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多波地震勘探的一般问题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普查有用矿产的最佳决策是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来讲综合也是有意义的途径,例如在地震勘探中最典型的是综合应用反射和折射波。目前联合使用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的主要方式——分别研究不同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地壳运动与油气田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今地壳运动活跃的构造域有环太平洋构造系、大洋脊构造系与北大陆构造系,在这些构造系中天然地震活跃,深断裂重新活动。天然地震后地面见油苗,美国油气田多分布在破坏性地震带之产,中国已发现的油气田多与活动断裂相伴分布,发现全球油气田中的多一半分布在环太平洋构造系与北大陆构造系内,说明油气田分布与现今地壳运动存在着内在联系,天然地震是地球深部物质外泄的动力,地球深部可能含有石油和烃类气体。因此,现今地壳运动活跃的活动构造系将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3.
正如笔者1976年在《朝鲜、日本列岛地质构遗论考》一文中所阐明的那样,西北太平洋构造带在地质上相当于以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为代表的前沿造山带,它广泛分布在欧亚陆块的东部地区,其西部以位于西伯利亚的呈北东向延伸的长达2000公里的贝加尔裂谷系为界。它由下列在成因上有密切关系的各构造带联合而成。1.陆块地带:以北东——南西、北西——南东,东——西等方向的张性断层及伴随张性断层的地堑和掀斜断块为特征(图1)。2.前沿造山带:以主要向太平洋方向突出的岛弧系列为代表,以不同时代的岩层组成的褶皱复杂并为剪切断层分割的复合带状构连为特征(图2、3)。3.在岛弧内侧为具海槽的边缘海,在成因上可能是由裂谷和构造盆地形成的。4.沿岛弧的外侧发育着深海沟。上述构造的基本类型是经过侏罗纪、晚白垩——早第三纪、中第三纪、晚第三纪——晚更新世的地壳构造运动逐步发展而成的。虽然由于资料不足,尚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据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对岛弧和边缘海盆地的成因已提出了各种见解和假说。就西太平洋构造带而论,通过地表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表明:(1)上述的岛弧特征构造,可以用挤压力反复作用使其形成褶皱上升并向太平洋方向上冲的概念来说明;(2)岛弧向大洋方向漂离大陆。这些运动可能使洋壳向下弯曲而形成深海沟。本文所提供的图1—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笔者关于全球构造中的构造带问题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4.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野外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及资料解释三大环节。本文提出资料地质解释的一种最新研究方向——地震地层学、地震韵律学和构造-层序解释以及研究目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构造-层序解释的建立、研究对象、解释原理及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方法。提出了构造-层序解释基础上的综合研究发展方向。对寻找各种大小和不同成因的非背斜油储,进行油气预测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1 引言重力场区域异常的现代解释分析方法是以测区密度模型对地球正常密度模型的联系为前提的。已知有许多据地震测量资料建立的地球密度分布模型,其中最满意的是A.M.泽沃恩斯基及其同事们建立的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解决区域密度模拟任务的标准密度模型。计算标准模型时,通常采取按面积分布最广的、构造稳定的结构——大陆地台和大洋盆地作为基础。众所周知,在大洋里我们观察到海底有规律的加深、岩石圈厚度增大和热液流减  相似文献   

6.
南班达弧的碰撞后拉张在印尼东部发现有许多关于年轻弧陆碰撞的最佳例子,在该处,澳大刊亚北缘在整个晚第三纪一直在和继承性岛弧系碰撞。班达弧 (图1) 是这些碰撞带中最年轻的一条,并形成了此地区欧亚扳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问的现代板块边界。图2为通过班达弧东南部丹尼巴附近的一条地震横剖面,表示了1963年班达海地震及其余震的一个解释。此剖面表示印度  相似文献   

7.
艾比湖—安集海地区(简称艾—安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隅。是准噶尔地块与天山褶皱带、准噶尔界山褶皱带相交汇的地方,其构造特征表现出上述三个构造系的影响。精—乌断层是一条形成于海西期。地喜山期再次大规模活动的深大断裂,也是中天山岛弧与准噶尔地块的接触面之一。精—鸟断层的活动造成现代天然地震、油气苗发育等现象,并且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造成重力滑动的动力条件.形成了独山子背斜、玛纳斯背斜等构造、研究认为艾—安地区的油气聚集条件较好、生、储、盖条件具备。应加紧对四棵树背斜、霍尔果斯等重点构造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8.
艾比湖—安集海地区(简称艾—安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隅。是准噶尔地块与天山褶皱带、准噶尔界山褶皱带相交汇的地方,其构造特征表现出上述三个构造系的影响。精—乌断层是一条形成于海西期。地喜山期再次大规模活动的深大断裂,也是中天山岛弧与准噶尔地块的接触面之一。精—乌断层的活动造成现代天然地震、油气苗发育等现象,并且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造成重力滑动的动力条件.形成了独山子背斜、玛纳斯背斜等构造、研究认为艾—安地区的油气聚集条件较好、生、储、盖条件具备。应加紧对四棵树背斜、霍尔果斯等重点构造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陆洋过渡带深部结构的研究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方向。不同国家学者近15年的共同努力获得大量资料,得以综合阐述陆洋结合区构造成因的许多方面以及大洋型、大陆型构造的发展历史。尽管如此,尚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特别是象太平洋活动带这类活动的复杂构造区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作者所讨论的这一地区为包括日本海、东海、菲律宾海及日本岛弧海沟系在内的日本海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赵文智  袁非 《石油学报》1992,13(3):9-18
根据地震、重磁力与露头资料的分析,认为吐哈盆地具有双层基底,即中新生界之下存在上古生界褶皱与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周边山系属三大不同构造单元,其中以博格达陆内裂谷带和克拉美丽——麦钦乌拉山岛弧——大洋碰撞缝合带对盆地生成发展控制最明显;盆地为多盆地原型迭合复合的盆地;将局部构造分为正花状、反转、冲断与秃顶和短轴背斜等构造样式,使之统一于扭动、冲断与基岩生长三大构造组合之中.  相似文献   

1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是侧重大地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成矿预测,构造与水文、工程、地震、构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亦介绍国内外构造与成矿的研究动向及研究方法。它适合从事区域地质、构造、矿床、找矿勘探、水文与工程、地震、地球物理、新构造、地貌及其他地球科学的生产、科技人员和学校师生、研究生阅读、参考。本刊为季刊,每期90页,约15万字,逢季末月出版。欲订者请注意在当地邮局预订、若向邮局订阅有  相似文献   

12.
<正> 岛弧和大洋的玄武岩成分和成因的研究和对比,与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的有关构造、形成动力学、物质成分和矿产等一系列现代假说有着紧密的联系。玄武岩是大洋及岛弧中广泛分布的几种岩浆岩之一。本文目的在于弄清岛弧和大洋火山岩的产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坳陷辽东凸起新近系复杂断裂带是有利的勘探目标,但该复杂断裂带受浅层气及断层对地震资料的干扰,直接影响构造落实程度及储层预测精度。通过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形成以下几个关键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线性干扰滤波技术进行目标处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应用瞬时相位和分频属性切片技术改善小断层的成像;应用断裂统计分析技术得出油气运聚规律;应用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刻画储层平面特征。依托这些技术的合理组合,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锦州A构造的勘探部署,首次在辽东湾北部的新近系获得中型油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在勘探地球物理中,不同的地球物理数据通常反映了地下岩石不同的地球物理属性,这些观测数据能够相互补充,从而得到地下构造更可靠的成像结果。电磁勘探和地震勘探是两种物理机制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仅仅利用地震数据会存在多解性,电磁勘探作为地震勘探的有效辅助手段,二者联合可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服务。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作为地震和电磁联合勘探的重要定量解释方法,能够降低单一数据反演的多解性,提高电磁和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首先概述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分类,然后评述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面临的机遇,并指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震速度研究,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复杂构造速度建场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建立精细可靠的速度场,准确的反映构造幅度和形态,获得精细准确的构造图,研发出解释速度分析与建场子系统集成到GeoEast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进行研究。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紧邻生油凹陷,成藏条件十分有利,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目的层较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较薄。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区域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油藏类型多为构造岩性油藏,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明确研究区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最近对马里亚纳岛弧系构造活动部位进行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这些新资料中大部分是由国际深海钴探计划协作阶段(IPOD)第60航次以及这一航次以前的一些选择井位的航次提供的。马里亚纳弧前区由帛琉—九州脊 (渐新世裂开)和西马里亚纳脊(晚中新世—早上新世裂开)的残余组成,部分盖有现代岛弧沉积物和火山。弧前被明显的正断层和垂直构遣运动破坏,而最终以为总沉降为主。越接近海沟,断层和沉陷的程度越增加。甚至在海沟的靠近板块会聚处也未观察到挤压特征。也没有找到太平洋板块物质加积到马里亚纳弧前的证据。而是,古岛弧岩石靠近海沟以及马里亚纳弧前明显的整体沉降表明,由于太平洋岩石圈板块俯冲作用它正在受着构造剿蚀。虽然从钴探结果能够说明火山活动的程度有增强或减弱的时期,但是,自从始新世以来马里亚纳岛弧系的火山活动看来一直是连续的。有热液活动的马里亚纳海槽至少在最近5百万年中以1.5—2.0厘米/年的半速率在张开,现在还在近东西方向扩张,所知的一个扩张中心(或转换断层)位于北纬18°附近的轴部地堑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海地质构造背景很复杂,在那里,最古老的大陆构造和在最新构造运动阶段发生的现代海槽奇异地结合在一起。近十年来,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获得最多的是包括几种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资料。本文旨在对构造的全面地质-地球物理分析基础上,描述盆地的类型、其新生代演化和与各类盆地有关的主要有用矿物型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20.
渤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走滑作用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渤海盆地中的走滑构造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认识郯庐断裂新生代的活动及地球动力学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图编制,研究了渤海盆地东部走滑断裂带分布及类型,讨论了其形成动力学条件和油气地质意义。渤海盆地走滑断裂带主要发育雁列正断层系、同向剪切断裂系,也见反向剪切断裂系和次级同向剪切断裂系。剪切系断裂组合反映右旋扭动,右旋扭动时间为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走滑断裂带的形成是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反映,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结果。走滑构造带形成了重要的油气圈闭,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