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现代转译是近现代中国建筑的重要课题之一,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可译论"是其重要起点。文章以"建筑可译论"和其影响下的建筑实践——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为基准,将伍重的悉尼歌剧院与之比较,以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现代转译的多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梅腾  高磊 《中州建设》2007,(4):60-60
建筑的构成离不开屋顶。《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屋顶解释为:“房屋上层起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又称屋盖。”  相似文献   

3.
传统木构建筑体系流传千百年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形态反映着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对现代建筑设计有指导性的意义。文章试图以木构建筑原型的现代转译为切入点,探索传统木构建筑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完成融合与转化,使传统木构文化成为现代建筑的设计资源,让现代人回归到传统文化下的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4.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记忆,城市的某个历史切片,因与之相关的物件的存在而得以保存,又在这些物件被人观察时得以展现,它们可以是建筑、景观、影像或任何物体。这就是“旧物即文脉”。一座城市无数的历史切片,就这样借助各种各样的物件,隐藏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和各个角落。当人对一个城市产生整体印象时,所有的这些物件与其所附带的历史切片―它们的文化和记忆―便同时作用,被其整合在一起。我们决定基于对这一有趣过程的收集与研究,将其整合化并可视化,创造一个有空间深度的“城市画像”―当人们观察它时,能捕捉到关于这个城市中各个典型元素的暗喻。设计以北京城切入,主要关注作为历史、技术、美学等诸多载体的建筑领域相关的内容,包括建筑本体、城市规划、雕刻、纹样和材料等要素,将其中现存的形式语言模糊化,并进行同构转译。以此将城市的传统建筑语汇转译为一套新的设计语言并重组,探讨传统元素形式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传承、变迁和发展,形成具有独特城市文化符号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再闭关自守,开始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培养了一批本土建筑师。与此同时,西方建筑理念也被引入日本,现代建筑应运而生。日本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对现代建筑的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和革新创造三个阶段,坚守其本身的民族文化认同,不断地探索并反思建筑空间的哲学,衍生出许多建筑流派和理论,相应地,产生了一批现代建筑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建筑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发展到今天,仍具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吸引力。但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随着西风东渐,强势文化对我们建筑行业的影响和侵蚀,属于我们的建筑特色却渐渐被黯淡下来了。如何做好对传统建筑形式的传承,并实现划时代的创新迫在眉睫。文章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试图找出一条属于我们的、新型的、现代化的传统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胡英  张威  胡杨 《华中建筑》2006,24(5):44-48
屋顶是传统建筑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重新审视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今天,传统建筑的屋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形式和诸多的技术设计。该丈结合我国现阶段住宅坡屋顶的设计,探讨了其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理念、首先,指出了设计适宜的坡屋顶倾斜角度,可以节省规划用地的方法;其次,指出了充分利用坡屋顶内部空间,可以节约建筑成本的问题:第三,阐述了太阳热水器与坡屋顶一体化设计,可以节约能源的观点:最后,论述了坡屋顶结合露台进行绿化设计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南通作为具有独特地域性特色的近代建筑集聚地,现代建筑屋顶形式的设计多吸收了近代建筑的风格和元素,呈现出较为独特的现代建筑群体风貌。文章在对南通核心区周边建筑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屋顶形式的地域性表达手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及了作者对于现代与传统的一些困惑,试着抽象地、历史地去理解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眼睛常常会触及这些词语:现代与传统、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建筑与文化等等;如此频繁的刺激人的耳目它让人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倦感和困惑。于是问自己,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和中国传统建筑遗产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中国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应该如何去看待?不确定能否找到一个答案,只是想理清一下颇为混乱的思绪,暂时整体地和简单地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济宁地区的乡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特色,探讨乡土民居建筑屋顶的形式,分别以坡屋顶、囤屋顶、平屋顶三种类型及特点作为内容展开,从中捕捉乡土文化记忆与地域性,再现乡土建筑自身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及了作者对于现代与传统的一些困惑,试着抽象地、历史地去理解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郎云鹏  盛海涛  李江 《华中建筑》2007,25(8):144-146
在对甘(甘肃)青(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屋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调查和以往相关的研究,对甘青传统建筑颇具灵活性的屋顶形式进行了专题研究.此外,该文亦将宁夏的传统建筑包括在内.因为宁夏在建区之前长期隶属于甘肃省,把宁夏传统建筑也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可以对甘青地区的屋顶做法和特征有一个整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允 《山西建筑》2005,31(3):107-108
结合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和国外的一些建筑实例,分析了现代建筑屋顶在建筑各种自然通风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屋顶应采取的相关构造措施,以节约建筑能耗,保护人类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一旦采用某种屋顶形式 ,这种屋顶形式就会提出相应自己需要的防水材料。翻过来说 ,防水材料的发展 ,防水理论的深入 ,防水设计施工技术的提高 ,又会促使屋顶形式变化 ,建筑使用的要求 ,结构力学水平 ,也制约屋顶形式。1 屋顶形式随防水材料发展而变化今天的五花八门的防水材料 ,古代是没有的 ,新旧石器时期只有茅草或稻草 ,以草披覆的房子两面坡屋顶 ,人字形 ,后来人字形加矮墙 ,坡度 60°,雨水沿坡而下 ,坡度越大雨水流下来越快 ,即“上欲尊 ,宇欲卑 ,上尊而宇卑 ,吐水疾而溜远”。但连阴细雨雨水也会渗入草缝 ,晴天 ,阴湿的草顶被晒干 ,…  相似文献   

15.
传统园林是我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传承传统园林所做的研究和实践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尤其是探索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文章借助传统园林在现代酒店中的转译这一课题,从意象理论出发,重新讨论其具备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与操作性,探索转译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12世纪起源于欧洲的哥特式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重要的篇章,它从厚重的罗曼式建筑中脱颖而出,变得轻盈通透。从中世纪到现代,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形式的出现使现代建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面貌。哥特式建筑的年代虽然离我们早已久远,但一些现代建筑中仍会展现出的元素,使建筑新奇别致,不同流俗。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大跨度建筑已越来越注重用建筑屋顶的形式表达其丰富的设计理念,从目前国内外典型大跨度建筑开合屋顶工程实例中分析可知,在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精神生活与物质场所、建筑的"两观三性"等几对矛盾的统摄下,其设计方法可从具体物的抽象、具体逻辑关系的抽象、具体动作的抽象中获取概念,最终以抽象出来的概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使其唯"真"、唯"善"而趋"美"。  相似文献   

19.
屋顶是当代居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方案的出彩之处,也是结构抗震需要加强的区域。屋顶空间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满足建筑功能、造型和区域文化的要求,又要满足结构承重和抗震的要求。因此,屋顶的表现形式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展示建筑特色,又要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相得益彰;既要彰显建筑创意,又要考虑结构受力合理,有利于承载和抗震。  相似文献   

20.
韦斐 《建筑与环境》2007,1(5):131-134
中国古代建筑中,大屋顶构成了视觉的焦点,是建筑中最能表达空间含义的地方.要谈对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探索,大屋顶是很难避开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中国民居建筑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积累了丰富的修建经验和设计手法,民居建筑中的屋顶组合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形式变化,对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