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黎海红  何力 《住宅产业》2024,(3):19-21+36
保护传统民居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乡村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湖北省荆州市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空间句法中的“凸空间模型”引入荆州市传统民居研究,并加入“视域模型”进行分析,展示荆州市传统民居在更新改造前后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通过本研究为湖北省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
周李春 《山西建筑》2009,35(26):40-41
从中国传统民居的选址、空间布局和建筑装饰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传统民居反映出的人们的居住理想,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工程质量》2014,(1):24-24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初步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整理中国传统民居分类谱系,编纂《中国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实录》。通知指出,传统民居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居住建筑,因各地气候、地理环境、资源、文化等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传统民居建造技术是传统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4.
建筑新信息     
《建筑技术》2014,(3):281-283
正住建部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住建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初步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整理中国传统民居分类谱系,编纂《中国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实录》。通知指出:传统民居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居住建筑,因各地气  相似文献   

5.
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编辑出版张祖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是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建筑学会共同完成的,是第一次关于传统民居建筑方面的全国性综合研究成果。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广大人民生活、生...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等的愿景。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民居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理想家园追求的特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在构建理想家园意识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追求理想家园意识的范式,以期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地区不同的民居形式。传统的民居空间大抵都为围合院落的布局形式,是中国建筑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由此衍生出来的"围合"思想更是博大精深。研究"围合"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探究传统民居生活的源头所在,更是追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2000,(10):63-63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块瑰宝。民居是人们最直接接触和使用的建筑类型,是各地各民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生活习俗、经济能力、民族爱好、审美观念,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材料,因地制宜巧于营建的。中国传统民居所蕴藏的文化历史价值是丰富多样的,将永远成为启迪我们进行建筑文化创新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传统民居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已由学界不断扩大到政界的各界人士,特别是研究传统民居的专家学者在极其困难的情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传统民居大概有三种,有鄂伦春、鄂温克族的"斜仁柱",有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蒙古包,还有以汉族为代表的房屋。内蒙古汉族传统民居具备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特色同时具备独特的内蒙古地域特色,成为了我国汉族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内蒙古汉族民居的介绍和分析,来找出我国内蒙古汉族民居的发展及变化。通过对内蒙古汉族传统民居的了解及浅析填补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知识空白以及增加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各地简讯     
《建筑》2000,(9)
第 10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在京召开8月 5日 ,数十名来自海内外 ,同属中国建筑学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建筑界专家、学者齐集北京 ,共商对“中国民居”尤其是“北京民居”的研究与保护大计。中国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姿态万千 ,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民居建筑既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又有实用和艺术价值。今天要创造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新建筑 ,传统民居可以提供最有力的原始资料、经验技术以及某些创作规律。会议同时还举办了民居建筑艺术摄影展。本次学术会议由北京市西城区建委、西城区土建协会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共…  相似文献   

11.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具文化价值的一大区域特色。江南民居对中国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经调查发现,现代江南传统民居保护不到位,失去了江南传统民居独特的韵味。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江南传统民居这一文化瑰宝呢?笔者以杭州东梓关村以及乌镇古镇发展为例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中国建筑师学会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发起,龙庆忠、陆元鼎、郭湖生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ICCTH)”将于8月12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有:1、中国传统民居的考察、保护、继承、改造和发展;2、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环境;3、中国传统民居与国外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住建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初步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整理中国传统民居分类谱系,编纂《中国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实录》。通知要求,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传统民居调查工作,制订本地区的调查实施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本地区传统民居专家登记表、传统民居修建单位登记表的填报工作。县级住房城乡  相似文献   

14.
由昆明工学院倡议并召开的“深化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20日在昆明市召开,该会的主旨在于深化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方向与思路,交流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新经验,促进中国传统民居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以期取得更大的发展。在会议进程中还组织参观考察了云南、缅甸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民居。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作  相似文献   

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初步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整理中国传统民居分类谱系,编纂《中国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实录》。通知指出,传统民居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居住建筑。因各地气候、地理环境、资源、文化等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包括民居建筑文化、风俗文化等,其中传统的民居建筑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徽派民居建筑作为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之一,其建筑元素设计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现代建筑中借鉴徽派民居建筑设计手法的建筑物数不胜数。本文就针对徽派民居建筑元素设计特征及对现代建筑的启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本人设计的施甸善州大道西侧民居为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宏村是具有代表性的皖南传统古村落,其理想的风水环境和民居的整体规划布局都遵循了中国历史传统的居住地选址的原则,其民居所呈现出的建筑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宏村传统民居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人文价值和建筑价值不可估量。现代建筑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宏村传统民居进行价值判断,它的优势与问题又各自在哪里,即我们对宏村民居的当代价值判断将深刻影响着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南方建筑》1998,(1):29-32
从选址、节电、节能等方面分析了传统民居中隐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从传统民居中汲取养分,创造富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当代中国建筑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民居是建筑创作的源泉;城市特色的创造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宁 《安徽建筑》2006,13(6):23-24
只有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及其环境才能深入理解民居的内涵。文章通过对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研究,找出中国传统民居深层次的内涵,让人在民居独特的空间中感悟它独特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存在的形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决定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风格的多样性、复杂性,并直接反映出普通民众的信仰和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该文从传播学的视角,以传统徽派民居建筑及其装饰为例,从传统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及其构造的空间等4个方面,探讨了源自建筑引发交流的媒介性存在的可能.为现代建筑及其装饰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思考提供的学科交叉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