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仙居县山水特征显著,而城市迫切的发展需求导致了盲目过度开发,为避免进一步导致山水资源景观破坏,有效引导与管控彰显仙居县山水城市特色的空间形态构建,笔者参与了仙居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总结当前总体城市设计空间格局构建与管控的一般技术路径,探讨并反思山水城市内涵、山水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因素及总体城市设计过程中空间形态构建管控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四态融合"为目标,"双向管控"理论模型为技术路径的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法,通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导向的基础形态模拟与基于山水城市美学目标的山水形态修正模拟,实现空间模拟双向综合,构建四态融合的仙居山水城市空间格局,并提出三类管控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实施型城市设计提出基本认识,从价值导向、组织形式、技术方法、编制方式等方面概括实施型城市设计的特点与特征,并就政企合作模式下展开实施型城市设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其次,通过政企合作模式下规划项目实践,从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实施型城市设计内容框架,分别从用地潜力、技术方法、配套设施、分期开发、规划实施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最后,总结政企模式下实施型城市设计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为存量地区开展实施型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滨水区是孕育城市与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的外延式生长,老城滨水区功能业态弱化,空间环境衰微。本文在滨水区规划实践中,以"城市双修"为理念、"价值开发"为导向,探索"功能策划、空间规划与行动计划"三位一体的规划路径。规划前期基于禀赋价值和市场需求分析,策划出实现区域价值提升的产业功能体系;然后针对滨水生态格局保护及功能空间营造,制定精致化的空间管控体系,推动老城滨水区的空间修复和功能迭代。最后,制定面向市场的务实行动方案,以指导滨水区渐进式更新,探索构建系统化方案,引导老城滨水区,推动滨水区内生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对城市产业发展做出布局安排,工作本质是产业与空间的对接整合,即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的协调统筹.传统产业布局规划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组织,对于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产轻城"的问题,导致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需求不匹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割裂,甚至相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进入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城市质量的发展阶段.由此,传统的产业布局规划无法满足产业与城市一体发展的需要,产业布局规划从规划思路到工作内容的调整势在必行.在前一阶段编制《牙克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笔者分析研究了产业空间与城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构建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二者相互促进的路径与机制,并针对牙克石发展实际,力图转变传统的"产业主导"模式,实现"产城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在近年的规划管理实践中提出"附加图则"的概念,使设计语言转化成为管理语言,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为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的有效实施构建了新的平台。探索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上海老城厢地区功能与空间转型的需求与路径变化,以董家渡地区为例,探讨转变突出商务功能为主的中央商务区(CBD)为内涵更为多元复合的中央活力区(CAZ)引导功能转型、重塑公共空间、引导空间转型的规划路径。最后,通过董家渡地区附加图则的规划实践,总结城市设计附加图则的转译核心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产城一体化"规划,关键是要解决好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并同时形成城市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与商业地产开发、休闲度假地产开发等等,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国空间治理现存困境,介绍厦门市"以战略规划为引领,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为统筹,各类系统性规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体系",战略规划、五年规划、年度项目"的规划实施路径",市政府组织、规划部门统筹、政府各部门协商、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机制的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治理体系实践,蚌埠市构建以空间规划为统领的规划编制框架、以政府为主导的空间治理模式,常熟市通过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的互补,建构上下互动、政府与市场对接协调的城乡综合治理模式,总结探索建立空间治理的路径和方法,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并就如何建构空间治理体系、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有利于区域发展总体效益的提升,使核心城市主导区域发展方向,"配角城市"推动区域发展效益最优。文章结合漳州的实践,基于厦门、漳州、泉州的竞合关系及其比较优势的差异,构建了漳州"配角城市"多层次的发展路径:从规划层面构建符合区域优势的城镇体系格局、规划原则与空间形态模式,综合引导市域生态空间组织;从实施层面组织生态公园竞赛,并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使漳州的发展符合"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职能需求。漳州的经验可为"配角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海在实现规划和土地良性互动方式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创新空间管理和存量规划背景下,有必要对当前土地供应状况进行检讨和研究。通过分析2010年以来上海实际供应土地与生态空间、新城开发、轨交站点周边等重要空间发展的互动的情况,可知目前上海土地供应的主要问题是短期的土地供应与规划发展目标不协调、以增量为主的供应与内涵发展要求不匹配。以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土地供应的新要求为导向,提出从需求导向、规划目标导向的土地供应年度计划和实际供应年度绩效评估的优化路径,重点保障城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轨交站点周边的土地供应,优先安排产业创新区域和城市副中心建设,重视年度供应的连贯性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有利于区域发展总体效益的提升,使核心城市主导区域发展方向,"配角城市"推动区域发展效益最优。文章结合漳州的实践,基于厦门、漳州、泉州的竞合关系及其比较优势的差异,构建了漳州"配角城市"多层次的发展路径:从规划层面构建符合区域优势的城镇体系格局、规划原则与空间形态模式,综合引导市域生态空间组织;从实施层面组织生态公园竞赛,并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使漳州的发展符合"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职能需求。漳州的经验可为"配角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地区(城乡结合部)的生态型新区成为拉开城市空间架构、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案例,研究城市边缘地区生态型新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模式,重点关注复合型产业、生态化空间、循环可持续的开发模式三个方面:复合型产业方面,应当从城市发展战略层面谋划产业,加强生态导向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分析;生态化空间方面,构建"斑块跳板结构"的生态网络、大开大合的网络式空间形态,通过生态网络有机组织城市功能;开发模式方面,需要构建"生态治理-新区开发-生态提升"的循环推进路径,以优质生态环境促进新区开发,以新区开发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术动态     
正城乡规划分类领域索引:01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02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03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04城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05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06城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07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08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09城乡可持续发展01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王兰)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A High-Density City:Identifying its Association with Transit Ridership in Seoul(高密度城市的公交导向发展:明确其与韩国首尔公共交通客流量之间的联系)蔓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导致诸如变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社会成本的增加,也阻隔了社会与空间整合。1990年代早期,一场倡导回归传统土地使用模式的城市运动指出,城市蔓延发展的过程中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并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随后,美国规划师首先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公交导向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TOD模式具有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混合的土地使用和步行友好的城市设计等特征。韩国政府意识到TOD可作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核心规划理念。但由于缺少在城市和区域层面T0D规划的效果,韩国目前尚未快速推进以TOD为基础的开发模式。因此该研究试图明确基于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7,(6)
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正由以增量扩张为主转向增量扩张与存量更新并重。产业空间更新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新对象正由孤立个案推进转向整体空间统筹,更新目标由单一绩效导向转向多元可持续发展,更新重点由理想蓝图规划转向实施路径设计,更新主体由政府强势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参与。基于我国产业空间更新的趋势,文章提出要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实现产业空间更新的可持续发展,并以宁波慈城私营工业城为例,探索基于可持续性的"三统筹三分解"的产业空间更新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8,(11)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总体城市设计应以创造宜居的城市空间为目标,因此如何将宜居理论融入总体城市设计方法体系,以及如何建立宜居目标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及实施路径,成为新时期规划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文章在对宜居及宜居城市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结合淄博市总体城市设计实践,立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从构建城市安全格局、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搭建后续行动计划四个方面构建宜居目标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体系,以期为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设计在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实施始终是阻碍城市设计成功的一大难题.我国现行的城市设计实施主要通过纳入法定规划或规划行政许可程序的方式进行实施,表现为一种强制性实施特征.这种延续于计划经济模式的法定化实施模式在市场经济背景和存量规划模式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文章立足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视角,提出城市设计实施需要强制性实施与诱致性实施路径并行的观点,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两条路径相互支撑的理论框架构建,并提出一系列诱致性实施的策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转型期空间的发展逐步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注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政府和开发商对滨水空间资源利用的不同价值导向,更加集中地反映到项目实施层面.以上海、青岛的滨水区工程项目实践为例,从空间资源分配的角度,对现阶段滨水区项目规划理念、开发模式和技术创新进行初步探讨,为城市滨水地区项目的规划管理和设计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国内研究与实践进展基础上,研究认为既要避免行动规划项目计划化,也要避免将行动规划放到"蓝图式规划"的对立面进行比较,提出行动规划需要明确其战略与价值导向、匹配事权导向以及实施路径导向。结合在南京江北新区、盐城的规划实践,研究从规划需求、内容传导、实施路径、成效考评、成果表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行动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已从信息化建设转向需求导向出发的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城市空间与智慧技术的相互作用贯穿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文章基于国内外案例筛选出对城市空间影响较大的智慧技术,从城市问题出发,构建典型智慧应用场景,关注空间与技术发展的协调和匹配,探索技术应用场景驱动下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策略,为推动智慧城市从规划到...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城市发展同样面临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挖潜"的转型,由追求空间扩张的增量型规划向注重品质提升的存量型规划转变将成为重要趋势.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作为城市存量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当如何应对转型背景下的新要求,是中国大部分城市都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改造"项目,以问题导向入手,从业态升级、文化引领、空间重构、实施开发几个层面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与活化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扎龙"鹤乡"生态湿地小镇规划设计为例,探讨生态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路径和策略,通过认知保护价值、构建安全格局、均衡空间发展、整合资源要素、确定目标导向等规划路径落实"保护优先",通过文化挖掘、品牌定位、内容延伸、空间塑造等建设模式突出"特色发展",实践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