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是当前建筑物理环境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以杭州武林广场地下空间开发为例,重点分析设计思路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契合点。本研究选取武林广场地下空间开发的局部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光环境效果为研究内容,分析下沉广场为地下空间引入的天然光效果,同时也为下沉广场、景观绿化等改善物理环境的设计手法提供设计依据。研究表明下沉广场不仅使自然光从上至下得到了延续,而且不同节气、天空模型对室内的光照度以及亮度分布有不同的反映。这为改善地下商业空间的光环境、提高人体舒适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地下空间与物理环境的良好结合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地下商业空间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重视,本文分析了哈尔滨市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发展存在问题、需求与条件,提出哈尔滨市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构想。  相似文献   

3.
张建喜  孙敏 《城市规划》2006,30(8):81-83
地下空间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地下商业空间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重视,本文分析了哈尔滨市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发展存在问题、需求与条件,提出哈尔滨市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构想。  相似文献   

4.
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地下建筑环境物理特性及其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以符合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对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提出了争取自然采光、扩大建筑空间,增加安全感等改善寒地地下商业空间环境的设计手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下商业空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商业设施的有效补充。以内陆城市兰州为例,从发展历程、分布情况、开发形式、规模等几个方面分析兰州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空间现存问题,研究提出结合地铁换乘点统筹规划、地上地下城市空间立体开发,改变地下商业空间单一形式,空间形态人性化设计等地下商业空间整体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型地下商业空间正在随着城市立体化开发的进程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内部空间序列设计能够改善大型地下商业空间的内部环境质量,提升地下空间的品位,从而发挥地下空间的最优效益.大型地下商业空间的序列设计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阶段相辅相成.着重阐述了大型地下商业空间序列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铁地下的空间所具备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对地铁地下的商业空间实施规划和开发,需要充分关注地下空间的综合性功能。在我国地铁地下的商业空间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来确立商业开发量,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对地铁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设计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本文就对杭州地铁地下的商业空间的开发与和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城市发展用地日趋紧缺,因此完善和优化现有城区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途径.城市地下空间的商业性开发已成为现有市区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民乐园商业区地下商业街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例,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纳入设计之中.通过将地下交通与地下商业空间整合设计,在地下商业空间中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措施,消除传统地下空间给人的心理压抑感和封闭感,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空间品质和商业价值,进而实现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的集约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建筑活动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有效地释放地上空间,而地下商业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复合开发。并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从功能的有机整合、空间的立体复合、交通的高效组织以及开敞空间最大化四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的具体策略。从而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局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御与使用安全的问题正成为专家和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对于地下商业空间设施这样人流量大的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套层次清晰、关系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地下商业空间设施使用安全的前提。本文对地下商业空间设施易发生灾害的类型、灾害发生机理和灾害成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立地下商业空间设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研究并初步建立了地下商业空间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的框架,对预防和减少地下商业空间设施使用期间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逐渐受到重视,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越来越依托于轨道交通体系发展模式,即TOD模式.文章以TOD模式为视角,分析了TOD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耦合关系,从人性化设计要素出发,在整体规划、交通流线、功能空间和衔接空间方面指出现阶段地铁站域地下空间中存在的设计规划问题,并根据整体性原则、步行可达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四个原则,提出对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具体人性化设计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地下商业空间是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其合理化布局对发展城市经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5年、2018年、2020年的成都市POI数据,运用Python、GIS提取火车北、春熙路、环球中心三大片区的地下商业空间历年POI点位分布。通过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解析成都市典型商圈的地下商业空间时空演化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①三个片区的地下商业空间平面布局均表现为廊道集聚和散点扩张特征明显,地下商业空间集聚趋于多中心与簇群化,竖向组织形成了紧邻式、通道连接式、商街连接式三种模式;②春熙片区地下商业业态呈餐饮占比衰减,购物与生活服务增加的趋势,环球中心为生活服务类增长型,而火车北为购物增长型;③火车北站与春熙路片区地下商业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特征向异性变化更为显著,而环球中心则为衰减状态,地下商业空间发展呈多向均匀式布局发展;④交通可达性提升、产业空间重构、存量空间开发等是成都市地下商业空间的演化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来云 《城市建筑》2012,(17):65+67
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格局,特别是在合理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积极推动发展商业开发利用,实施多元化的手段、多种途径来提升地下商业空间的经济效益。商业空间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如何合理有效地针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使地下商业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如何把商机导向成功引入地下,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地下空间价值,决定着地下空间发展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伴随着TOD模式的开发,越来越多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直接相连。该连接空间不仅承担着疏散人流的作用,也能为地下商业区提供客流量。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通过文献归纳、问卷调查、IPA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连接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需求之间的矛盾,总结出连接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进入地铁建设的高潮期,地铁带动的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巨大。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作为站点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核心区的地铁站而言更是必不可少。面对地下空间常常给人带来消极空间感受、并且一旦建成很难改造优化等问题,就需要在建设之初便做到人性化设计。本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上海人民广场站、南京新街口站为例,针对功能布局、业态配置、空间结构、环境氛围四个维度,借助问卷调查、人群活动观察等手段获取使用者空间使用偏好的一手数据,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和多途径分析结论的相互印证,归纳总结出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的要点,为今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地铁为载体的地下商业空间开发不断增多,消防问题是制约地铁商业开发发展的瓶颈。文章以郑州轨道交通3号线中兴路站商业开发为例,通过对该站消防疏散、防火分隔等具体设计方案的分析,得出利用下沉广场、避难走道、剪刀梯,出入口借用等措施可有效解决地下空间消防疏散问题。通过经验分享及总结,为地铁综合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寅钧 《四川建筑》2011,31(1):67-69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在寒地城市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哈尔滨红博广场地下商业空间为例,论述了寒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意义,浅析了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基本要求,提出了地下商业街建筑设计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综合体项目越来越普及,地下空间通常会被开发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空间。地下商业空间功能复杂、人员密度较大,可为确保人员在迅速疏散,需有完善的防火设计。结合最新版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经验,介绍地下商业空间防火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中庭作为商业动线上的重要节点,其作用是在动态的交通流线中适当组织静态的休闲节点,与流动的步行路线共同组成一系列的地下空间秩序,使地下空间形成深远、立体而富于变化的层次、错落有致的空间,明确商业动线的方向,增加地下空间的趣味性,使商业空间更具有流动性和观赏性,改善地下商业空间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经营管理,可产生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类别、收入、面积、业态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概况,并从内涵、优缺点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指出目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被动开发、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有待创新等。并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开发,在既有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