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正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及加压送风量的简明计算方法,防烟楼梯及前室的超压卸压问题,正压送风和排烟管道以及系统材料的选用原则。提出了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而当着火层、着火间及走道采用负压排烟时,其压力顺序应该为楼梯间正压>前室正压>走道压力,即防火楼梯间内维持正压值50Pa>前室内维持正压值25Pa>走道的正压值为8Pa的设计顺序。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模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现有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主要防排烟方式,采用CFD的方法完成了火灾时烟气的不同控制模式的模拟,并对不同的防排烟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采用走道排烟加前室门设置空气幕或前室和楼梯间的加压防烟时,其烟气空气效果基本一致,均不能满足整个建筑的安全疏散时间的要求,但空气幕防烟较加压防烟所需新鲜空气量更少,能有效防止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控制烟气扩散.当采用空气幕加前室或楼梯间加压的组合防烟时,能较好的控制烟气的扩散,满足安全疏散时间的要求,即可以用空气幕和加压的组合来代替传统的前室和楼梯间加压的防烟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合理的设计高层建筑火灾时烟气的控制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层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些高层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设计的措施。为确保一旦发生火灾时的迅速扑救及人员的安全疏散,必须切实搞好建筑物内防烟楼梯间、防烟电梯井的加压送风设计和中庭及内走道的机械排烟设计。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大量兴建的大型商业建筑,在现有规范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此类建筑火灾时的防排烟措施,以致降低了火灾时的自救能力,本文从暖通专业角度提出了楼梯间,前室等部位正压送风的计算;营业区域内的排烟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防排烟规范对消防楼梯间、前室及内走道的防排烟有严格的规定。常规的正压送风系统采用电动风量调节阀或直接采用百叶送风。事实上,由于不可控的缝隙渗透和系统的变流量特性等,消防楼梯间及前室进行风量控制或正压控制是不易实现的。本文提出了采用变风量系统来实现正压送风的准确控制,该系统于1996年成功应用于新加坡的一个高层宾馆建筑并正常运作至今。面对现今规范对消防排烟系统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变风量系统的普及,希望本案例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多个工程设计实践为基础,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箱体的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了设计经验。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推荐采用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的布置方式;排烟设计中建议仅对长度超过40 m的疏散走道进行排烟设计,箱体空间及底层管廊间不建议设置排烟系统;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变配电间,推荐设置事故后通风设施;防排烟机房应结合绿化、工艺布置等条件设置,力求系统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机械防排烟综述 建筑物设置防排烟系统的目的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尽快排除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阻止烟气从着火区域向着非着火区域蔓延扩大,确保紧急疏散通道安全,为建筑物内人员顺利疏散和消防队员扑救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着火源和可燃物较多,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所有竖向管井的烟囱效应和风力影响,将使火势迅速蔓延,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及伤亡事故。如何有效地防止烟气从着火区向非着火区蔓延扩散,特别是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前室,以确保安全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所需的时间。因此,防排烟工程已经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肖昀 《住宅科技》2007,27(8):48-53
在建筑的防排烟系统中,前室的防烟对于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顺利的消防扑救相当重要。文章时前室防烟的理念做了阐述,明确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只应开启着火层的送风口、针对我国及上海市现行的建筑防排烟规范,文中通过实例时前室机械防烟系统不同的送风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高度越来越高,火灾危险性也越来越大,防火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防火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人员安全。而疏散楼梯间是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最重要通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GB50016-2014中8.5. 1条规定"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提出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设施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中自然通风是利用设置在外墙的可开启自然通风窗快速的排出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内存在的烟气,以保证楼梯间及前室的疏散安全;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通过向楼梯间及前室送入空气,使楼梯间及前室的压力大于走道,以防止其他区域的烟气进入楼梯间及前室。  相似文献   

11.
虞杰 《浙江建筑》2000,(3):39-40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防排烟设计已得到众多设计人员的重视,但对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消防楼梯间前室的风口方式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对前室设置一般常开百叶风口作一定量分析。 目前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风口设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方式,即:①前室送风口为电动风口,平时均严密关闭,发生火灾时,只开启着火层前室的风口。②前室送风口为电动风口,平时均严密关闭,发生火灾时,自动开启着火层及  相似文献   

12.
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排烟系统是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防排烟系统直接关系到地铁工程中乘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就地铁环控系统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防排烟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包括地下防火隔间的防排烟、火灾工况防排烟控制模式、防火阀设置原则、地下车站屏蔽门漏风量的计算及场段区间公路隧道的防排烟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火灾烟气由于其高温、有毒、窒息等因素,被公认是火场的“致命杀手”,而疏散走道作为连接前室、楼梯间等相对安全区域与房间等工作、休息场所的生命通道,其防排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就高层公共民用建筑发生火灾后其室内疏散走道的自然排烟影响因素及应用作一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防烟楼梯间不设防烟设施的条件;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余压值;内走道排烟及其排烟面积的计算;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排烟口和排烟防火阀的形式等。同时依据各规范和手册的设计理论及其内涵,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风作用下的高层住宅火灾会显著增加消防员灭火行动的危险性,而正压送风排烟能为消防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利用FDS,以风作用下高层住宅建筑扑救伤亡案例构建物理模型,并根据现有高层建筑灭火战术中进攻位置的不同,对比4种排烟机位置的控烟控热效果,继而提出能够提高消防员行动安全的正压送风排烟策略。研究表明,将排烟机设置在着火层疏散楼梯间对公共走道和电梯前室加压是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公安部上海消防科研所徐戍勤上海市消防局张菊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上海市区及浦东新区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些高层建筑火灾时的人员疏散问题已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建筑师们通过设计前室和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走...  相似文献   

17.
防火门     
“门”是任何建筑都不可缺少的,防火门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门,除具备普通门的作用外,还具有防火、隔烟的特殊功能。一旦发生火灾,它对于抑制火灾蔓延、保护人员疏散有着重要作用。防水门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三个部位:即防火墙和防火分隔墙上的门;封闭楼梯间、通向走道、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通向前室及前室通向走道的门;电缆井、管道井、排烟井道等管井壁上的检查门。 一、防火门的耐火极限  相似文献   

18.
浅谈楼梯间及其前室防排烟方式的选择□梁永健刘坡高层建筑中疏散楼梯的防排烟设计,对其中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否安全疏散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楼梯间和电梯间合用一个前室,这种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防排烟设计基本上与独用前室的情况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合用前室的面积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地下储藏室、地上商场大面积空间、自动扶梯、地下汽车库的防排烟设计,阐述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并且在设计汽车库、商场等大面积场所防排烟系统的同时,兼顾平时通风。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市消防局朱鸣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问题的重要性大家已达到共识,对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阻止烟气侵入的方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已被正式执行。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