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温退火时间对Laves相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900℃退火时,退火时间对Cr—Nb机械合金化(MA)粉的Laves相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的影响规律,获悉了15hMA粉在900℃低温退火时能使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充分进行的最短时间。优化出的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低温退火时间,为通过MA+热压(或烧结)工艺路线制备出具有微/纳米晶结构的高强高韧Cr2Nb合金或Cr2Nb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机械活化热压合成Laves 相TiCr2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14 0 0℃热压经过不同时间高能球磨的Ti 2Cr粉末体 ,研究其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高能球磨 2 0h的Ti 2Cr粉末体在14 0 0℃热压后可以得到成分、组织均匀 ,晶粒尺寸 <3 μm的Laves相TiCr2 基合金。由于细化了晶粒 ,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室温抗压断裂强度高达 2 3 0 8MPa ,抗压断裂塑性应变达到 1.42 %。  相似文献   

3.
WSi_2/MoSi_2复合粉末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机械合金化和热处理工艺成功地制备了MoSi2 5 0 % (摩尔分数x)WSi2 复合粉末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手段分析了相的形成过程 ,并从热力学和球磨能量角度比较了MoSi2 和WSi2 相生成的难易程度。球磨 40h后在高于 10 0 0℃热处理可获得 (Mo ,W )Si2 合金 ;因G0(MoSi2 )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活化/自蔓延燃烧合成的方法制备了新型Mg2Cu3Si三元Laves相,利用DTA-TG方法对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燃烧产物主要为Mg2Cu3Si和MgCu2,晶粒尺寸在53.5~73.9nm之间;燃烧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球磨转速150r/min,球磨活化10h,预热温度为260℃;燃烧反应放热温度达700~740℃,烧结体致密度随产物中MgCu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的Cu和Mg原子主要占据Mg2Cu3Si晶格中Si原子的位置,从而引起X射线衍射峰位的左移以及晶格参数偏大;DTA分析表明,过量的Cu提高燃烧反应的初始温度,900℃以下时产物Mg2Cu3Si三元Laves相具有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ZrO_2-50mol%CaO陶瓷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发现高能球磨可以极大地提高ZrO_2和CaO的反应速率。在本实验条件下,经120h球磨,生成CaZrO_3化合物。探讨了脆性陶瓷材料发生机械合金化的原因,提出了复合粒子合金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1 引言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靠中间相非品相提高性能的合金生产工艺有极大的兴趣。快速凝固(FS)便是其中的一种。目前的研究主要在于弄清机械合金法非晶相形成的性质。以及鉴定应用机械合金法生产合金的特点。对非晶相的机械合金法形成,下面的条件是必须的,尽管不是充分的。①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金元素,②在非晶相中,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纳米晶Cu-5%(质量分数,下同)Cr粉末,然后对其进行了热压制坯和热静液挤压致密化研究。结果表明,经10h高能球磨,Cu-5%Cr粉末中Cu的晶粒尺寸细化到约50nm,成为纳米晶粉末。采用热压制坯和热静液挤压工艺可以使纳米晶Cu-5%Cr粉末接近完全致密化。球磨10h的Cu-5%Cr合金粉末经400℃热压制坯和600℃、挤压比为4的热静液挤压后相对密度达到99.3%。热静液挤压致密化后的Cu-5%Cr合金的晶粒有所长大,Cu基体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500nm左右,变成了亚微米晶材料。该亚微米晶Cu-5%Cr合金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机械合金化制备Al-Pb粉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X射线衍射(X-ray)、电子扫描电镜(SEM)及点阵常数和晶粒尺寸的计算,分析了互不相溶的Al-Pb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可获得Pb(Al)固溶体;Pb和Al混合粉末颗粒在高能球磨作用下,极度细化成纳米晶,且Pb颗粒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有利于制备高性能Al-Pb系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9.
MoSi2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XRay衍射分析、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MoSi2的机械合金化过程,指出MoSi2机械合金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初期活化性阶段;(2)活化性阶段;(3)合金化阶段;(4)微晶和非晶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含铬18%~35%(质量分数)及Laves相TiCr2钛铬合金在650,700和780℃温度下的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含铬量对过共析钛铬合金的抗氧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含铬量低于21%的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不如纯钛,而含铬量达到26%以上时,抗氧化性能比纯钛高2~3倍.含TiCr2钛铬合金在高温下既发生了外氧化又发生了内氧化.外氧化层没有抗氧化保护作用.铬合金化提高含TiCr2钛铬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主要是由于形成了连续、致密的含铬内氧化层.钛铬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对氧化温度敏感,氧化温度提高,则抗氧化性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Cu粉和Cr2Nb粉为原材料,分别采用真空烧结和真空热压工艺制备新型Cu/Cr2Nb触头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材料成分对Cu/Cr2Nb触头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一般烧结工艺难以制备出致密度高的Cu/Cr2Nb材料,而采用热压工艺不仅可制备出致密度高的Cu/Cr2Nb材料,而且与CuCr50触头材料相比,在硬度相当的前提下,Cu/Cr2Nb材料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并轧成30 mm板的0.05C-25Cr-37Ni-0.6Nb(0.6Nb),0.05C-25Cr-37Ni-0.6Nb-0.6Ti(0.6Nb-0.6Ti)和0.05C-25Cr-37Ni-1.8Nb(1.8Nb)3组合金1160~1220℃ 1 h空冷固溶处理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与0.6Nb合金相比加Ti的(0.6Nb-0.6Ti)合金的晶粒明显粗化,析出相主要为微米级Ti(CN),室温强度降低,760℃蠕变性能降低;增加Nb含量的1.8Nb合金的晶粒细化,析出相主要为纳米级Nb(CN),室温强度和蠕变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Nb含量对W3Mo2Cr4V(Nb)高速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1.5%Nb对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的W3M02Cr4V钢(%:0.8~1.1C、3.8~4.1Cr、2.9~3.2W、1.8~2.1Mo、1.0~1.3V)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提高,铸态组织中铌碳化物增多;淬火奥氏体晶粒变细;1180℃淬火时,1.2%~1.5%Nb钢比≤0.1%Nb钢HRC值提高了6.0;二次硬化能力和红硬性也得到了提高;使钢在较高淬火温度下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Al/MoSi2复合粉末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机械合金化和热处理制备了Al/MoSi2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分析了相的变化,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Al)2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Al-Mo-Si混合粉在高能球磨过程中无Al-Mo中间相产生,Mo(Si,Al)2相的机械合金化机理为类自蔓延,其生成所需的球磨能量约为24.5-30.6kJ.g^-1,将球磨40h的Al-Mo-Si混合烃经1000℃热处理后可获得MoSi2(Al)固溶体或MoSi2和Mo(Si,Al)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陶瓷电容器用Nb2O5的氨中和沉淀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和速度及焙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可制备出平均粒径约0.8 μm、分散性好的Nb2O5.用该方法所制备的Nb2O5生产的陶瓷电容器,介电常数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6.
对制备高松装密度化铌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我厂未经任何特殊处理的普通萃取泥液所制的Nb(OH)5或Nb2O5为原料,通过整形,高温凝聚和分等工艺过程,制出的氧化铌的松装置中达1.1g/cm^3以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回火温度和锻件尺寸对大型锻件0Crl5Ni5Cu3Nb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4~579℃的范围内,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锻件的强度指标不断下降,而塑韧性指标不断提高。当回火温度超过538℃时,其韧性指标得到大幅度改善。尺寸因素对0Crl5Ni5Cu3Nb大型锻件的冲击韧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某力学传感器在出厂检验流程中发生断裂失效,为了确定失效原因,防止此类失效事件再次发生,实验对该传感器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断裂原因。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失效模式为氢致延迟开裂,材料中氢含量偏高和开裂位置机加工质量较差是导致传感器发生氢致开裂的主要原因。结合失效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 - Nb - C alloys has shown that in the (Cr) + (NbC) two-phase region there are the fold with maximal solidus temperature and the saddle point (Cr79.5Nb12.2C8.3) on the liquidus surface, relating to Lc ⇔ (Cr) + (NbC) invariant equilibrium at ≥1640°C. 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s. 5–6(413), pp. 48–54, May–June,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