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藏族传统村落所面临的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缺失的现状问题,以九寨沟县藏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文章旨在深入挖掘九寨沟县藏族传统村落地域景观核心特征,在拓展景观基因理论应用领域的同时,为藏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的景观文化基因承载着村落方方面面的历史,是村落地域性景观文化的载体,在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鄂西复杂的山丘地形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村落文化,也让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好保存下来。以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的土家族传统村落鱼木寨为例,通过对鱼木寨景观基因的挖掘提取,总结了鱼木寨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聚落格局、公共空间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景观特征,并提出了公共空间保护和更新的可持续性策略,为鄂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构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华杰 《山西建筑》2010,36(28):21-22
从空间意象、空间层次、空间序列和空间布局等层面归纳了泉州沿海村落外部空间的特点,并探讨了泉州沿海村落外部空间的演化规律,以期使人们更深层次把握泉州沿海村落的空间形态与结构及其内在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曹子旭  马明 《中国园林》2023,39(3):72-77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解译出“逐水草居、农牧结合、聚散有致、内生植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共融开放、热情豪迈”八大景观基因。从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过程、景观感知3个维度总结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地域系统性、景观过程的历史演化性、景观感知的民族融合性。拓展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辨析和传承保护的理论视野,为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杨晴  哈静  王开 《华中建筑》2023,(1):13-17
村落是村民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是村民精神的寄托。探究区域民族型村落的景观基因识别对于推进村落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意义重大。该文选取沈北新区9个具有代表性的锡伯族村落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了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从环境基因、村庄格局基因、传统民居基因和文化基因四个方面对沈北新区锡伯族村落进行识别,为村落后续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泉州地区古驿道线路的历史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结合实地调研从宏观层面分析驿道与村落的空间关系,并对沿线周边传统村落的分布、演变及成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从景观规划视角出发,阐述现有村落改造缺失之处,并提出村落改造以景观更新为主,可避免建筑更新过程中对村落肌理及空间环境的再次破坏。以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大圩村为例,通过对其前巷、中庭、后院三个空间层次的景观改造设计,探究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措施,为传统村落的更新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村落空间的相关概念、分类、景观特征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对其空间类型进行整合,总结其景观特征。研究范围以传统村落特征及韵味比较浓厚的江南地带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文章以福州市林浦村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颜色体系》标准,采用实地考察、色卡比对、数据采集、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内的古民居、祠堂、庙宇和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古厝进行色彩基因提取,并进一步分析林浦村古厝色彩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古厝色彩与地理区位、风土人情和建筑功能三个方面显著相关;建议针对该村落建筑的色彩特征,提炼和构建一套有效的建筑色彩标准,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基因能够通过建筑色彩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疆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是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印迹层积叠加的产物,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和人居空间符号特征.以"景观-基因"的异变辨识视角探析传统村落千百年来有序传承的深层基因内核,不仅有利于揭示地域聚居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更可使现今的乡村振兴保护开发工作对地域特色基因的保持有相互印证参考之利.尝试引用文化地理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域文化的缺失和地域景观的消亡,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域景观,从景观基因的角度,对闽南地区17个传统红砖聚落景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建立了景观基因解构模型,提取了景观基因的基本信息单位——文化符号,结合闽南历史文化识别了闽南传统红砖聚落的53个景观基因,建立了景观基因谱系图。研究表明:1)文化带动景观基因的"遗传效应";2)景观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3)景观基因具有时间、空间、结构等多维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具有特殊的文化传承意义;传统村落保护包括民居改造,景观提升,非遗传承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村庄景观改造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适宜的修复技术恢复古村风貌,使传统村落既可以延续村落肌理特征,提升景观品质,又尽可能地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评选的泉州地区67个传统村落的村落选址、村落规模、组团特征、布局形态等因素进行叠加,从宏观层面,多角度地分析泉州传统村落与这些因素的关联,对泉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胡紫玥  曹伟 《园林》2024,(2):46-54
水乡古镇是具有独特景观特征的传统聚落景观,承载和传承乡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在挖掘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质研究中具备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评估途径,有利于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开发。以焦溪古镇为例,引入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对其隐性和显性景观基因总结评估,并构建焦溪景观基因图谱,从环境和村域两个尺度挖掘景观基因结构特征,从山水格局、生态智慧和布局营建三个角度总结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尺度上,焦溪水乡古镇具备三山两水的环境格局,同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商贸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2)村域尺度上,焦溪景观基因点分布集中形成两条核心廊道,构成“桥—河—街—弄—圈门”的独特结构,但是部分景观部件存在损毁、不存的现状;景观基因类型丰富,涉及生态、生产、生活,组成“山—河—田—村”自然格局。未来水乡古镇研究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仍需要持续广泛的合作和深入研究,为水乡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肖雄峰  欧阳吟 《城市住宅》2021,28(3):172-173
传统村落是我国人民数千年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珍贵的乡土历史文化遗产.河南曾经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中原大地上散布着众多传统村落.通过现场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河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总结河南传统村落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和发...  相似文献   

16.
赵骏  李子健  吴雪飞 《城市建筑》2023,(19):178-186+216
民俗景观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分类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分布,也是整体认知我国乡土景观特征的重要内容。从民俗景观的本质内涵出发,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相关理论,筛选出民俗景观特征识别指标因子,构建适用于省域尺度的民俗景观特征分类体系。从自然环境基因、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三个方向对湖北省民俗景观进行识别,分别运用景观特征评估和文化区划研究的方法,得到自然环境特征类型与民俗文化景观区划。并基于自然—文化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将自然环境景观与民俗文化景观进行空间制图上的融合,得到湖北省民俗景观特征分类图,为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向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泉州沿海村落近代民居外部装饰的内容、题材、元素、材料和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传统民居装饰的特色,主要为文化的兼容性、继承本土的地域性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并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其目的是为现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和发展模式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当下,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如何改造更新,空间如何才能被激活?文章首先对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和"活化"进行概念阐释。接着,以朱塘村为例,从理性分析出发,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村庄新旧景观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再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由表及里地提供一条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活化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资水流域一些传统村落有着独特的价值及意义。如今,这些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种种不利因素,例如脱离传统、空间混乱、风格不统一等。因此,相关人员应加深认识,并运用不同的应对方法重构这些村落景观。  相似文献   

20.
葛晖 《建筑科学》2021,37(9):后插14-后插16
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是河南农业文明的物态表征,也是我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其空间形态特征呈现带型、环型和团块型,地域文化涵盖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以及吴越文化,主要由新县、商城县、淮滨县等构成.在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实践中,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完善、乡土文化景观衰落、村落环境肌理破坏等问题.因此,应当通过完善村落景观发展管理机制、重塑文化景观肌理、选择合适村落开发模式等手段,对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景观进行整治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