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人文为科学导向--兼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既需要实施科学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学居基础性地位,起导同作用,也就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这是因为:(1)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追求人文精神;(2)科学教育重在认识物质世界;(3)人文教育重在养成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为科学导向,大学才有灵魂和生命,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显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隐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灵魂血肉,它们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这一教育终极目的。隐性课程是一种“软课程”,是一种非理性教育,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以氛围、风格、环境等方式体现出来。人文底蕴越深厚的大学,其隐性课程的表现样式就越多样化。大学精神主要是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发的,它是大学的形象和标志,是大学的精气神。隐性课程的习得必须要亲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大学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各种知识谱系中,惟人文学知识深厚、入心、永恒。大学的发展应秉承“人文优先”的基本教育理念。大学的管理者尤其既要熟悉大学的基本理念,又要了解诸多学科发展之间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来推进不同学科的建设。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自己的知识判断。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贫困大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过一种有尊严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在大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大学创新更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高度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大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强化大学的创新功能,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 ,研究型大学的社会中心地位将更加突出。教育创新既是时代对研究型大学的呼唤 ,也是研究型大学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创新既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 ,也要明确现阶段教育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咬定青山不放松--世界一流大学人文教育探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简称,是指为了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世界公民而实施的教育。翻开科技发展史粗粗浏览便可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群星璀璨,硕果累累。“有人统计,70%的诺贝尔奖和70%的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一流大学做出的”。那么,人文教育与科学创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本文试图以世界一流大学人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基础来探讨这一问题。一、世界一流大学人文教育1.人文课程——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开设人文课程是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人文教育的首选方案,人文课程也就成为人文教育的主阵地。世界…  相似文献   

7.
关于知识经济和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近来探讨的人多了起来。这是因为大学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里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正因如此 ,包括大学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观这几年有关知识经济与大学关系的文章 ,可以看到 ,我们对大学的关注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 ,大学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地位 ;第二 ,未来大学在知识经济中的使命 ;第三 ,大学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不可否认 ,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 ,我们就很难从宏观上对未来大学的…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科学与人文契合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并非是天然对立的,相反,从它们的起源、形成以及真正内涵来看,它们具有同一性。高等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目标,必须通过科学与人文化人的机理,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全的人。从价值角度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契合包括三个层面:学科融合、课程综合、素质养成。以“科学和人文同体互补”的理念指导三个层面实践的融合,才能完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把大学教育放入全球范围加以思考,必然涉及大学教育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问题。在全球化的浪潮或思潮的冲击与影响之下,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以推动和促进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这一宗旨,本文主要研究了全球化与认识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分析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互动对文化、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大学教育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长沙铁道学院刘德华当前,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挑战。在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工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校正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  相似文献   

11.
追求应用和将科学知识真理化、权威化而形成的科学主义,是“科学”在中国的两种典型形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倾向性特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反复建构的结果,因此是中国人文传统与科学悄然融合的产物,并与近代西方新科学的功利传统不谋而合,但是它缺少了西方科学理性的精髓——“自由”的人文理想,这是中国科学的顽症所在。因此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就是找回自由,以此更新我们的人文,纠正我们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把握政府和大学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办学自主权的真正落实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渐形成,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言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以政府与大学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为研究线索,发现并提出自大学产生以来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四种关系形态:无共同利益期、国家利益主导期、大学利益主导期以及利益共生期。文中最后还对如何认识和理解当今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要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分为两类: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概念有科学、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观、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概念有人文、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人文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科学与科学教育经历了从近代的崛起到当下的贬谪。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经历了从主流到退隐、从复兴到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MIT自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发展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建设,该校的人文教育与其工程技术教育一同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推动MIT发展的重要因嗉。MIT的人文教育传统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芬兰的大学可能(抑或不可能)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中获得成功呢?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芬兰高等教育经历了以多科技术学院为中心的改革.之后,波隆那宣言拉开了芬兰大学改革的序幕,芬兰开始注意到大学的学位结构、法律上、组织上和财政等方面的问题.芬兰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和诺基亚的国际性成就刺激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本论文首先勾勒芬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之后重点从组织内涵上研究当前芬兰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最后以两种欧洲大学发展图景为分析框架研究芬兰大学.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工具论“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强势彰显造成了教育的分裂与人的精神的失落,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转向就是基于对社会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困境的反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能只停留于知识与方法的整合,同时更要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对人的提升。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重塑教育的乌托邦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加强两种文化的对话和互动,对学生进行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引导,使高等教育真正实现重塑人的精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组织设计具有突出的层级特征。综合分析大学组织设计中的各类层级模型,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着许多内在规律,分析这些规律有利于更为全面的审视层级化的大学组织设计结构,便于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不是为应考而进行教育,是为提高素质而实施教育。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广义解释。它的狭义理解是进行以人文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并不是说教,它是感染和薰陶。政治教育不能替代思想教育。兴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同盟军。重视人文科学,组建文艺社团,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既有学士的斯文,又有文人的倜傥,庄严的学校高奏起校园青春园舞曲,这就是有效的管理者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就是有作为的学校领导人的领导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