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改进的AHP方法进行空调冷热源方案优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华  张淑君 《流体机械》2005,33(5):67-69,44
基于空调冷热源方案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用改进的AHP方法进行空调冷热源方案的优选决策。通过构建三标度(-1,0,1)矩阵方法和最优传递矩阵方法,对传统AHP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判断矩阵自然满足一致性,并使决策者对各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容易做出比较判断。实例证明,改进的AHP方法适用于空调冷热源方案的多目标优选,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朱小旺  蒋绍坚 《装备制造》2009,(9X):153-153
简单介绍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外科大楼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及手术室净化空调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小松  刘颖 《流体机械》2002,30(2):52-54,37
简要介绍了空调冷、热源方案选择决策支持系统(CIDSS)模型软件的开发情况。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问题处理方式和冷热源方案决策过程的特点出发,论述了IDSS的领域适用性,对CIDSS模型框架结构、功能进行了设计。对南京地区民用建筑冷热源选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4.
空调冷热源选择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高  郭开华 《流体机械》2006,34(7):76-78,83
分析了常用空调冷/热源(电制冷/热泵、溴化锂机组、燃气机机组和燃气锅炉)和生活热水(燃气和电热水器)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认为可在电力有保障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电动机组作为空调的冷热源;对电网峰谷差比较大而燃气充足的地区可采用燃气机组作为空调的冷热源;而单效溴化锂机组仅用于有余热利用的场所;生活热水应使用燃气热水器;不提倡使用电锅炉作空调的热源或电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实施过程,介绍了某污水处理厂采暖系统改造时,把现有污水资源作为低位热源,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为现有厂区提供冷热源,解决厂区自身的采暖及空调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川维职工医院门诊大楼是一幢集门诊、急诊、医技3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门诊大楼。介绍了该工程的空调负荷、气流组织、空调通风方式、空调水系统、冷热源的选择,并对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明园九龙湾空调冷热源方案的确定始末,空调水系统制式的设计思路,以及该项目设计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反馈。结合目前的设计现状,提出了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及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付超 《机电信息》2013,(20):16-20,50
通过近期暖通设计项目的实践,对新版GMP下空调气流组织、空调处理流程、冷热源的利用、空调防火措施及防排烟系统等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溴化锂直燃式冷温水机组冬季供热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溴化锂直燃式冷温水机组冬季的动态运行能耗,并从经济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论述了直燃机作为北方地区供热热源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直燃式冷温水机组不适于作为北方地区冬季暖通空调的供热热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从系统冷热源、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自动控制、消防系统、通风系统及节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夏热冬冷地区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相关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T/R组件散热是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域的重要课题,大功耗、高热流密度器件在冷板上会形成局部热障,产生扩展热阻。文中以干式风冷T/R组件散热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铝冷板、金刚石/铜、热管及蒸汽腔等高效热扩展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导热系数、冷板厚度、对流换热系数对扩展热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冷板的等效换热系数是减小扩展热阻、强化传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合理优化冷板厚度及散热器对流换热系数能有效降低高热流密度器件的工作温度。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热管冷板在不同热流密度下的冷却性能。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为16.7 W/cm2、29.6 W/cm2和46.3 W/cm2时,用热管冷板取代普通冷板能使热源的平均温度分别降低1.0℃、4.2℃和12.5℃,同一组件上不同热源的温度差异分别减小1.4℃、1.4℃和1.7℃。在未来高热流密度的雷达冷却场合,采用热管冷板取代现有的普通冷板,有望取得可观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晟  金大元  江雄  万云 《电子机械工程》2024,40(2):30-33,38
小通道冷板作为一种有效的热控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热管理领域。文中以通道特征尺寸为2 mm 的串行、并行以及射流冲击/小通道混合液冷板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取这3种结构形式冷板的极限散热能力和流动阻力损失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工质流量条件下,3种冷板的散热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串行通道、并行通道、射流冲击/小通道混合液冷板;串行通道冷板的板内阻力损失明显大于其余两者;在综合考虑压力损失和散热性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热源热流密度条件选择合适的冷板结构,有望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该研究可供小通道液冷板的设计和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晓红  江建 《电子机械工程》2016,32(4):23-26,46
文中针对某数字T/R组件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对原有液冷冷板进行改进设计。组件加工工艺由传统的铣削加工改为一体压铸成型,冷板流道改为铜管嵌装结构,并引入微通道散热技术,分别设计直齿微通道散热模块和菱形柱微通道散热模块。测试结果表明:微通道散热模块对散热效果改善明显,可解决局部过热问题;引入微通道散热模块后冷板流阻有所增加,但在允许范围内;菱形柱微通道散热模块由于边界层重新发展和二次流的产生,散热效果比直齿微通道散热模块好,热流密度越高,改善效果越明显。文中数字T/R组件最终选用直齿微通道散热模块的流道结构。菱形柱微通道散热技术可在更高热流密度的情况下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微/小通道冷板在某型相控阵天线上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通道换热是近年来电子机械工程抗恶劣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换热特性,现在逐渐被应用于高热流密度电子设备的冷却散热系统设计之中。相控阵天线具有热源集中、热流密度极高等特点。文中将新型微通道冷板与某型相控阵天线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相控阵天线冷却方式。同时,通过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仿真分析表明,微通道冷板相较于小通道冷板更有利于控制天线中T/R模块的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结霜工况下翅片管式空气冷却器的结构设计,提出经济性分析计算模型。综合考虑换热性能、材料成本及运行费用,以单位制冷量的费用年值为目标函数,以费用年值最小为优化目标求解经济模型得到合理的空气冷却器的结构参数,分析了翅片间距、换热管管径、管排数变化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并通过一冷库案例进行实际测试验证。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目标函数先减小后增大,翅片间距为10时目标函数取极小值;在相同翅片间距的情况下管径越大,其目标函数值也越大;综合考虑换热管直径、翅片间距和管排数的影响,翅片间距为10,换热管外径为9.52,管排数为6时,目标函数取极小值。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TEC1-12704和TEC1-12706两种型号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进行了散热器有热管散热与散热器无热管散热的试验装置设计,同时设计了分离电流输入两级制冷散热器有热管散热的试验装置,并分析了热端散热工况对冷端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散热器有热管散热可强化热端散热,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温度与散热器散热能力有关,在有限...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子设备冷却用液冷冷板设计,选用了3种新型的锯齿型翅片作为冷板内芯。为了验证新型冷板的换热特性,应用稳态电加热法,分别对内芯为矩形、梯形和侧向梯形锯齿型翅片的3种冷板以蒸馏水为介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获得了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的换热无量纲准则式,并对液冷冷板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区域,3种冷板换热系数差别不大;随着流量增大,侧向梯形锯齿型翅片对冷板通道内的扰动更强,换热性能更好。本实验为液冷冷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元器件和雷达等设备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散热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而喷雾冷却因其更强的散热能力在高热流密度散热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基于喷雾冷却技术设计了一种集成微型旋流雾化喷嘴的喷雾冷却冷板,并通过一套自行设计的喷雾冷却热性能实验系统研究了冷板的换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该喷雾冷却冷板可实现超过100 W/cm2高热流密度的散热能力,为未来雷达电子设备的冷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文中针对某大功率数字T/R组件局部热流密度较高的特点,提出了微通道散热模块与蛇形流道相结合的散热方式,设计了带有微通道模块的液冷冷板,通过仿真分析优化了微通道模块的几何参数,并验证了液冷冷板的散热效果。结果表明:微通道模块对散热效果改善明显,可保障电子元件工作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该设计方式值得在局部热流密度过高的液冷冷板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