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温太阳能热力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低温太阳能热力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根据 PR 状态方程计算和分析了采用 11 种低沸点有机流体工质的低温太阳能发电朗肯循环的热力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工质临界温度的升高,有机透平进口处的最大蒸发压力基本呈下降趋势;在凝结温度与有机透平进口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临界温度越高的流体,其循环热效率越高;使用正已烷和正戊烷能获得较高的循环热效率,凝汽器中的凝结压力比较适中,是比较适合用作低温太阳能热力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 相似文献
2.
3.
不同工质对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工质的特性是影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蒸发温度条件下,选取R600、R600a、R245fa、R236fa、R236ea、R601、R601a、RC318及R227ea共9种有机工质,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其热力循环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各有机工质的蒸发压力、热效率、功比和不可逆损失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245fa作为太阳能低温热发电朗肯循环系统的循环工质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效率,并且产生的系统总不可逆损失较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有机工质;其次,R236fa和R236ea作为系统循环工质也具有较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太阳能低温有机肯循环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如何高效的收集太阳能的问题,同时相关设备易于制造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具有易转化为低温热源的特性,而有机朗肯循环是利用低温热源或工业余热发电的理想方式,两者相结合形成基于太阳能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综述了我国光热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市场现状以及针对有机朗肯循环的研究现状。经分析发现,目前研究中理论分析或计算机模拟较多,缺乏实际应用的验证。论述了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的选择、循环性能分析方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共沸工质用于太阳能低温朗肯循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R245fa/R152a为组元的按不同质量比例组成的Ca、Cb和Cc这3种典型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在设定工况下对其应用于太阳能低温朗肯循环的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相变时存在温度滑移,在系统中引入了内部换热器(IHE).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混合工质可拓展太阳能低温朗肯循环工质选择范围;非共沸混合等熵工质在设定工况下的循环效率并非最高,但具有最小的膨胀比;非共沸混合工质应用于太阳能低温朗肯循环系统时,同时引入内部换热器和适当的过热度将使循环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温太阳能集热器出水温度为65~90℃的特点,根据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原理,选取R134a、R152a、R600a、RC318、R600、R245fa共6种工质,利用EES平台进行仿真模拟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温度范围内,蒸发压力、蒸发温度、系统净发电功率、热电效率及系统吸热量与热源温度变化呈正比关系,且当热源温度为90℃时,RC318系统净发电功率与热电效率最高,分别为12.27 kW、15.42%。当热源温度为85℃时,RC318系统效率达到最高值82.52%。 相似文献
8.
9.
低温地热有机朗肯循环(ORC)工质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温(60~150℃)地热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以净输出电功和系统能量损失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地热流体温度下有机工质R290,R134a,R600a,R600,R601a的做功能力,确定最佳循环工质.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湿流体工质,由于临界温度较低,当地热流体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20℃时,不存在最佳蒸发温度:对于60~80℃的地热流体,工质R601a的最大净输出电功最大;对于90~120℃的地热流体,工质R134a的最大净输出电功最大;对于125~150℃的地热流体,工质R290的净输出电功最大.这些结果为中低温地热利用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120℃以下的低温余热热源,探讨了基本有机郎肯循环发电系统和再热式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模型的基本原理.从热力学第一定律角度出发,研究了纯工质R245fa和非共沸混合工质R21/R245fa在基本有机郎肯循环系统中,以及纯工质R245fa在再热式有机郎肯循环系统中,三种形式的有机郎肯循环系统热力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变化情况.与纯工质基本有机郎肯循环系统相比,再热式有机郎肯循环最大可提高系统净输出功7.08%,而混合工质对提高整个系统热力性能具有较大的优势,净输出功和热效率最大可提高4.67%和2.91%.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车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的工作环境下,设计并搭建以R123作为工质的液压隔膜计量泵性能测试平台。在额定转速(2900 r/min)下,通过调节液压隔膜计量泵的冲程(25%、50%、75%、100%)和出口压力,得到变工况下液压隔膜计量泵的特性曲线,并分析液压隔膜计量泵的关键参数对车用ORC系统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液压隔膜计量泵的流量受冲程影响,与出口压力基本无关。其输入功率和实际运行效率均随着冲程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分别可达523.91 W、88.27%。应用该液压隔膜计量泵的模拟车用ORC系统吸热量变化范围较广,系统热效率最高可达12.81%。液压隔膜计量泵可应用于车用ORC系统,通过调节液压隔膜计量泵的冲程和出口压力,可实现提高车用ORC系统热效率、增加系统净输出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动力工程》2012,32(1)
以NZK660-24.2/566/566机组为例,建立了可减少汽轮机冷源热量、增加发电量的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模型.为了筛选出适合新模型的工质,根据工质性质设定新模型的运行参数,通过采用排汽温度为55.3℃及35℃的原机组及新模型的热经济性指标对9种有机工质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机组在排汽温度为35℃时相比,当机组热耗相同时,新模型的发电热效率提高,不同工质的发电效率提高幅度不同,而且空冷面积变小;随着工质临界温度的升高,低压缸2的进口压力和排汽压力呈下降趋势;新模型采用环保工质R365MFC时,低压缸2的进、出口压力较为适宜,且排汽未通过湿蒸汽区,可获得较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原有开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根据冬季蓄能热泵运行特点对系统进行改进;并以北京、西安、兰州3个地区为例,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对循环进行计算并分析影响系统工作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上海的太阳能资源条件,分析了太阳能转换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对上海太阳能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