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浙东引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浙东地区水资源系统的特点,通过水资源模拟系统概划,建立了浙东水资源系统仿真模拟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曹娥江的最低可引水水位进行方案比选,最终选取了既能满足设计引水水量、又对河网水位影响较小的最优方案,可以为今后类似引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调度运行方案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择青岛市作为研究区,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分量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数法定量分析青岛市水资源承载力,并通过对拟定四种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青岛市水资源配置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预测不同水平年可承载GDP和总人口.该成果可以为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圳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了适应其多水源、多工程、多用户的复杂水资源系统的模拟配置模型.模型在规定的一系列水资源调度分配规则和计算原则下,建立符合实际的水资源系统节点图,对深圳市水资源进行模拟运算,通过方案比选得出最佳配置方案,对11个组团的配水结果,满足深圳市规划水平年的各类供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功引黄灌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也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灌区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为解决此问题,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理论基础,结合大功引黄灌区现状年水资源实际供需和开发利用状况,确定包括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用水顺序、水质、纳污控制和生态保护共计6项水资源分配原则,建立规划年多目标多水源的优化配置模型,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求解,并提出适宜的规划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及灌区管理制度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更加合理地在各受水区分配水源区水资源保护与提供清洁水源的成本,以及激发水源区对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在对水源区和下游地区在水资源补偿中的行为和收益进行了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与水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资源补偿模型,运用蚁群算法求模型最优解,给出水资源补偿方案.将此方案应用到西安市对太白县的水资源补偿,结果表明:太白县供给西安市水量为0.921×108 m3,能够得到约1.38×108元的经济补偿,西安市利用这部分水量增加收益约23.73×108元.方案能够实现水源区、受水区收益最优,同时达到区域水资源利用总收益最大化,为确定合理的水资源补偿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淮北市为例,综合考虑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开采情况及地下水超采漏斗恢复等问题,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了12个水资源管理方案,并分别建立淮北市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认为未经优化的现状开采方案是不合理的,需要对开采布局进行调整.同时,随着未来几年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提出了新增水源地的梯级开发方案和过程,从而保证了目前、2010和2030年需水状况下,超采漏斗分别为保持现状、恢复25%和50%的环境、水资源总量及需求量等,提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综合利用效率,治理和恢复超采漏斗,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考虑邯郸市西部地区供水的严峻形势,在系统规则控制中分别设定三条调水路线和限定各线路供水范围,结合以供水系统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规划模型,分别拟定了两套调水方案。经对两套方案水资源配置成果、工程布局、工程投资估算对比分析,最终选择方案二为最优方案。即自清漳河上拟建的贾家庄水库经漳北渠和十五里洞向武安调水、由跃峰渠向峰峰矿区及武安调水,并结合当地水形成邯郸市西部水资源配置新格局。本方案可以较大缓解邯郸市西部地区涉县、峰峰缺水状况,但对于西部地区用水大户武安市,供水仍有较大缺口,武安市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能通过大力节水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过程条理化,有效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采用可拓策略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经过可拓分析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条件基元进行可拓变换,生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多种策略,对生成策略进行筛选,得出最优策略并形成能具体实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该方法生成的策略,有助于相关部门理清思路,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为解决水资源危机和建设生态环境提供一种可形式化和可定量化的方法.本方法同样适用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生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孤立岛屿涠洲岛岛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水资源的需求状况,为更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以供水系统总缺水量最小为社会效益目标、直接经济效益最大为经济效益目标。在保证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提出涠洲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3种方案:方案1侧重经济效益,优先满足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农业缺水率为3.47%;方案2为均衡方案,农业部门缺水量与方案1相同,但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的分配有所不同;方案3侧重社会效益,农业部门缺水率为0.1l%,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缺水率为13.23%,工业部门缺水率为6.49%。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决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选择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方案,在水资源短缺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水资源短缺风险决策的期望益损值法,最后对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首都圈进行水资源短缺风险决策.结果表明,要彻底解决首都圈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南水北调存在的情况下,其他水资源管理措施的投资规模应该适度,这样才能保证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廊坊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通过对廊坊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综合分析,提出了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银川市水资源利用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琦  何彤慧 《宁夏工程技术》2005,4(2):123-125,129
通过时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现有的水资源总量进行了分析,对城市用水系统中的生态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等进行了预测.结合银川市“塞上湖城”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银川市未来生态用水量将会明显增加;城市生活用水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逐渐增加;伴随工业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城市工业用水也会小幅度攀升.从城市水资源供给分析,目前,银川市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共同构成.地表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而地下水资源则几乎全部用于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等;而农业用水量占目前银川市城市用水的90%以上,因此,实行农业节水灌溉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水利正面临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水务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要创新,建立水务体制既是水利变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的共同趋势,面对水务体制的迅速发展,水利教育必须有所变革,以顺应我国水利事业变革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佳木斯市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佳木斯市的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估算评价,以期为佳木斯市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中针对沧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沧州市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为实现沧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科学管理、合理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到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而水权交易中水价的估算是进行水权交易的重要依据.选定水资源影子价格作为水资源价值量化的手段,根据水资源影子价格静态计算模型和水资源影子价格动态可计算均衡模型,分别推导出临时性水权交易、长期限水权交易中水价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IWRM的可替代水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一体化水资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替代水源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针对此问题,列举了实体替代水源和虚拟替代水源,介绍了各种替代水源的发展利用现状,分析了各种替代水源开发利用的优先次序,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污水回用经验,对节水和水资源管理提出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地表水资源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193站年降水、蒸发、径流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水平衡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阐明了全市出境水量、客水量及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对全市地表水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出:哈尔滨市地表水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是延安市缺水的症结,水资源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较低,更加重了缺水。通过对延安市用水现状的分析,挖掘各行业的节水潜力,特别是加强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管理,为缓解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寻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行性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毫州市水资源短缺与污水处理设施水平,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