是 :由于该设备使用过的树脂必须弃去 ,不能再生和重复使用 ,以及粉末树脂价格昂贵 ,运行费用高 ,从经济上是不可取的。因此 ,其在…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凝结水精处理混床运行诊断和优化专家系统对某超超临界1000 MW机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进行了运行诊断,找出了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混床(高混)和体外分离及再生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运行参数调整试验,并进行了运行优化.优化后,该系统高混的周期制水量由7万m3升至13万m3,失效树脂经分离塔分离后阴离子交换树脂(阴树脂)中阳离子交换树脂(阳树脂)所占份额由原来的1.2%降至0.1%,阳树脂中阴树脂所占份额由原来的0.54%降至0.08%,运行周期内混床出水水质指标全部满足标准要求,长期运行热力系统水汽指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陈超 《广东电力》2009,22(3):36-38
对台山电厂发电机内冷水水质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整发电机内冷水混床中钠型树脂、氢型树脂和氢氧型树脂的配置比例,通过实验室试验、现场小型试验和现场工业试验,选择将美国陶氏树脂按VOH:VNa:VH=2:0.8:0.2的比例进行配置,应用于台山电厂发电机内冷水处理,以保证发电机内冷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低放射性废树脂的处理难题,提高最终废物体的减容效果和稳定性,采用等离子体高温焚烧熔融方法,将树脂中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分别高温分解和熔融。针对废离子交换树脂,研制了等离子体高温焚烧冷实验台架,开展了模拟废物等离子体高温焚烧特性及工艺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高温焚烧技术能够彻底分解废树脂,系统减容比达到53.5,玻璃体抗压强度>74 MPa,尾气中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为20~300mg/m3,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0~95mg/m3,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实现低放射性废树脂减容的稳定化处理,放射性核素被包容在玻璃体中,固化体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市话电缆用高浓缩比 (1∶ 1 0 0 )聚烯烃色母粒的基本情况。载体树脂、分散剂、活化剂、颜料的选择 ,以及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技术评定  相似文献   

10.
离子交换树脂污染后有如下复苏方法:单纯NaCl处理;单纯NaOH处理;NaCl NaOH混合处理;NaCl NaOH Na_3PO_4混合处理以及上述每种方法与HCl溶液的交替处理。其处理液浓度一般为:10%NaCI;4%Na0H;1%  相似文献   

11.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离子交换树脂受到油污染后通常出现抱团、树脂漂浮和混床制水量下降等现象,给机组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针对某电厂出现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树脂油污染问题,通过对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出经济可行的复苏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某电厂油污染树脂采用该复苏方法进行处理后,树脂无抱团、悬浮现象,混床阴阳树脂分离效果良好,投运后出水水质满足GB/T 12145—2008《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的要求,且恢复至未受污染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树脂分离度是表征高速混床树脂再生程度的指标。基于电厂实际需要,结合高速混床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特点和离子交换水处理再生工艺,建立了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混床运行树脂再生度测试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对树脂样品中的杂质树脂实现了彻底分离,计量方法准确可靠,满足了电厂对凝结水精处理混床树脂分离度定量测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对受污染树脂进行复苏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为电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指出树脂铁污染后,采用专用清洗剂配合低浓度盐酸与树脂动态接触的方法复苏,相比采用高浓度盐酸静态浸泡,实施更方便,而且无风险,效果更好;树脂复苏工作开展前,进行小型复苏试验,确定复苏的工艺参数是成功复苏树脂的关键;此外,树脂复苏时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并采取一些必要的辅助措施,可有效提高树脂的复苏效率。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镍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阻率的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镍粉掺量、不同柔韧性环氧树脂掺量的镍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单轴压缩下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并结合镍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静态电阻率和压力下的体积变化讨论了其压敏性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流两端电极法与直流四端电极法所测得的镍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阻值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树脂再生度是表征高速混床树脂再生程度的指标。基于电厂实际需要,结合高速混床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特点和离子交换水处理再生工艺,建立了一种运行树脂再生度测试方法,用于电厂凝结水精处理混床树脂再生度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赵春宝  汪信  杨绪杰  张楠楠 《绝缘材料》2012,45(1):34-37,41
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DBA)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分别运用Flynn-Wall-Ozawa等转化率法和Kissinger极值法计算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并对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A对氰酸酯树脂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和增韧效果,含5%DBA的改性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最小(62.16 kJ/mol),当DBA的加入量为10%时,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达到纯氰酸酯树脂的2.07倍,含有DBA的CE树脂固化物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混床中阴、阳树脂分离困难、混合也不容易,影响到混床出水水质和周期制水量。采用反常规均粒混床树脂、将混床树脂重新混合后再投运,对混床树脂采用特殊的再生和输送方法,可提高混床出水水质和周期制水量。  相似文献   

18.
张卓  杨威  颜丙越  褚崴  尹立  张翀  陈新 《绝缘材料》2020,53(4):89-94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方法建立了高压绝缘拉杆真空辅助树脂浸润纤维过程的树脂、空气两相流模型,论述了气泡缺陷成因并进行可控工艺参数分析;构建了接近真实的绝缘拉杆单胞细观和微观几何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并通过Fluent软件完成了树脂、空气两相流模型的求解;对单胞细观和微观的树脂、空气两相流动及气泡缺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可控工艺参数与气泡缺陷的关系,并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0℃时,毛细数在0.007~0.008,浸润效果最好。基于数值模拟的工艺参数制备绝缘拉杆,其虹吸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实际浸润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耐热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处理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耐热性能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动态法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且可减少系统误差,重现性好;动态法不仅适用于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对树脂的筛选,也适用于对树脂耐温性能有特殊需要的行业。  相似文献   

20.
浸渍树脂的浸透性是保证VPI成品线圈质量的重要工艺指标。本文对少胶云母带迚行电子显微测试,分析环氧酸酐VPI浸渍特点及类型,幵对标准铝排线棒迚行了浸透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变浸渍工艺指标可以增加树脂浸透性的能力。但是鉴于此法在经济性上不适于广泛地应用,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应以降低浸渍树脂的粘度作为增强浸透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